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绝望,中产大龄父母决定出走

发布时间:2024-10-31 14:03  浏览量:30

前几周看到个帖子,一位30多岁的中国妈妈去加拿大留学,想重启人生,再为孩子探探路,结果一夜返贫,差点阶层滑落。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大龄留学的潮流开始兴起。

牛娃不用鸡、普娃鸡不动,但又不能放任他们躺平,于是一批“鸡自己”的中年人走上了读硕的征程。

而且这股大龄留学的风越刮越大,现在已经刮到了香港。

以前读港硕的人是20多岁刚毕业的学生,现如今港硕成了35岁、40岁,甚至50+岁大湾区中产家长的标配。

据称一年制港硕内地家长占了很大部分。

但与刚本科毕业的学生不同的是,他们不奢望被港八大院校录取,而是把目光瞅准港八大之外的诸如香港珠海学院、香港恒生大学等学校。

他们中有曾在名企工作的管理者,也有名校毕业的精英,还有创业人士,面对上有老、下有小,顶着高龄去读港硕,这批爱折腾的家长后来怎么样了?

*以下是两位妈妈的口述,略有删改

01

— 湾妈看世界 —

大厂工作十几年,

人到中年,我想试试不同的活法

我的港硕生活在今年7月完满结束!

来香港之前,我在大厂工作了十几年,人到中年有稳定的收入和幸福美满的家庭,孩子也在公立学校读初一,亲子关系融洽,可以说我是妥妥的人生大赢家。

可经济低谷期,大厂迎来裁员潮,身为老员工的我虽然不会被突然袭击,但近三年来升职无望,工作缺乏挑战性,我陷入了尴尬的职业倦怠期,上班的每一天都在内耗自己。

家人劝我在市场艰难的情况下尽量苟活着,不要瞎折腾和抱怨。

但闲不住的我,还是在35岁生日那天毅然辞去了大厂的工作,后来拿着香港珠海大学MBA专业offer,重返了校园。

踏上读港硕之路的那一刻,我也觉得自己挺叛逆的,毕竟人到中年丢掉内地安逸的生活着实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

但当我真正进入了课堂,才发现我算是比较保守的:我就读的班上大龄同学简直不要太多了。

有的人两鬓斑白,读港只是想换种活法,与外界共同进步;有的人是全球旅行家,探访过无数国家,拥有几百万的粉丝;

也有妈妈通过优才受养人拿了香港身份,但想提升学历又来读书了;还有的人和我一样,想探寻35岁人生价值,寻找下一个出路。

给我们授课老师的人生也相当精彩,除了常规手握名校硕博多个学位,还有的老师在企业工作了几十年如今又被聘为大学老师或是退休后想继续贡献社会,更有社会经验丰富的优秀创业人士被邀请担任学校的兼职老师...

初入校园时,我对这些人的选择已经瞠目结舌了,但让我更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一群跨境妈妈,他们为了给家里的普娃升学铺路,每天在深圳和香港之间往返。

此时我更加明白一个道理: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一群默默付出的父母,是他们的支撑和引导才换来了孩子的耀眼光芒。

其实读港硕前我也了解过,收到香港学校的offer,最快3个月左右就能获得香港居民身份证,孩子和配偶也能拿到,相当于一人读书全家人享受福利。

毕业后可以无条件申请IANG签证,续签满7年全家人都能拿到香港永居身份。

总之,香港身份在手,我们父母学历有了晋升,年龄小的孩子以后也能走港澳台侨联考上内地名校,难度比高考稍低,录取率也高。

像我们家孩子已经初一了,拥有香港临时身份考内地大学已来不及。

但能靠DSE成绩报考香港八大,它的录取率接近40%,高出内地985/211录取率几十倍,还不用跟内地生或是其他国际生参与厮杀,上名校的几率大大增加。

在读港硕前我给孩子规划的路线是,国内读完国际学校后,本科要么去英国G5,要么在澳洲八大里选择,美国费用实在太高,我们家恐怕承担不起。

但从去年开始英国和澳洲这两个国家的留学局势愈发不稳定,澳洲大砍留学生名额,国际生上限要保持在27万人,与此同时英国签证门槛越来越高,孩子能留下来的概率非常小。

未来想去澳洲和英国就读异常坎坷,就算孩子实力很强,也可能因为政策沦为炮灰。

读港硕期间,我经常跟中年家长聊起育儿经,不少人都表示这几年香港八大名气越来越大,孩子能来香港就读也不错。

港校对有身份的孩子收费一年仅4万多港元,四年读完相当于英美等国家的一年学费,性价比十分高,能为我们这些普通中产家庭减轻不少经济压力。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商业氛围浓厚,毕业机会多,孩子也容易留下来。

去年11月起,港府就暂免了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兼职工作的限制。

我也凭借在内地积累的工作经验,找到了一份相关兼职工作,公司还邀请我毕业后直接入职,薪资待遇比我内地时还高。

35岁的我怎么也没想到,一年前的义无反顾竟然真的可以换来全新的人生!

今年7月,老公和女儿都来参加了我的毕业典礼,女儿看着身穿学士服的我,悄悄地说:“妈妈真美,我也要赶上妈妈的步伐...

那一刻我才顿悟,与其鸡娃鸡到家庭破碎,还不如家长以身作则,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最好的父母,就是能给孩子托底!

这一趟港硕经历,对我而言,简直是太值了!

02

— 湾妈看世界 —

40岁才读港硕,我后悔来晚了

去年,我在中介的帮助下申请到了香港都会大学的中国环保研究理学offer。

据说香港都会大学是很多内地父母读研拿身份的首选,而中国环保研究理学专业又是首选中的首选王牌。

因为它在申请时不需要递交雅思等语言成绩,又是中文授课,难度较低,对于我们这些多年未拿起课本的父母来说,可谓是一大福报。

等到入学后,果真如此,教室里坐满了和我一样的中年女性,私下聊天,才知道了她们绝大多数生活在大湾区。

大家选择读港硕的目的相似,都是想自己先到香港进修,拿到香港身份后,再把孩子接过去,为孩子升学趟出一条明路来。

作为40岁高龄的冲浪选手,我最初也是看到小红书平台上的帖子,才萌生了读港硕的念头。

现在已拿到毕业证书的我,正在开展自媒体创业之路,还入职了一家公司,基本上不愁续签问题。

拿到港硕offer后,经常有朋友发信息问我后不后悔去读了港硕,我说:确实后悔了,后悔来晚了!

因为如果早点来进修,也不至于为孩子的插班问题忙得焦头烂额。

现在我们这些通过进修拿身份的家长多,走优才、高才通、专才计划等通道的人更多。

不管是什么渠道拿到身份,大家均是为了孩子能享受到香港国际化的教育。

港府报道称,今年6月底到港的13万多人里面,受养人签证已达到12万多人了,而我当初申请港硕时关注到的这个数字才七八万人,短短一年,增加好几万人,想想都难以置信!

大量中产家庭涌入,香港学校的插班竞争难度直线上升,光是2023年香港国际学校的人数就创下了11年来的新高。

听我身边通过优才计划拿到香港身份的一个朋友说,她在2023年年初申请香港国际学校时,一起递交申请的内地家长非常少。

因为人比较少,准备充分,她孩子也比较优秀,最后如愿录取到了一所Band1的学校。

但今年下半年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所学校几百人同时竞争一个名额,不少背景优秀的孩子都被拒了。

如果要申请类似于香港国际学校这种名校,仅是排队拿债券就有近百组家庭了,就算买到了债券,也只是获得了优先权而已,名额只有十几个,录取难度堪比申请顶级美高。

我当初拿到香港临时身份时并不是特别着急,离毕业前三个月左右才焦虑得张罗起孩子的转学事宜。

幸亏进修时我认识了几位在香港待了很长时间的内地妈妈,她们跟我一起想办法联系学校,分享我和孩子插班考试及面试攻略,最终才幸运得被一所比较知名的直资学校录取。

孩子刚插班到香港时很不适应,语言成了一大障碍,好在学校十分照顾内地转过去的孩子,专门安排了懂普通话的同桌,中午还有免费的粤语和英语辅导,也注重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现在我家孩子进步非常明显,从一开始的粤语盲到现在能听得懂、会进行简单交流,还会主动去做作业、提前预习课文,我很欣慰,这也为我一年的进修生活画上了圆满的符号。

03

— 湾妈看世界 —

一辈子走在 “鸡” 的路上

社交平台上分享的大龄留学的帖子非常多,在一位读港硕妈妈的帖子下面,我看到个有趣的评论:

“小时候当娃被鸡,长大以后为娃而鸡,一辈子走在鸡的路上。”

这句话确实反映了当下一些社会现象,但真正敢于在三四十多岁继续闯荡的中年人,肯定是“鸡娃”的next level了。

他们深知孩子努力的有限性,纷纷通过自我学习和成长,为孩子树立榜样,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与其说是在牺牲自己,倒不如大方承认这届父母早已进入了理性阶段。

今年《施政报告》提及,自2022年底推出新的输入人才机制后,至今已超过38万份申请,约16万人才携同家人来港。

截止今年9月,高才到港6.6万多人、优才近2万人、进修计划近4万人,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到港的人多数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他们或许在递交优才、高才、进修等申请时出现过对未来的担忧,也害怕孩子成为“烂尾娃”。

但只要一直在路上保持前进,做好兜底工作,船到桥头自然直,孩子的结果都不会差!

标签: 父母 优才 港府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