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妈妈岗”可以更丰富一些

发布时间:2024-12-07 23:23  浏览量:11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萌】山东省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发布首批“妈妈岗”用人目录,涵盖7个用人单位提供的190个岗位,涉及餐饮、家政、保安服务等领域。其实“妈妈岗”并非全新概念,广东、河北、黑龙江等地此前已有相关实践。“妈妈岗”旨在帮助女性在母亲角色与职业追求之间找到平衡,受到不少妈妈欢迎。不过实践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引发讨论。如何推动“妈妈岗”健康发展、为女性在生育后的职业道路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成为需要思考的话题。

11月27日,湖南省湘西州一家雨衣加工厂内,“妈妈岗”员工在加工产品。(视觉中国)

解决传统工作模式与育儿需求间的冲突

对于39岁的田恬来说,找一份下午5点前下班的工作很重要,这能让她准时去接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通过广东当地求职平台发布的“妈妈岗”招聘信息,她找到一家餐饮企业的工作,“我现在上早班,下午3点半就可以下班,正好去接孩子。”像田恬一样,为了育儿,许多女性不得不选择暂时中断职业生涯。而“妈妈岗”通过实施灵活的工时安排与报酬结算机制,帮助妈妈们解决传统工作模式与育儿需求之间的冲突。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在2023年9月至11月,针对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40岁以下的全职妈妈群体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高达82.7%的全职妈妈有意愿重返职场,其中48.3%希望能够兼职、灵活就业。公开资料显示,全国最早设立“妈妈岗”的是湖北武汉一家企业,此后,广东、河北、黑龙江、安徽、江西等地也对“妈妈岗”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为例,珠海市举办了“妈妈岗”招聘会;中山市的制造企业则采取了“全能工”与“妈妈岗”相结合的员工配置模式。

一些妈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妈妈岗”最吸引人的就是工作时间相对灵活。一些“妈妈岗”的弹性工作模式对需要兼顾育儿和工作需求的群体来说,显得尤为友好。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许志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的全日制工作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育儿的复杂需求,同时,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担心生育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对育龄女性持有保留态度。“妈妈岗”的设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满足了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需求,为生育提供了必要的配套措施。对企业而言,“妈妈岗”有助于降低用工成本,对全职妈妈来说,她们在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往往渴望重返职场,实现个人价值并获得经济独立。“妈妈岗”提供了一个过渡机会,帮助她们在离开职场一段时间后,重新融入社会。

让“妈妈岗”不局限于零工

尽管“妈妈岗”为许多女性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但也存在一些现实瓶颈。许志星对记者分析说,部分企业担心“妈妈岗”员工因家庭事务分心,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尤其在一些对工作连续性和团队协作要求较高的岗位上。而且,如何科学合理评估“妈妈岗”员工的表现也相对复杂。从妈妈角度而言,“妈妈岗”虽然不断增加,但大多数为兼职或零工性质,且以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薪资待遇相对较低,职业晋升空间有限,难以满足部分妈妈们在经济和职业发展上的期望。此外,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有待解决。

正如专家所说,北京一家设置过“妈妈岗”的机构告诉记者,虽然“妈妈岗”工作相对灵活,但出于工作需要,员工有时也需保证工作连续性,对于妈妈们来说,合理分配体力和时间依然是考验。

雪梨是广州一名36岁的妈妈,生育前曾在互联网公司从事产品经理工作。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很早之前她看到过当地“妈妈岗”的招聘消息,但由于大多数是比较基础的岗位,不太符合一些高学历女性的职业发展需求。她表示,“如果有更丰富的‘妈妈岗’职位就更好了”。

青岛等地招工目录显示,“妈妈岗”多为钟点工、小时工或兼职等。岗位设置倾向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关领域的基础岗位。对此,许志星认为,对于妈妈们来说,选择“妈妈岗”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她们放弃了一部分收入和对职业发展的愿景,以换取工作的自由度。

从“妈妈岗”到“亲子岗”

解决上述问题并推动“妈妈岗”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许志星认为,在政府层面,应出台更多扶持和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合理设置“妈妈岗”,并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同时,还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企业层面,可以进一步优化工作安排和管理机制,为妈妈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

记者注意到,广东在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时,提出鼓励用人单位拿出部分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设置“妈妈岗”。中山市提出,对符合条件申报“妈妈岗”的用人单位,实行每人每月300元社会保险补贴和100元岗位补贴;对符合条件申报“妈妈岗”的灵活就业人员,实行每人每月300元社会保险补贴。山东临沂沂河新区发布的公告显示,面向社会征集一些适合“宝妈”居家就业的项目,如居家客服、电商直播、手工制品制作、自媒体创作,打破了对“妈妈岗”岗位设置的固有认知。

记者关注到,在关于“妈妈岗”讨论中,有观点认为,应增加男性和女性共担育儿职责的价值认同,不能认为“带孩子是妈妈的事”,应将“妈妈岗”改为“亲子岗”,对协同育儿的男性给予同等的就业支持。

广东中山已将“妈妈岗”的就业对象,拓展至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包括爸爸、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也就是说,如果爸爸要更多地承担相应的照顾和家务责任,那么在“妈妈岗”之外,“爸爸岗”也可以有。

当前,很多人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挑战。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人士均认为,如何确保岗位的质量和数量,如何更好满足宝妈的需求,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