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玻璃人”的进博之旅,渴望尽快用上长效治疗血友病药物

发布时间:2024-11-09 19:22  浏览量:26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到第七届。于国家而言,进博会是一扇坚持开放的窗口,是跨国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于参展企业而言,则是一个巨大的秀场,将最前沿的产品展示出来,以期转化成商品,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销售。但是对于血友病人子毅和他的妈妈曾丽女士而言,进博会则成了治疗和控制血友病这一致死、致残性罕见病的生机。

11月8日,第七届进博会进行到第三天,母子俩来到跨国药企赛诺菲的展台,分享了母子俩与血友病战斗的经历,并渴望着更多、更新的罕见病创新疗法能够快速落地中国,以期让我国超4万名“玻璃人”能够回归正常的工作、生活。

2岁时的一次肌肉注射后肿胀

他被诊断出了血友病

来自贵州的子毅,是一名2000年出生的千禧龙宝宝。确诊为血友病时,只有两岁。“那是在一次因为治疗感冒、发烧时偶然发现的。”曾丽告诉南都记者,在当地接受了一次臀部肌肉注射后,打针的一侧出现了严重的肿胀(实则为严重的皮下出血导致),跑到当地大医院仔细检查,这才确诊为血友病——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父母一方患病或者基因携带,作为子代的子毅,成为遗传学规律中最最可悲的那一部分,确诊血友病,而且是重度。

血友病患者因为体内凝血因子Ⅷ(罗马数字八)基因或凝血因子Ⅸ(罗马数字九)基因缺陷,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而使患者终身凝血功能异常,终身易于出血,所以血友病人又被称为不能磕碰的“玻璃人”,因为任何一次出血,都可能血流不止,而这种出血发生在大脑或内脏,死亡率就更高。在我国,血友病的发生概率接近是万分之三,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加持下,即便堪称“超罕”的血友病患者,我国也有约4万之巨。

血友病的可怕之处并不局限于肉眼可见的出血点预防,诸如步行、小跑和提拉物品时关节与关节之间的内部解除和摩擦,都可能发生周边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负重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等反复出血尤其突出,最终的结果就是关节肿胀、僵硬、畸形,进而发生关节腔反复出血,不能自行行走,终生需要与轮椅为伴。

血友病患者妈妈曾丽女士,在分享她和孩子治疗血友病的历程。

从输血浆到定期输注凝血因子

中国血友病患者的治疗在不断进步

血友病作为一种先天性遗传病,在基因疗法成熟之前,是一种无解的存在。它不能被治愈,但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干预,同样能够长期生存。

子毅被诊断为血友病的时候,我国尚未有专门的治疗、干预药物。而被判定为重度凝血因子Ⅷ缺乏的他,在儿童快速生长期的磕碰、擦伤在所难免,甚至每一次乳牙脱落带来的细小出血点,于他而言都可能是一次致命危机。

曾丽女士没有就此放弃,坚持着带他寻医问药。彼时,我国尚未上市成熟的凝血因子药物。只能隔一两天就去到医院输注血浆进行治疗。到了小学二年级时,进口的Ⅷ因子在国内获批上市,但1300元一针的价格,也并非所有血友病患能够承受的。“一开始,我们只能每一周静脉输注一次进行预防性治疗。”曾丽女士告诉南都记者,这样的注射量要在孩子的快速生长周期实现完全有效的风险规避,显然不可能。只能在生活中悉心呵护了。“正常的跑跳没有问题,但竞技、接触类的运动项目肯定还是没法进行。”

好在,医保政策适时进行了跟进。在贵州、广东等绝大多数省份,都适时将血友病患的定期凝血因子治疗纳入到了医保门诊特定项目。不设医保起付线,每月定额报销较大的药费部分。2018年,子毅18岁那年,我国将血友病纳入到了第一批《第一批罕见病目录》,2019年,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开始构建、完善。但定期输注凝血因子,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就是预防性输注要求严格,几乎每两到三天就要静脉输注一次;再就是长期输注凝血因子会产生抑制物,通俗点可以理解为耐药。

资料图片:南方医院2003年“血友病诊疗中心”成立之初时的合影。

由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和天津大学药学院医药政策与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中国血友病患者治疗模式与疾病负担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结果发布。研究结果显示,当前血友病患者治疗现状,结果显示抑制物阴性的血友病患者仅一半达到低剂量凝血因子预防治疗,说明不少患者仍处于“按需治疗”的阶段。而在预防治疗中,规范的预防治疗才是更为有效的方式。但在现有疗法下,“规范”意味着患者每周需要进行2-3次预防性的足剂量凝血因子注射,每年一百多次静脉注射,沉重的“针头负担”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

“一开始是在医院输注,后来就是在家里给孩子输注,保存条件苛刻的凝血因子,几乎占据了家里的所有冰箱冷冻空间。”曾丽表示,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操作,有时候一次注射,要在孩子的身上扎四五个孔才能注射成功。

不怪血友病患者群“得陇望蜀”般渴求更好、更便捷的治疗干预手段。即便是从小被妈妈呵护备至的子毅,在青春期逆反心理“爆棚”的时段里,对于定期静脉输注都产生过严重的排斥心理。“最长一周多时间不想打针,也不愿打针,看见自己满手的针孔,烦躁得不得了。”

但不进行预防性输注,结局无疑是悲剧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过的血友病人群中,大多数血友病患者过去一年都发生过出血,平均出血次数约为32次,抑制物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出血次数更多。每十天左右一次的“出血负担”是患者面临的巨大难关,如不能很好控制出血问题,结局就是文前提及的那样,落下终身残疾。“36.65%的患者因血友病失业或无业,而学龄患者则面临失学或休学。”研究结果明确显示道。

入组!一年打6针的方案在中国三期临床

更有望通过“进博会”加速临床应用

2022年前后,由跨国企业赛诺菲开发的全球首个且唯一的血友病siRNA创新非因子疗法赛菲因®(芬妥司兰钠注射液)开始在中国进行三期临床。年轻的子毅幸运入组成功,开始接受这一全新的非基因疗法的治疗。一年皮下注射6次,这大大解决血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问题。

临床数据显示,使用赛菲因®每年最少6次皮下注射后,可极大降低患者注射频率。同时与按需治疗相比,合并抑制物和无抑制物患者的估计平均年化出血率分别降低73%和71%。

“从入组以后的治疗效果看,出血的风险也并没有增加,骨关节病变也没有发生。”母子俩都能从创新疗法中感受到变化。“至少孩子能够像其他正常人一样去工作、生活了,家里的冰箱空间也越来越大,整个家庭都在向普通、正常的家庭那样回归。”

在第七届进博会赛诺菲展馆,曾丽作为患者家属代表道出了全国血友病患、家属们的心声,“我们期待有更多创新疗法的出现,帮助血友病患者突破治疗瓶颈,去掉疾病‘标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同样也希望血友病患者们的未来,能够有药用、用得好、用得起。”

“进博会是创新加速、合作共赢的平台,我们将充分借助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将血友病革命性创新产品赛菲因®快速引入中国,开启中国血友病预防治疗新时代,也开启赛诺菲在中国罕见血液病领域的新赛道。赛诺菲还将携手各界伙伴推动罕见病规范诊疗与支付保障体系的构建和优化,为罕见病患者更好的治疗”,赛诺菲特药中国区总经理谢丽娟表示道。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