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岁才明白的职场真相:太用力的人,是上不好班的!
发布时间:2024-11-28 06:38 浏览量:14
你好呀,我是柒月,一个在职场中升级打怪的一胎妈妈,终于在产假中调整了被打压六年的职场心态。
看到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很多人被工作折磨,就是因为没分清角色和自己。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但有时角色并不等于就是你。
回家之后,真正放下这个角色,回归自己,才是很多人要做的分离课题。
01 领导并不清楚你的真实工作量
我们常常误以为,只要在工作述职报告或周报中详尽地列出工作内容,领导就会理解我们的工作量,并相应减少任务分配。
然而,正如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所言:“管理者并不做决策,他们只是分配任务。”
领导往往难以深入了解每个下属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度。
我曾亲身经历,领导在分配任务时,似乎并未明确我的工作范围。
这反映出,领导视角存在盲区,当一项任务出现时,领导可能会随机分配给某个下属,而越是积极活跃的下属,接到任务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说法。
在领导眼中,只有完成得好与不好,没有工作量的多少之分。
忙中出错,往往会被视为能力不足。
因此,在职场中,当你没有任务时,不必心慌和内疚。
学会在工作总结中巧妙地展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即使是与同事的闲聊,也能提炼出对工作的贡献。
正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提到的:“以终为始,要事优先。”
我们应该时刻准备好,让领导看到我们的工作成果和价值。
尽量只做有价值的工作,琐事与无价值的工作少做,能压缩时间就压缩时间。
02 任务总是流向勤奋的人
有些工作就像橡皮擦,一拖再拖就会消失无踪。
你的响应速度,往往决定了工作量的大小。
有些工作并非非你不可,你只是一个中间环节,但你的态度和效率,却能决定你是否会成为团队中的关键人物。
正如电路中的电阻一样,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个并行部分,即使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体运作。
然而,惯例性工作却往往成为我们工作量的主要来源。
一旦你接手了一项工作,后续类似的任务往往会接踵而至。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工作中找到平衡,既要保持勤奋,又要避免被过量的工作压垮。
正如《精力管理》一书中所说:“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才是高效能的关键。”
03工作要学会做减法与除法
老实人干活,磨破嘴,跑断腿。
聪明人做事不一定亲力亲为。
人情世故加眼力劲都是职场学问。
我曾有一次在总经办用印的经历。
审核老师对内容逐字逐句地抠细节,但在处理系统流程时却遇到了困难。
我主动出手相助,解决了他的问题。
随后,当轮到我处理问题时,一切都变得顺畅了许多。
这种基于价值互换的人格背书,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还为我在处理后续问题时打开了一扇门。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工作中做减法与除法。
不仅要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还要学会用巧劲儿,将复杂的工作分解简化,让自己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繁花》里爷叔说过这样一段话让我至今难忘:
“我们只是打个工挣点钱的普通人,所以有很多事情都不要太在意。
上班就好好工作,下班就好好休息。
有人说你好也好,说你坏也罢。
时刻提醒自己,在别人眼里,你什么都不是。
在家人面前,你就是半边天。”
沈柒月
爱财爱己 风生水起❤️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