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专家成小学副校长,民族体育嗨翻大课间…… | 一周校园新鲜事
发布时间:2024-11-17 00:31 浏览量:25
叮咚!一周校园新鲜事来啦!
这一周的京城校园里又有哪些精彩瞬间值得关注?快来一起看看吧!
延庆区:
校园心理剧助力学生心理健康
近日,延庆区第二届“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校园心理剧展演举行,《豪豪变形记》《魔镜之城》《听妈妈的话》《特别信使》《努力赢得未来》五部校园原创心理剧展现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不同成长阶段生活与学习所面对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行为控制、亲子沟通、正确处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冲突从而实现自我觉醒并为梦想努力奋斗的过程。
近年来,延庆区教委不断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和形式,连续两年组织校园剧作展演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演,演自己”,把“大道理”用“小剧作”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通过创造性体验启迪心灵,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
人工智能专家受聘科学副校长
近日,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校园科学节拉开帷幕。学校操场变身“科学市集”,一项项具有科技感、现代感的体验活动赢得同学们一阵阵欢呼!“聊天机器人互动式对话阅读”“与下棋机器人对弈五子棋”“小车摄像头的组装与人脸图像抓拍实验”“小车的语音与手势控制操作”,以及“彩虹摩天轮”“大象牙膏”七个项目,让同学们在这些有趣又智慧的互动体验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本次科学节,学校邀请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教学与研究的刘峡壁教授担任科学副校长。刘峡壁教授是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科学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医学人工智能、智慧教育。
当天,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周蔚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智慧探秘——大脑、阅读与智能伙伴的奇遇》科学讲座。周教授从医学、心理学等角度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神奇的大脑,了解大脑如何控制思维、情绪等,帮助同学们认识脑科学、科学运用“神奇大脑”,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智慧之窗。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
团队作品获国家级科技类奖项
日前,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展映展评活动公布荣誉名单,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团队的“科学微电影”《探寻原子之心》获评“优秀作品”。该作品由高三年级贺锦晖、徐易一、胡杨、姜苏洋、杨玥滢五位学子创作,物理组姚春霞老师指导。
“我们想用微电影的方式,再现物理学史的发展片段,让所有人感受科学的魅力。”创作团队成员贺锦晖介绍说:“这部作品讲述了对原子结构探索做出极大贡献的几位科学家的故事。从1911年卢瑟福通过α粒子偏转实验发现核式结构,到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重塑微观世界,进入当今的量子力学时代。人尽皆知的物理知识背后,是漫长的科学探索史。”他们希望这部短片能够“拉近同学们和科学之间的距离,启迪更多同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大兴区礼贤镇第二中心小学:
少年军校铸就学子铮铮铁骨
11月11日下午,礼贤镇第二中心小学举行少年军校总结大会,为热血的军训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
学校少年军校实行多元化训练科目,除基础的军事技能训练外,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类特色科目训练。操场上,各班队列整齐,步伐矫健,特色科目展示更是精彩纷呈。三年级学生的“三声三相”,口号声如洪钟,响彻校园,整齐划一,落地有声,军容军姿规范标准,尽显军人威武风范。四年级学生的“旗语”展示别具一格,同学们手中的旗帜上下翻飞,通过不同的动作组合传递着独特的信息,无声的语言,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五年级学生的“军体拳”表演刚劲有力,每一招每一式都干脆利落,尽显果敢无畏的精神。六年级学生的“擒敌拳”更是虎虎生威,他们动作娴熟,气势磅礴,彰显出勇往直前的无畏气势。
会上,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回顾了军训的成长点滴;颁奖仪式上,优秀标兵和班级获荣誉表彰。
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
民族体育嗨翻大课间
日前,门头沟区妙峰山民族学校民族项目大课间嗨翻操场。学生们展示了舞龙、舞狮、推铁环、板鞋、珍珠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据了解,学校结合地区本土资源文化,充分发挥民族体育特色优势,以各类民族体育活动项目丰富学生课间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民族文化的同时,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和魅力,传承民族体育精神。
密云区第三中学:
学生原创戏剧演绎悲欢喜乐
在学校的“遇见花开”戏剧嘉年华中,三中学子以一部部原创戏剧跨越时空、演绎悲欢喜乐,从自己的视角解读生命的价值。
首场原创剧《寒号鸟计划》中,展现了三中学生的实证精神,凸显了青年人的勇气与智慧。第二场《青铜葵花》演员们扮演了两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在苦难的生活中相依为命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与亲情的感人故事。“执行力最大的敌人便是拖延症”。轻喜剧《拖延直播》以一直被拖延症困扰的闫奇为主角,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为同学们寻得解决拖延症的“妙招”。《大果小果》以科技之光,照亮未来,为祖国七十五周年华诞献礼。
校长王立敏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推进“以文化人”阅读工程建设,持续为学生搭建多元交流平台。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策划:杨旭 赵翩翩 王小艾 苏珊 姜思瑶
通讯员:侯继庆
编辑:姜思瑶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常悦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