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所未闻!天台上竟也能建学校?77岁余兰芬一生不婚只为教书育人
发布时间:2024-10-30 17:00 浏览量:27
文|青荇
编辑|喆里有瓜
“我要当太阳,不要当月亮,我要我的光辉照亮别人。”
这是77岁的余兰芬接受采访时所说。
虽然她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校长,
可做的事情却是“惊天地泣鬼神”。
你敢信?学校的选址竟然可以这样?
在重庆开州有一所“凤凰”小学。
它坐落在一个购物中心的天台上。
需要爬两层楼梯才可以到达。
学校占地只有三百平米,从空中俯瞰才能看清布局。
左边的教室就是由一排砖房构成,右边的空地就是操场了。
可想而知这样的小面积的操场根本让学生施展不开手脚。
但为了让学生们有课外活动,只能在空地一角摆放了三张乒乓球台。
建校至今,从刚开始的小铺面到少年宫再到如今的天台。
不难看出经历也是相当坎坷,即便如此,校长余兰芬也坚持不懈。
老师却拍了拍她的肩膀并鼓励,“直起腰,抬起头。”
还向那些瞧不起她的同学说:
“你们还瞧不起人家,在没有爸爸妈妈的情况下,成绩还可以那么好,你们要向她学习。”
这句话给当时极度自卑的余兰芬莫大的力量。
在她心里是老师给她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长大后的余兰芬凭借自己的努力,
考进一所中学成为了教书育人的老师。
在公办学校任职期间,她发现有的老师会区别对待学生。
他们喜欢那些成绩好的,表现好的,有钱的。
对于那些贫困差生反而管的很少。
看到这种现象的她忍不住劝同事要做到一视同仁,
却被嘲讽:“这事情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又不是校长“。
古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今有冲冠一怒为学生。
听到这回答的余兰芬大手一拍桌子:
“不跟你们讲了,我去当校长,我去办个学”。
如果说这个理由还不够让余兰芬下定决心的话,
接下来的事情绝对可以让她坚定不移。
和老师们发生口角之后的她来到了校外,
原本安静的小道上突然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她闻声而至,原来是学生在和家长“理论”,
妈妈我想读书,想上学。可父母的回答却是没有钱。
从他们的穿着打扮来看,都是出来打工的农民工。
能养家糊口已经不错,根本没有富裕的钱供孩子上学。
看到这种情景的余兰芬心下不忍。
当即对孩子说可以来我这里读书。
有钱的拿个十块钱,没钱的带上桌子和板凳来听课。
就这样,余兰芬开始了她的建校之路。
建校波折1989年她辞去了公办学校的老师一职,
用身上仅有的100元租了一个占地10平方的地方创立了一座民办小学。
没有钱就去借钱扩大学校,去买桌椅板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即便如此她也一一克服。
这个学校既招收上不了学的农民工子女,
也接收肢体或者智力有障碍的“问题”学生。
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学校60%是正常学生,40%是问题孩子。
和张桂梅一样,她的学校也面临办不下去的困境。
1996年,检查单位例行检查学校。
条件拮据的她的确达不到符合的标准。
况且那个时候也不支持民办学校。
所以她的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个学校要给关掉,不能办。
视学生如命的俞校长怎能甘心。
直接硬刚检查人员:
“如果你可以不要自己的孩子和家庭,那我也可以放弃我的学生和学校”。
“在我看来,学校就是我的家,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双方再三协商,最终余兰芬答应,
8月16日交出一个满意的答复,自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学校场所。
时间来到8月13日,眼看约定的期限就要到了,
自己答应的新学校却始终没有着落。
带着一丝不舍和不甘,她来到了刘伯承纪念馆低声诉说。
“这可怎么办,还有三天就到日子了,我怎样才能拿出学校”。
许是刘帅也不忍让这个满心满眼都是学生的校长失望。
就在她吐露完自己的心声之后,忽地眼前一亮。
山脚下的少年宫仿佛在朝她招手。
这时候余校长猛地想起,少年宫周一到周五刚好是空闲的。
有了想法的她加快步伐来到少年宫进行实地考察,
这些屋子又亮又宽敞,简直就是天选的学校用地。
当即她就与少年宫的负责人签订了合同。
事后回到家里的她直接晕倒过去,
醒来之后才发现脚杆肿了,肿到把裤脚都给撑烂了。
但是她内心却十分开心,学生们终于有了落脚地。
余校长带着一波又一波的学生在少年宫里度过一段安稳的时光。
直到2011年,他们有了更好的地方可以选择。
于是举校搬迁至开州购物中心的天台上。
在这里他们停止了流浪,彻底“定居”。
为了这些孩子们,她投入了百分百的经历,甚至选择了不结婚。
终生不婚余校长年轻的时候也是有很多人追的。
当时她还谈了一个男朋友,从个人品德到对自己的学生视如己出。
他都符合了余校长的要求,两个人也一度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可是最终两人还是分手了,这是为什么呢?
老话说过出嫁从夫,如果和男朋友结婚,势必要去男方家里。
之后就是相夫教子,以家庭为主,再也回不到这个地方了。
可自己的学校学生怎么办呢?
两相抉择之下,她还是选择了学生。脱下婚纱的她一路跑了回来,失声痛哭。
最纯爱那年,她写了一篇日记纪念自己失去的爱情。
此后,又不少人给她介绍对象。
但是她对男方只有一个条件。
我不需要你有身份地位和金钱,只要能和我一起创办学校就行。
此话一出,霎时间所有的追求者纷纷止步,表示接受不了。
同时余校长考虑到即使自己成家了,
心思肯定会全部用在学校上,长此以往必然是走向离婚。
所以她干脆就不结婚,做一个太阳,照亮他人。
她的家里也摆满了和学生们的合照,仿佛这就是她的精神支柱。
下定决心不结婚后,她的生活只有校园和学生。
学生们会在她的家门口贴满感谢信。
在余校长看来,一走进这里,就好像看到他们在欢迎自己。
另外这也是来自学生们爱的保护。
这些感谢信会让看到的人觉得她有这么多的好学生,要敬重她,不能找她麻烦。
而从这个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会有一颗感恩之心。
他们时常会带着钱和物资回来看望曾经拉了自己一把的人。
可余校长却说自己不需要他们送来的这些钱。
只希望这些学生可以站她的面前说:“余校长,我能干了”。
这个精神礼物胜过千金。
她的一生都是为了学生和学校,名下没有任何积蓄,也从来不存钱。
眼尖的记者却发现了她手上穿金戴银。
一番交流之下才知道,这些都是她学生的手笔。
学有所成的孩子深知校长不会接受金钱。
便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
买首饰送给校长,并叮嘱让她天天都要戴着。
这样就好像这群孩子还在她的身边蹦蹦跳跳。
架不住劝的余校长只能照做。
其实这对她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享受呢?
余校长和同龄人在一起没有共同话题。
别人都在聊家长里短,儿媳孙子。
可她却觉得听这些浑身难受,听了半天也不明白。
还不如和自己的学生沟通交流来的自在。
这些想法也遭到了同龄人的耻笑。
她却鉴定地认为自己的生命最后一刻也会是和学生们在一起。
而余校长希望百年之后自己的骨灰可以撒入汉丰湖。
通过湖流向长江流向大海,这样就可以看到祖国大地。
如果孩子们想她的时候,只需要跟着汉丰湖走,说一句:
“余校长,我们来看你了。”
得此师者,此生足矣!
结语有人说余校长的一生很可怜,操忙大半辈子却孑然一身。
但她却不这么认为,她从来都不后悔不婚。
能看着学生们一点点进步,最终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
这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