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有乙肝,最全疫苗接种解答一定要知晓!
发布时间:2024-10-01 07:12 浏览量:31
关于孕妈妈有乙肝“大三阳”或者“小三阳”,孩子生后除了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外,还得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大家都已经知道,并执行了。
那爸爸呢?爸爸是否会通过精液,直接传给孩子乙肝病毒?
奶奶或者姥姥呢,如果这些家庭成员患有乙肝,和孩子亲密接触,是否会导致孩子传染?
还有爸爸有乙肝,妈妈要查血检测乙肝抗体吗?要接种疫苗吗?接种完要检查吗?
妈妈乳头破了,还能母乳喂养吗?
今天咱们说说这个问题。
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后15分钟就能起效,在疫苗起到保护效果前的35天里保护孩子。
孕妈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孩子出生后,尽快使用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并且乙肝疫苗完全接种后,还要检测抗体情况。
如果爸爸是乙肝患者,妈妈健康,新生儿出生后,只要妈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是阳性的,就正常接种乙肝疫苗,不需要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如果妈妈乙肝表面抗体是阴性的,爸爸要亲密接触照顾孩子的话,那给孩子使用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最好。
如果家人有乙肝患者,其他家庭成员属于高风险,如果没有乙肝保护力,需要接种乙肝疫苗,但不需要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性伴侣需要明确对乙肝有预防效果,也就是接种乙肝疫苗后,要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其他人不需要,接种了就OK了。当然,想心里有底,强烈要求检测的话,那就测。
乙肝病毒不通过水、食物传播,可以分享餐具、可以握手、亲吻、拥抱。
先说说这个基础问题。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就是对抗乙肝病毒的抗体,是以健康的、体内有乙肝抗体的人群血液为原料制备的。
如果妈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也可以简单认为咱们常说的乙肝“大三阳”或者“小三阳”的话,如果不加防护,孩子生后被感染的几率高达90%[1]。
那怎么阻断这个感染呢?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后让小婴儿自己产生抗体,达到保护的作用,但是疫苗起效需要接种次数和时间,一般得第2针后的1 周左右抗体(正常接种的话,孩子也都得35天以上了),所以,在这之前,没法提供保护效果。
研究发现,仅使用乙肝疫苗,保护率仅为55%~85%,这时就需要乙肝免疫球蛋白上场了。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肌肉注射后,15~30 min 后即开始发挥作用,能最及时的提供保护[2],当乙肝病毒进入小宝宝体内后,它立即上去结合到病毒的抗原上,经过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将病毒给清除。
因为HBIG是外源性的,不是孩子自己生成的,另外,毕竟是蛋白啊,所以,在人体会逐渐消退的,达不到长久保护的效果。那消退了,怎么保护孩子呢?还得靠乙肝疫苗啊。
乙肝疫苗会刺激孩子产生自己的抗体,即抗-HBs,接种3针后,这种抗体能产生大约20-30多年的保护力(因为是自己的,哈哈),并且即使抗体滴度降低了,但再次接触到乙肝病毒后,还能迅速的生成(手艺学到手里了),具有保护效果。
所以,在预防乙肝感染上,乙肝疫苗是最大的功臣,HBIG是疫苗没起效果前的保护神。HBIG能提供多久的保护?1-2月是有的,这就给了疫苗以起效的时间。
对于妈妈是乙肝“大三阳”或者“小三阳”的,二者缺一不可。对于妈妈乙肝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的保护率接近100%,对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保护率在90-97%。
上面写的HBsAg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有传染性;HBeAg是乙肝e抗原,阳性提示传染性强。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妈妈,其孩子出生后12小时内,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和肌注免疫球蛋白。
当然这个越早越好,出生后几分钟就完成更好。
另外,HBIG使用一次,100IU就足够了,之前国内指南写的是要用2针,共200IU,最新的指南[2]已经更改了,认为使用1次的保护效果和时长上,和2次没有区别。
有些家庭里面,妈妈没有乙肝,爸爸是是乙肝“大三阳”或者“小三阳”,这时孩子病毒会经过精液传给孩子吗?
目前研究发现,HBsAg阳性父亲的精液中存在病毒,但精子细胞中无病毒,精液中的病毒也不能感染卵细胞,因此,乙肝病毒不能感染受精卵而引起子代感染。
所以,父亲是乙肝患者,不会通过精液感染给孩子。
这个是会的。
通过性接触,女性会被感染,并且男性传给女性的几率,比女性传给男性的几率大[3]。
但是大家要知道,不是说只要丈夫是乙肝患者,妻子就一定会感染上,人体自身的免疫性、易感性、接种疫苗等多种因素决定是否会感染。
对于这种情况,妻子要进行乙肝五项检查,明确是否感染乙肝,明确体内抗体水平(乙肝表面抗体HBsAb)是否阳性(也就是大于10mMU/ml),如果没有感染,抗体结果是阴性或者低于10mMU/ml,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并且,接种完疫苗后,还要检测效果,这是伴侣的特别要求[4]。
另外,除了准备要孩子外,其他时间使用安全性行为(安全套),还要做好其他预防措施,见第11条。
这个在国外的指南中,根本没有提到,他们只管妈妈的情况,不管爸爸的情况,具体解释在本条最后。
这点国内的指南很好,结合国内情况,给出了建议,真是不错,具体如下:
新生儿父亲HBsAg阳性,因照料新生儿而密切接触时,需要注意预防HBV传播。如果孕妇抗⁃HBs 阳性,那么新生儿出生时就有免疫力(妈妈传给孩子抗体了,有保护效果),无需特殊处理,正常接种乙肝疫苗即可,不用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如果孕妇抗⁃HBs 阴性,大部分新生儿在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后1周左右才产生抗体,在此之前对 HBV 易感。如果孩子爸爸HBsAg 阳性,尤其是HBeAg阳性者,注意与新生儿不要密切接触。如果HBsAg阳性(尤其HBeAg阳性)者必须与新生儿密切接触(如照料),新生儿最好注射1针HBIG。
大家注意啊,这里给的建议很委婉,写的是最好注射一针HBIG,没有强制,因为照顾孩子的亲密接触,有多大程度上会传给孩子乙肝,这个不确定,几率不是很大。
还得说明,你如果不想给孩子使用免疫球蛋白,让孩子爸爸不要照顾孩子,也行,这样爸爸就爽死了。
另外,说说国外为啥不管孩子爸爸的情况,因为他们孕期会评估母亲情况,如果孕母属于高危感染人群(孩子爸爸是乙肝患者,孕母没有足够抗体),在孕期是给母亲接种乙肝疫苗的,这样孩子出生后,就有抗体了,所以孩子生后不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
如果孕妈妈不是乙肝患者,爸爸也不是,但是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照顾孩子,但是这些家人是乙肝患者,孩子要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吗?
这个处理和上一条的爸爸那个一样。
家人如果有乙肝,其他家人如果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的,要进行乙肝五项检查,明确是否感染,明确是否有抗体。
感染的,去感染科治疗,没有感染的,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不用任何处理。
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不需要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接种后,性伴侣要进行疫苗效果的检查(查抗体),明确有保护效果,其他家人,如果不是免疫功能低下、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艾滋病毒感染者[4],是不需要进行疫苗效果检查。
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在宫内感染的罕见,多是在分娩时,孩子接触到含有病毒的血液或者体液感染。
所以,人们会想,如果使用剖宫产,减少孩子经过产道时对妈妈体液的接触,是不是就能减少孩子感染的机会呢?
理论不错,但是多数研究显示,虽然剖宫产分娩孩子相比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稍低些,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个说人话就是,剖宫产不能降低HBV母婴传播率。
所以,不要因为这个选择剖宫产的方式,另外,乙肝的母婴预防这么简单,近乎100%都能防住,干嘛用这种方式呢。
对于妈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给新生儿接种了第一针乙肝疫苗和肌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后,都是可以母乳喂养的。
母乳中虽然有乙肝病毒,但是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孩子感染乙肝的几率,所以,也不用管母亲病毒DHA的拷贝数有多高,或者母亲是不是HBeAg阳性。
对于乳头破裂,可能有血液的情况,如果孩子口腔粘膜破损,那有感染的可能性,在UPTODATE[5]等资料中,提示要精心照料,避免这个问题发生。
但是在国内的指南里[2],认为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完成免疫预防,具有免疫力,乳头皲裂或损伤出血、婴儿口腔溃疡或舌系带剪开造成口腔损伤等,均可哺乳。
这个推荐可以说是非常给力和有担当了。
其实,在亲密的接触,只要没有血液、体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的接触,通过小伤口、裂口等,进入皮肤粘膜内侧,就不会有感染。
但是,对于家庭接触者,就怕万一,比如健康人群,皮肤或者口腔粘膜破损,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患者牙刷,上面有血液)正好进入,导致感染。
所以,对于家庭接触者,没有乙肝保护性的,都认为是高风险人群。
但是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目前乙肝最明确的方式是母婴传播(分娩)、性接触传播、共用注射器、牙刷(唾液中含血液),其他的方式基本不会传播。
比如,虽然说唾液、眼泪、痰液等里面能检测到乙肝病毒,但是其含量低,不会造成传染,除非这些液体里面混有血液[6]。
所以,做好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牙刷、医疗器械(针头、血糖仪),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其他做好正常的卫生就够了。
另外,咱们要知道,乙肝炎不会通过食物或水传播,不会因为共享餐具,母乳喂养,拥抱,亲吻,握手,咳嗽或打喷嚏传染[7],这些都可以正常做哦。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