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型(3)

发布时间:2024-11-12 16:29  浏览量:27

我出生在新疆兵团,小时候的家在基层连队。

(1986年末,千里冰封的冬季,我的爸爸、妈妈经团部和师部领导批准同意,从此结束20多年从事西北边疆兵团战士生涯,返回内陆祖籍河南老家,前往平顶山市区工作。我和弟弟随从前往。)

网络图片

1978年秋季开学时,露露出现在连队小学校的操场上,露露被大大小小不同年级的许多同学团团围住,一双双充满好奇的明亮眼睛瞅着露露,怎么也看不够,如同观摩一场引人入胜的场景。我记得那时的露露,一头整齐的短发,皮肤白净,从头到脚洁净、艳丽,散发着大都市优越的生活环境。露露人长的洋气,身上的衣服也很漂亮。我当时站在众多同学群体之中,露露很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些围着她观看,从小在新疆兵团连队里狭小环境中长大的同学。

露露比我小一岁,1971年出生,在露露很小的时候就被爸爸、妈妈送到祖籍上海奶奶的家里。露露的爸爸与我的爸爸都是在连队机务排工作的同事,露露的妈妈在连队上小学担任音乐老师。露露的妈妈,也就是英老师的祖籍是湖南。

露露在连队小学校里的人缘很好,如同众多绿叶捧红花一般,受到同学们的前呼后拥,我们连队小学校的女同学都喜欢和露露玩。连队小学校所有班级的同学都很喜欢听露露说着似懂非懂的上海话,看着露露的日常习惯,从中可以看出遥远的上海是如此繁华和著名的所在,感到陌生、新奇、又超前的大都市生活。

网络图片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刚来到连队小学校上学时的露露,不染尘土的著名大都市的上海女孩,慢慢地面对新疆大西北兵团里,苍穹一般的天空下时时会有风沙的光临和一望无际而空旷的地域——连队四周可以远望到孤寂、悲壮和苍凉的戈壁滩,一望无际的耕地,远处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一件仰望蓝天、白云,仰望寂静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听着和看着中国内陆多种方言表达的日常用语和生活习俗还有战争的故事。不知不觉中露露也逐渐“入乡随俗”,梳着长至腰间的两条辫子,发梢总是用红色毛线缠着,这样的装扮才是地道的兵团俏女孩。)

1980年的暑假,我陪着妈妈乘坐连队机务排里的拖拉机,来到石河子市区我大姑的家。

第二天,由我的表妹带领,我们来到一个平房林立的“小胡同”里,有一位说上海口音的老先生在自家开了理发店,我们听到比我们早到的需要烫发者议论说,老先生的一位将近三十岁的丫头(女儿)在石河子市区国营理发店工作,下班以后赶来帮忙,这也是最早的个体美发经营者。当时的烫发剂还要加温,头发上抹上药水卷成卷,旁边还有一只滚开的锅,老先生和他的女儿急忙把滚烫的热毛巾放在我妈妈的头上,我妈妈当即皱着眉,惊叹怎么这么“烫”。

网络图片

半小时后,我妈妈也烫了满头卷发,回到连队以后,上班时间和在连队居住区内出出进进从不做任何遮掩,因我妈妈是一个喜欢赶流行的女性,不可惜4元钱。后来又听说有了冷烫剂,不用把热毛巾放在涂满药水的头发上。(不知为什么,从此,我妈妈的发型都是一头短卷发,直到进入七旬的年龄也是如此,也有不烫卷发的特殊时光,为数极少。)

大约1981年夏秋季节里,不知什么时候连队里出现一个陌生的阿姨。茶余饭后的时间,我听邻居阿姨和我妈妈议论说是连队“zq”张统计总算了却了终身大事。记得一直处于单身状态的张叔叔40岁才结婚,女主人30岁出头的样子,来自内地四川,在连队里没有工作只有做家庭妇女。

我是小孩子,不熟悉张叔叔的四川籍妻子,在这里称呼:张阿姨。

网络图片

上海籍张统计的二婚四川籍妻子张阿姨在连队里人缘很好,爱打扮自己,整日的梳洗整洁,着装奇异,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当时最时兴的发型——规整的满头卷发。喜笑颜开出现在自家营房门前或者在连队营房区域招招摇摇地展示自己,经常和连队里的阿姨们说说笑笑,和我妈妈也熟悉。(现在回想起来张统计和妻子很般配,张统计内向、瘦高个、不关心外部事物,张阿姨外向、目光机灵、个子不高、稍微有一丁点儿胖、略显女性的柔美。现在我猜出来:张叔叔夫妻两人年轻时一定是金童玉女,他们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敬爱之心。)

后来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在连队机务排工作的爸爸与妈妈议论说是,领导派遣爸爸班组的大型农用拖拉机,护送张叔叔待产的妻子赶往团部卫生队。不知什么时候,我又听说张叔叔的家里有了一个男孩,我那时12岁,唯独这家上海人家庭的孩子没能与我成为同学。

再后来的1年多,又听连队里的阿姨们议论说:张统计的儿子送回了祖籍上海老家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