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生发现新昆虫记录,“昆虫家谱”再添彩!
发布时间:2024-12-07 21:11 浏览量:14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四年级的郭融达没想到,自己和妈妈在小区里遛狗时在门外的柱子上发现的一只拇指大小的飞蛾,竟然登上了今年上海新增的昆虫记录,他发现的这只小飞蛾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咖啡豹盡蛾”。记者从12月7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行的2024年度“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总结分享会上获悉,在像郭融达这样的“公民科学家”与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更新的《上海昆虫名录2024版》中,又增加了400多个新记录。
◆ “上海昆虫家谱”再添400余种新记录 ◆
住在崇明的郭融达从小就喜欢观察虫子,在观测当中他觉得很放松,很有趣。母亲张奕蕾也很鼓励他去大自然中“撒欢”,带着他一起加入到了 “我的自然百宝箱”的昆虫记录项目中去。“发现了什么虫子,就让我妈妈拍个照上传上去,今年我们一共发现了3个新记录呢!”他兴奋地告诉记者。
“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负责人余一鸣介绍说,今年“我的自然百宝箱”科普项目与多家单位联合发起“上海昆虫家谱”“上海蝴蝶监测”“路杀生物监测”以及“自然百宝箱,绿色长三角”系列公众科学项目,通过科普讲座、工作坊、实地采样调查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让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人士能够共同参与到自然探索之中,促进公众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搭建起了公众与科学研究者之间的桥梁。数百名市民通过“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上传1万余条记录,激发了市民对昆虫学、生态学等方面科学兴趣,还促进了研究成果的实际产出。
当天发布的《上海昆虫名录2024版》显示,上海昆虫物种数从2023年的3090种增加到3556种,提升了400余个新增物种记录。“注意这个物种并不是说是世界上的新物种,它在其他地方已经存在了,但是在上海地区第一次被科学意义上地被发现并被记录,所以叫做上海昆虫新记录。”余一鸣告诉记者。这一科学数据也会被上报给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为本市生物多样性规划做引用参考。
记者了解到,“我的自然百宝箱”系列公众科学项目自2024年3月底启动,开展调查团活动47场,搭建项目成果展览1个,现场参观人数达12万人次。发起线上作品征集行动,数百名以亲子家庭为主的公众群体在“听见万物”微信小程序上传昆虫记录9273条,推送原创科普文章32篇,阅读量达16万人次。直播活动共计3场,在线观看人次超21.3万人次,培育了一批“公众科学家”。
到目前为止,“上海昆虫家谱”项目“听见万物”数据平台用户累计近4.81万名,建立41人的志愿工作组,开展“上海昆虫调查团”活动47场,共有387人次参加,收集、鉴定9273条昆虫记录,涉及上海全行政区。
“上海蝴蝶监测”选取5个具代表性的样区,设计了5条长一公里的观测样线,观测数据1800余条,共计监测到上海蝴蝶5科45种。建立39人的志愿者工作组,开展集体调查15场,共103人次参加。
“路杀生物监测”观测数据超过2800条,共计监测到341种动物,13个动物生态通道。建立400人的志愿调查群,小程序用户近2万名。
◆ 他们是藏在公众身边的“科学家” ◆
公众科学又被翻译为公民科学,是公众在职业科学家的带领下参与科学研究,承担样品采集、数据分析、管理组织等角色,目的是解决实际科学问题,推进新知识点产生,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学界与公众之间的沟通。
“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项目浦东组组长、“蝶舞虫飞”自然教育工作者、昆虫探索课程老师毕海虹有着10年昆虫观察、记录与探索经历。她认为,昆虫家谱的公民调查项目能够让每一个志愿者都能学有所用,又能够促进自身的学习、让自己不断的成长。“我曾经看到我们浦东有成人志愿者和小志愿者带着图鉴,遇到不认识的就翻图鉴,边查边发记录,这就是个非常好的成长过程。而我自己,更是觉得加入这个项目之后,观察更加细致,个人加新也越来越多了,非常感谢这个项目,促进我的成长。”她表示,有的老师志愿者还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寻找昆虫、饲养昆虫、做昆虫的小研究,从一个被普及昆虫知识的角色转变成了昆虫知识的传播者。
“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项目嘉定组参与者,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陈茁从二年级开始坚持户外观察昆虫,目前记录到上海昆虫100多种,在“听见万物”小程序中提交了80多种。在父母支持下,她以“天赐的萌宠”为账号在各平台分享昆虫知识,播放量过十万。今年4月至今, 她以嘉定区为中心,观测记录超过30次,记录64种昆虫,观测到上海地区新纪录物种“日本脊吉丁”。
“我一直以为我们身边的昆虫种类很少,但是通过长期实地观察和影像记录,我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昆虫。”她告诉记者,这也培养了她认真的科学精神,通过认真查阅各种昆虫书籍和资料,向昆虫专家请教,鉴定昆虫的能力都得到明显提升,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认真的科研精神,提高了科学研究和野外调查的技能。“我学习了昆虫野采、灯诱、蝴蝶追捕等科学方法。这些活动激发了我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并促使我进一步学习昆虫摄影和标本制作。我还结合大量昆虫科普书籍的阅读,更深入了解到了昆虫的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