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去补课,每天坚持这4件事,孩子优秀不费事
发布时间:2024-11-16 04:00 浏览量:5
前几日和孩子幼儿园同学的妈妈聊天得知,她家女儿已经在某大型教培机构开始了语、数、外三科的补习。
虽然孩子才上大班,但她听信别人说的:
现在不开始补,以后再补就跟不上了。
于是,她一口气报满三科。
在如今“鸡娃”盛行的环境影响下,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补课成为了焦虑父母们的救命稻草。
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别人在上的,自己孩子也要跟上。
然而,对于小学及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与其浪费大把时间,大量金钱去补课,不如每天坚持做好这4件事,比补课强百倍。
坚持阅读书籍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爱好读书是一个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知乎上有个老师曾给她朋友发出忠告:
“无论如何都要让你的孩子爱上阅读。”
因为多年的任教经验告诉她,凡是在年级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有课外阅读习惯的。
这位老师讲述了她曾教过的两个孩子的事例。
小暖在刚上中学时,成绩一般,但酷爱阅读,甚至多次因为上课看课外书被罚站。
而果果是班里的尖子生,上课很认真,父母还给她报了很多辅导班。
她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会耽误学习,所以从不看课外书。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暖逐渐成为了班里的尖子生,最终凭借优秀的成绩被美国知名大学录取。
而果果却逐渐平庸,最终勉强上了本科线。
认为阅读对孩子智力发展的影响力是高等教育的4倍。
研究人员在对17000名5-10岁,社会经济背景相同,能力测验中成绩不相上下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到他们16岁时接受认知测试后发现:
那些有着阅读习惯的孩子认知测试成绩普遍较高。
阅读能自动提高孩子的识字量、写作水平,甚至提高数学水平。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窦桂梅校长就曾严肃地指出:
孩子学习的所有学科,最终考验的都是阅读水平。
所以,在中学以前的阶段,与其报五花八门的辅导班,不如抓好阅读这件事。
让孩子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就给大脑改造工程打好了坚实的地基。
坚持计算练习
网上有句话说:
“计算是数学知识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它是一项基本的、重要的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我家女儿在3-4年级时,数学考试经常在计算上丢分,导致她对数学产生了排斥心理。
我很焦虑,咨询老师是否需要校外补课。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
在计算上下功夫,把计算先练好。
于是这两年多来,我们每天雷打不动地完成一篇计算,哪里出问题,就在那一段时间集中精力练好它。
在解决了计算爱出错的问题后,我们在今年暑假开始了思维训练。
基础好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孩子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
在得到了正反馈后,自信心也随之而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就如数学中有句话说:
“得计算者,得数学天下。”
小学低年级时,题目简单,计算能力容易被家长忽视。
而计算能力的痛点在高年级时才会显现,年级越高,计算能力越重要。
人生路漫漫,没有捷径可走,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在孩子还是低年级时,我们带着孩子踏踏实实把计算搞牢固了,才能为初高中的数学学习甚至理科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坚持运动健身
《运动改造大脑》中说:
经过上百项科学研究证实,运动不仅能健身、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与智商,让你更聪明、更快乐、更幸福。
微博上有位妈妈分享了她如何通过运动帮助内向、敏感的女儿改变的故事。
在幼儿园时期,她的女儿敏感、内向,每天去幼儿园都哭哭啼啼,甚至遭受了同学的霸凌。
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妈妈决定带着孩子进行各种运动。
体能、芭蕾、游泳、网球,寒来暑往,几年来,从未间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女儿逐渐养成了每周运动1-2次的习惯。
即使是在当地小升初竞争激励的情况下,孩子仍主动要求每周至少一个晚上打网球。
因为运动后会让她更加专注,完成作业更有效率。
平时2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运动后只需要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
运动让她从内向敏感、胆小怕事的小朋友成长为了坚韧、有主见、乐观向上的女孩。
北大校长曾说:
“人的一生中最应该交两个‘朋友’,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就是体育馆。”
在小学阶段,我们无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应该多带孩子运动,养成定期运动的好习惯。
因为它不仅能带来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大脑越来越聪明,使人更加快乐。
在未来面对课业压力时,孩子才能拥有更好的抗压能力,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前提。
坚持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习惯。”
良好的习惯无疑是学习路上的加速器,助力孩子事半功倍。
孩子班上的同学小桐,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常与同学讲话,作业字迹潦草,敷衍完成,成绩自然不尽人意。
家长心急如焚,转而求助于校外辅导班,然而效果却微乎其微。
在辅导班,小桐故态复萌,不仅继续上课讲话,还逃避作业,甚至抄袭同学。
一次家长会上,老师直言不讳地提醒家长:
在孩子尚未形成基本的行为与学习习惯前,校外补习班并非救命稻草。
正如培根在《习惯论》中所言:
“行为塑造习惯,习惯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习惯,正在悄然铺就他的成长之路。
在孩子步入初中之前,我们家长应该成为孩子习惯养成的引路人。
通过不断的练习与实践,让孩子将好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为孩子铺设一条通往未来的坚实之路。
▼
面对社会的内卷现象,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孩子的成长需求,避免将自身的焦虑过度投射到孩子身上。
在决定是否为孩子增加课外补习之前,首要任务是巩固孩子的学习基础,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与潜能。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份投入都能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有力支撑。
而非仅仅是为了缓解我们内心的不安,而做的表面功夫。
因为补课从来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