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高品质普特融合学校“高”在哪

发布时间:2024-12-05 15:52  浏览量:15

湖南长沙全域布局创新推进普特融合教育

高品质普特融合学校“高”在哪

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思远小学特教班师生、家长参加运动会

“非常感谢学校能给孩子提供这么优质的条件、专业的师资和平等融洽的氛围,几个月来,我们非常放心、安心!”7岁的小可(化名)是一名残疾儿童,今年秋季开学,经过专业评估,小可被录取为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沙坪实验小学特教班新生,小可的妈妈感激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0年以来,长沙市积极打造普特融合教育新范式,2023年把建设普特融合学校列入全市“十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切实保障特殊需要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9所高品质普特融合小学,14所高品质普特融合幼儿园,覆盖每一个县市区。接下来,长沙还将继续科学布点高品质普特融合幼儿园与中小学校,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实现“全覆盖,零拒绝”,使适龄残疾儿童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景。

全域覆盖,每个县市区均合理布局普特融合学校

2019年,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新校区的建成,使该校的学位增加到1000个,但还是不能满足主城区适龄残疾儿童对于优质学位的入学需求。

于是,一些重度残疾学生选择了“随班就读”,但由于普通学校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资和设施设备,“随班就读”出现了“随班混读”“随班就座”的现象,教育效果欠佳。

如何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愿望——让特殊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长沙市决定以全面推进普特融合学校建设为突破口。

2020年9月,长沙市在芙蓉区育才东屯小学成立了第一所普特融合学校,开启了长沙市特殊教育发展的新篇章。记者在该校看到,学校为特殊孩子提供了完善的设施设备和功能室,包括语言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运动康复室、感统训练室等。该校校长任慧介绍,学校还对卫生间进行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如设置高低洗手台和淋浴间等,并对公共区域进行软包防护,以及增加双层扶手和一部无障碍电梯,实现了全校无障碍通行。

目前,长沙市芙蓉区东部、中部、西部分别有育才东屯小学、蓉园小学、曙光路小学3所普特融合学校,还有张公岭公办幼儿园、东湖路幼儿园2所普特融合幼儿园。全区共招收特殊学生99人,有专职教师31人,近3年投入特殊教育经费累计达1800万元。

像长沙市芙蓉区这样,长沙市每个县市区均根据地域实际科学布局普特融合学校,特教班与普通班学制保持一致,学校高标准建设无障碍环境,按照通用设计理念每校建设不少于8间资源教室,配备专业化师资队伍,采用协同教学的方式实施科学评估和差异化教学。长沙市建立了“行政+专业”双轮驱动支撑体系,为普特融合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满足特殊孩子‘上好学’的需要,对于增进特殊孩子家庭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妍说。

专业保障,每个特殊孩子课程实现“私人定制”

每天早晨,在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思远小学,教师会牵着学生彤彤(化名)的手,引导她根据照片找到自己的座位,开启新一天的学校生活。

记者在教室里看到了一张彤彤专属的课表,不仅有语文、数学,还有个人生活、认知康复等课程。不仅如此,据校长彭丹介绍,彤彤在学校有3张课桌,分别在特教班教室、普通班教室和资源教室,每张课桌旁都有特教教师或者普通教师陪伴。

“一生一评估”“一生一课表”“一生三课桌”这3项举措,是长沙所有普特融合学校为特殊孩子量身打造个性化学习方案与关怀体系的生动体现。“我们致力创造一个包容、平等且充满爱的学习环境,确保每个特殊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和关怀,实现课程的‘私人定制’。”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聂兵说。

“这是苹果,这是西瓜,跟着老师说一次……”在开福区沙坪实验小学,特教教师尹晗拿着水果模型,正一字一句地教入学不久的特殊孩子。尹晗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教育康复学专业,像她这样的专业教师,是实现特殊学生课程“私人定制”的最关键力量。

为解决融合教育专业师资缺乏这一难题,长沙市要求各地着力解决特殊教师编制和招聘问题,按照1:3的师生比配备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目前,各县市区已基本实现这一目标。为了保障康复课程的实施,全市还积极推进医教融合工作,大力引进具有医学和教育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由于有了一支专业化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长沙市已构建起融合教育“TTO”课程与教学范式,形成“双主一辅”课程体系、“三位一体”评估体系、“一生一案”教学实施范式,为特殊学生全方位成长提供个性化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加强专业支撑上,长沙市特殊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王磊介绍,长沙已建成“市—区—校”三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体系,其中市级资源中心1个,区级资源中心9个,每个乡镇(街道)均已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成资源教室174间,实现招收残疾学生5人以上的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全覆盖。

同时,长沙市特殊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建立了规范、系统的师资培养体系,近3年为全市培养特殊教育骨干师资1000余人次,推动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融通,有效提高了教师融合教育专业能力。

真正融合,让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一样生活

在三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上,长沙市芙蓉区育才东屯小学教师柳艳平欣喜地发现:班上一个孤独症孩子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过去几乎不开口,现在已经能举手参与课堂问答,能圈画和做好笔记,还能与普通孩子交流。“这堂课,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融’到了一起。”她高兴地说。

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融”到了一起,还有一些孩子流转到了普通班随班就读,这让许多特殊孩子家长十分振奋。

“这也是最令我们欣慰的。我们推进融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特殊孩子融入社会、融入正常的生活中,这一过程越早越好,这也是建设普特融合学校的初衷。”长沙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聂庭芳说,为了让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真正融合,长沙市各学校在师师融合、师生融合、生生融合上下足了功夫。

普教教师和特教教师“协同作战”是融合教育顺利开展的关键。长沙市明确各自角色定位,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联合开展教研活动,以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

在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思远小学,学校积极实行双师型教学协同、普特研训协同的工作模式:普通教师到特教班上课,特教教师指导普通教师实施分组教学、行为干预。彭丹介绍,学校的普特教师每周三、四下午分学科进行协同备课和教学研讨,通过落实这些常态化的工作制度,促进了学校普特教育深度融合,使教师快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让课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教。

“我们推行‘一课’多磨的校本研修方式,促进教师间教学思想理念相互碰撞、交流互融,实现教育教学上智慧共享、共同成长。”开福区沙坪实验小学校长邹军说,学校定期安排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普通班级提供巡回指导,推进普特双向送课,定期开展普通班和特教班的集体备课、送教送培、经验分享等教研活动。

为了让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实现“生生”双向融合,长沙市要求各校必须把特教部设在教学楼的中心位置,以方便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交流,尽最大可能实现社会性融合。各校还纷纷开展“我是你的好朋友”“助学小伙伴”等活动,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普通学生及其家长歧视特殊学生的现象并没有发生。

王妍说,长沙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强化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提升特殊教育办学质量,深入推进普特融合、医教融合、数智融合等,构建特殊儿童少年全员适宜安置、个体适性发展、全面充分融合的高品质特殊教育发展体系,让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都出彩。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