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微短剧热潮引发关注,是银龄“精神食粮”还是“钱包杀手”?
发布时间:2024-11-02 21:29 浏览量:27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婧宜
中老年微短剧火了。近几个月,短视频平台上中老年微短剧井喷。
《闪婚五十岁》《五十岁保姆嫁豪门》《人到五十,闪婚霸总》等热播出圈,《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即爆款。
WETRUE短剧热度榜显示,《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后连续五日霸榜第一,相关抖音话题播放量最高的达19.3亿。
《闪婚老伴是豪门》播放量最高的抖音话题
然而,随着中老年微短剧的持续走红,质疑声也不断涌现。有人担心,短剧让老年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可能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短剧究竟是中老年人的休闲好选择还是隐患滋生处?
中老年微短剧有多火
“妈妈最近迷上了短剧,目光就像钉子一样卡在手机屏幕上。”“这些短剧真的好看吗,把我妈迷得五迷三道的。”“不仅老太太看,老头也看,我爸只要有空闲就捧着手机刷。”
最近,互联网上关于中老年微短剧的讨论声日益高涨。这些短剧以老年人婚姻、家庭、事业奋斗等为主题,凭借紧凑的剧情、高密度的爽点吸引了大量中老年观众的关注,也成了中老年群体与朋友交流的热门话题。
中老年微短剧究竟有多火?“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在看!”55岁的吴大伯这样回答记者。
吴大伯迷上短剧不久。他告诉记者,一开始他是刷短视频时无意中刷到短剧,没想到一看便“上了头”,“现在每天至少要花3到4个小时刷短剧,与亲戚朋友聊天也会聊到。但我不算痴迷,就刷刷免费的。我有个朋友为了看短剧充了好多钱。”
吴大伯不是个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8月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看,截至2024年6月,我国较2023年12月新增网民742万人,其中,50-59岁、60岁及以上群体分别占15.2%和20.8%。“银发族”已成为新增网民主力。
2024年5月,艾瑞咨询调研了1022名微短剧用户,同时发布了《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40-59岁用户占微短剧用户的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为12.1%。可以说,短剧正在成为大量中老年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随着中老年微短剧市场的持续火爆,不少内容创作者和平台方也看到了商机。据财联社报道,短剧业内人士透露,近期多部中老年题材的短剧在横店开机,“黄昏恋”成了热门题材。借着中老年剧的热度,不少制作方开始采用端原生付费模式以拉高利润空间。
短剧何以“拿捏”中老年人
为什么短剧能吸引那么多中老年人?究竟是哪些内容让中老年人“上头”?浙大城市学院心理中心专职教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心理师符国帅认为,短剧之所以能够“拿捏”中老年人,首先得益于内容的贴近性。
“为老人量身打造的微短剧,取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亲情友情、职场竞争等主题,主角基本都是为儿女默默付出的年迈父母,为人善良,生活节俭,中老年人能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共鸣。”符国帅说。
陈女士的妈妈和外婆皆是短剧的忠实观众,妈妈从事文化行业,外婆则已退休多年。不同的社会背景让母女俩爱看的题材很不相同,但也有一个共通性——“她俩都爱看主角逆袭的戏码。”
事实上,细数这些爆款中老年微短剧作品,其中都有“逆袭”的元素,且占据主要篇幅,主打一个“爽”字。符国帅分析,这些“爽点”正是中老年群体的情绪共鸣点。老人看“爽剧”不仅消磨时间,更是在虚拟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反差中,放松心情,得到慰藉。
除了情感需求外,市场上中老年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也是中老年微短剧一推出立刻引起热潮的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人群的娱乐需求日益增长,中老年微短剧的出现填补了市场上针对这一年龄段的文化产品匮乏。
《闪婚老伴是豪门》剧本监制花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年人的精神娱乐需求一直都有,只是处于“精英视角”的盲区以及影视剧创作的“无人区”,《闪婚老伴是豪门》的爆火,证明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尚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
“中老年群体能看的东西就那么多,选择性不是很强,如果有一款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文化产品自然容易受到欢迎。”符国帅说。
中老年微短剧热潮背后的隐忧
中老年微短剧的爆火也引发了不少年轻人的吐槽。从最初吐槽中老年霸总短剧剧情狗血,到之后担忧沉迷短剧影响长辈的生活,到认为短剧正在从长辈钱包中“抢钱”。中老年微短剧的争议声越来越大。
记者翻看社交平台,发现有不少网友发帖吐槽。大多直指长辈为了看短剧不仅“劳神”,还“伤财”。
社交平台上部分对父母看短剧的看法
姚琪的妈妈最近也“被动”看起了中老年微短剧,“她可能无意间点了一部短剧,此后就经常收到各种短剧的推送,看了一集就自动连续播放,一看就是连续好几个小时。”姚琪觉得,妈妈好像被社交平台的大数据“围猎”了。
陈女士也有类似的困扰。她告诉记者,现在她的外婆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在观看这些短剧上,有时甚至会熬夜追剧。“每天忙完一日三餐,就开始玩手机刷短剧,眼睛也盯着屏幕不放。”陈女士担忧地说,“而且有的短剧是收费的,我外婆的手机自动就跳转到免密付款了,还有好多平台和付款渠道,根本算不清到底花了多少钱。”
如今,为短剧而消费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数。网友“jo”表示,家里老人平时看短剧的平台多,对收费规则也不了解,一开始充的都是八九块这样的小钱,之后越来越贵,39、69的都有。“我们统计了一下,最近两个月大大小小五十几个短剧小程序,被扣了9千多人民币。”对于这个花费,“jo”感到难以接受。
除了时间和金钱上的花费,还有不少人担心短剧里的一些离谱剧情,会让中老年人分不清现实与虚构情节,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杭州市公安局钱塘区分局白杨派出所民警王知秋就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儿。
今年9月,50岁的赵大姐刷抖音时收到私信,对方自称姓李,是个“军官”,下个月就要退役了,因为纪律不能使用微信、抖音等,提出让赵大姐去微博聊天。每天,李某都发来问候,“关心”赵大姐日常生活起居,并提出等退役后,希望和大姐一起生活。
9月底,李某说自己有投资渠道,想要带赵大姐挣钱。就在赵大姐取出连同李某“赞助”的3万元在内、自己存款共28万元现金,赶到约定地点,等待见面时,被及时赶到的民警阻止。
面对民警的劝阻,赵大姐仍然不相信自己被骗。“他说他10月份就退役,到时就会和我结婚,打算创业好好赚钱来经营我们的家庭。”随后赶来派出所的赵大姐的孩子表示,“她经常看那些网剧,看得太投入了,才相信这种事情。”
杭州市反诈中心负责反诈宣防工作的罗永此告诉记者,今年来,中老年人被诈骗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他分析,短剧给中老年人提供了情绪价值,让他们也向往美好爱情,骗子正是抓住了中老年人这些心理需求,对他们下手。
当中老年微短剧市场鱼龙混杂,如何避免其暗藏的隐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符国帅建议,家庭层面,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要尽可能了解中老年群体最新的状况和情感需求,社会层面,则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一方面应多关注这一新兴文化现象,共同为中老年群体创造健康、积极的精神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加强对中老年精神文化产品市场的规范和管理。
“现在很多平台针对未成年人群体会跳出提醒弹窗或打造专门青少年模式。若平台能打造更适合老人的防沉迷和风险警示模式,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符国帅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