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还玩游戏写小说,无所谓,我要做个快乐的妈妈
发布时间:2024-11-23 04:26 浏览量:20
(1)
有没有发现,当你不像直升机一样盯着孩子做事或学习时,孩子的成长反而会更好。
儿子高一暑假,为了能充分利用好假期,我让他和他的一个好朋友一起到图书馆学习,我每天接送,也陪他在图书馆看书。
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每天他人虽然在图书馆里待着,但心不知道飞哪儿了,一天只能做完一套试卷。之前制定的读书,练英语,做作业等学习计划一样也没有执行到位。
看到这样,我非常生气,斥责他:“我每天这么远接送你4趟,每天陪着你学习,你就这样?算了别学了,浪费我的时间。”
到了高二的暑假,鉴于以前的悲催往事,没有给他制定任何学习计划,只是征求他的意见,假期是在家学习还是到图书馆学习,他觉得还是到图书馆学习有氛围、效果好。
于是我只是负责把他送到图书馆,然后就离开,至于他干什么就不管了。结果没去三天就不想去了,开始在家打游戏。一打一天,连晚上12点都不睡觉。爸爸受不了了,就去说他,然后俩人吵起来,孩子根本就不听他的。
我劝爸爸不要管,反正是放假,想打就打呗,孩子也需要放松。再说这是他的事,他的人生,没必要管,也管不了。
每天我只是随便做点饭,有时候懒了连饭也不做,孩子饿了就自己去煮方便面吃。
当我彻底不管,他想玩到几点就玩到几点,反而他开始考虑自己的事情了。彻底玩了两天后,就说让我送他去图书馆。
整个假期差不多就是去图书馆学三天,在家玩两天的方式度过的。尤其到了8月后半月,即便是去图书馆也不是做题,而是看小说《大*江*东*去》。每次看完还要给我分享一下情节和感想,我也不提学习的事,愉快地和他谈小说。晚上回到家他还在电脑上写小说。
9月开学考,没想到竟然考了班级第1,年级第4。他大呼别人假期还没他学得好呢。
(2)
这或许就是放手的效果。只有父母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哪怕是不舒服、失败的体验,都会促进孩子的成长。
比如孩子说虽然在班里只是个课代表,但是还是觉得很多事做的慌慌张张的,不像另一个课代表,好像人家毫不费力就把事情做的很好。看似轻松的过程,对方一定锻炼过处理类似问题的能力。在处理一件又一件事情时,不管做的好坏,他一定能从其中吸取经验教训。
另外放手让孩子做家务、参与家庭活动的规划和实施,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些都是他成长不可或缺的经历。
包办生活剥夺了失败的可能性,而一个人的力量来自和世界交手受伤痛的感觉里。包办生活表面上对孩子的保护,实际上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3)
1996年,社会学提出一个 “密集母职文化” 概念。有一个结论是,如果一个社会一旦出现密集母职文化,抑*郁*症的症状会增高。
近一二十年,“密集母职文化”在中国越来越明显。它的三个特征是:
一、 社会或者大部分家庭里会把孩子的利益看成是最重要的利益。这点大家应该都能明显感受到,很多家庭里父母可以省吃俭用,但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真是苦谁不能苦孩子。
二、 过分强调陪伴的功能,认为陪伴时间越长越好。因此会发现,只要有了孩子,很多母亲或其他照顾者消失在社交圈。即便偶尔单独出去聚会,也会快去快回,心里生出不少愧疚感。
三、 父母和孩子荣辱与共。孩子如果成绩差了,父母觉得天都塌了。只有孩子成功了,父母才觉得成功,否则,即便父母取得再大的成就,也会因为孩子的失败,而认为很失败。
当出现这种情况,家庭关系就开始失衡。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和孩子连体共生,所做的每件事都希望对孩子好,否则就觉得没意义。孩子看似被完美的照顾,实则被剥夺了生活的各种体验。父母越做越累,孩子不但不感恩,反而产生怨恨。当情绪无法通过各种活动抒发,每天只能被困在学校和家里学习时,抑*郁就会出现。
(4)
结果是照顾者很辛苦,被照顾者很受伤。
以我个人经历为例,孩子小时候,孩子爸爸经常指使我,要这样、要那样。作为新手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又怕做错了,就照着爸爸说的做。生怕别人说我妈妈当的不合格,天天细致的照顾吃喝,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做,结果踩了很多的坑,把孩子的身体也搞坏了,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剥夺了。
直到孩子上高中,爸爸觉得住校不行,想让我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时的我内心已经有力量了,反对爸爸的决定,不同意孩子走读。一开始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丢三落四、早上睡不醒、晚出宿舍等等,但慢慢的都在向好的方向改善。
现在不但能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能处理好寝室关系,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我们可能是周围较少的住宿,还适应挺好的孩子。
(5)
对孩子的放手,还包含对自己的优待。
孩子上学后,我会自己出门旅游。如果是以前,会觉得这样太过分了,孩子在辛苦学习,我怎么能独自享受呢。但现在的想法是,趁腿脚灵活,有时间就到各地转转,自己开心也很重要。至于孩子,他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出门旅游。
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快乐了,孩子才更有可能快乐。人生没什么大不了,能健康的活着是头等大事。家庭不需要给每个人太大的压力,每个人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