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60-70年代最大压力是吃饭问题,如今最大压力是物质问题
发布时间:2024-11-06 20:23 浏览量:29
发文:小利浦
编辑:望梅止渴!
幼时柴米油盐忧心难安,如今奢华物欲重压在肩。昔日求饱腹,今朝为名车豪宅而烦。
时代巨变,压力形态更迭,是否反映人心欲望无止境?此番思考,或许揭示隐秘心结。
值得深究:
记得小时候,我们那时最大的压力就是能不能吃饱饭。虽然说那时生活简单,但每一餐都像是一场战斗。早晨起来,我妈妈常常是天不亮就去排队买米,能买到多少全看运气。有时粮食不够,只能用红薯或玉米糊凑合着当粮。
集市的粮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队,大家拎着布袋,愁眉苦脸地等待着自己的那一份有限的口粮。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着我去排队,轮到我们时,店里却只剩下几斤糠麸。虽然有些失望,但妈妈还是买了一些,她把糠麸混在米里煮粥,希望能增加粥的分量以哄饱我们这一大家子。
那时候的日子异常艰难。每当父亲下地干活回来,汗水和泥土交织的脸庞透着疲惫,却依旧笑着问我和弟妹们“今天吃得可好?”
其实我们的回答常常是虚心的“嗯,爸,挺好的。”那些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饱饭仿佛是一种奢侈。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时,家里才能杀只老母鸡,熬上一锅香喷喷的鸡汤。
每到这时,家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围着锅台转,等着分到那一小碗汤,连口感最差的鸡杂也吃得津津有味。妈妈心灵手巧,常常利用采集的野菜、地里剩下的蔬菜,做成各种各样的饼子和糊糊,让我们多少能尝到不一样的滋味。
还有一个时刻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冬天,家里的米缸几乎见底了,母亲无奈中带着我出村去寻亲借粮。一路上寒风凛冽,我们裹着破旧的棉袄,冷得瑟瑟发抖。到了亲戚家,却发现他们家境也不宽裕,最后只勉强匀了一点苞谷粒。
母亲感激涕零,回家后把这些苞谷粒炒熟,细细磨成粉,给我们做成粗糙的苞谷糕,那便是我们那个冬天少有的“甜点”。那种朴素、艰难的生活虽然苦涩,但却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
现在,物质生活大为改善,吃饱吃好似乎不再是难题,但生活的压力却换了模样。
随着时代发展,物质水平飞速提高,可随之而来的消费主义浪潮像是无形的枷锁,锁住了许多人,包括我。尽管我早已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但工作的压力、房贷的重担、育儿的烦恼,每一项都让我感到力不从心。
还记得去年为了给孩子选个好学校,我和爱人愁白了头发。城市里房价高得吓人,我们不得不精打细算,只能在远离市区的地方买了个小公寓。
每个月的房贷简直成了巨大的压力,每一分钱都得算得清清楚楚,不敢有半点奢侈之念。
我换了好几份工作,只为了能赚更多的钱,只为了能让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
每天早晨,我天不亮就得出门,挤地铁、赶公交,晚上一到家还得陪孩子做功课,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生活的压力让我时常感到喘不过气来。
听说邻居因为买了一辆新车而负债累累,我就不由得替他捏了把汗。这年头,似乎人人都在和"物质"斗争着,有时我也怀疑,这种无止境的追求,真的是我们所需吗?
可是,当看到朋友们纷纷买了大房子、开上了豪车时,我心里也免不了焦虑,担心自己落后于人。每逢假期,朋友圈里大家晒着各地旅游的美景、美食,我却只能忌妒地翻看,心里一面羡慕一面计算着家庭预算,权衡着是否下一次也能带孩子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还有一次,为了买个最新款的智能手机,犹豫了好久。旧手机用了三年,卡顿得厉害,工作效率都影响了。但看着家里的开销,实在不敢轻易下手。最终狠下心买了手机,却只能减少其他开支,日子过得更加紧巴巴。
晚上躺在床上,看着屏幕发呆,我忽然想起那些年艰难求学的日子,以及如今为物质而不断奔波的自己,心里五味杂陈。
当然,我也清楚,这种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和未来的心态,是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符的。
为了孩子能上一个更好的学校。
其实,所有的疲惫和辛劳都变得有了意义。现代社会,尽管物质压力无处不在,但我们也在这种压力下不断成长、奋斗,争取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样一对比,60-70年代与现在的生活压力有着显著的不同。过去的我们,为了填饱肚子而忍饥挨饿,而现在的我们,为了更高的生活品质不断打拼。那种艰苦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但在回忆起那些日子的同时,我更意识到,无论哪个年代,生活的压力都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现在的物质压力有时让人喘不过气,但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下,我们努力奋斗,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或许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