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不直播了?”唐尚珺寻得人生目标:争取这两年给妈妈盖新房
发布时间:2024-12-11 00:14 浏览量:11
“人生就像一部连续剧,有的人是主角,有的人是配角,而我或许是那个不断重复着同一个场景的群演。”
这是唐尚珺,对自己16年高考经历的调侃。
谁能想到,这个“群演”最终在35岁这个不寻常的年纪,完成了自己的“主角转型”。
▽
当大多数人,在为35岁职场危机发愁时,唐尚珺却在为大学期末考试焦虑。
这位来自广西的“老学生”,用16年的时间,演绎了一出现实版的“考试人生”。
从2009年的372分,到2024年的601分,分数持续上升;不过他母亲的白发也渐渐变多了。
“妈,我这次一定去上大学!”这句话,他对77岁的母亲说了整整16遍……
难怪网友调侃:这得是多大的执念啊!
可不是吗?
16年间,他的同龄人,从毕业生变成了人父人母,而他却还在为一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苦苦追寻。
终于,在第16个年头,命运给了他一个转折。
华南师范大学的信息工程专业,向这位“超龄新生”,敞开了大门。
▽
不过,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
当其他新生,还在为选择什么社团发愁时,唐尚珺却在思考如何平衡直播和学习。
“看到班上的同学都叫我大叔,我便不好意思开口说话了。”
这种尴尬的处境,让人忍俊不禁却又心生感慨。
但唐尚珺选择用幽默化解:他们叫我叔叔,我就给他们讲讲这些年考试的'奇闻异事'。
生活的重担,并没有随着入学而减轻,母亲住房环境不佳,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他心头。
“争取这两年给妈妈盖新房!”的承诺,让这个35岁的大学生,不得不开启"斜杠青年"模式,样样都要尝试!
有人问:值得吗?35岁才上大学,毕业都快40了!
唐尚珺的回答令人深思:人生有标准答案吗?如今我终已明白,重要的并非起点处于何处,而是你是否在持续前行。
从广西山村到广州校园,从固执的复读生到努力适应的大学新生,唐尚珺的转变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是思维方式的蜕变。
他不再执着于某所名校,而是开始关注如何让学习真正变得有意义。
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与母亲的互动。
那个靠在破旧农家小院门口的老母亲,是他坚持的理由,也是他改变的动力。
"我不能再任性了,"他说,"妈妈等了我16年,现在该我来为她做点什么了!不能让母亲失望!”
课堂上,当老师讲到复杂的程序设计的时候,这位“老大哥”往往要比年轻同学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的脑子可能没他们转得快,但我有的是耐心!"这种自嘲中带着坚韧的态度,让人忍不住为他鼓掌。
社交媒体上,他的故事引发了热烈讨论。
有人说,他是“坚定的典范”;
有人说,他是“鲜活的激励”;
还有人将他称作“反内卷的先驱”。
但唐尚珺只是平静地回应:我只是一个平常之人,只是耗费了稍长一些的时间,寻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树立了盖房目标后的唐尚珺,每天忙着在直播和学习之间找平衡。
虽然打赏的收入并不多,但他说:“每一分钱,都是向新房子迈进的一步。”
期末考试临近,这位曾经历过十六次高考的“老学生”反倒显得格外冷静!
“以后不直播了,要准备期末考试!”这样的觉悟令广大网友安心。
▽
学习不应该被年龄限制,成长也不该被世俗眼光束缚。
他用16年时间,完成了别人4年的路程,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另类的成功?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争取这两年妈妈盖新房子,通过考研上清华或者北师大!”
人生,没有固定的时间了表,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
正如那句网络流行语:"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唐尚珺的故事还在继续,但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不再只是被限制在一个目标里,开始明白要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平衡好。
这或许就是教育的真谛:帮助每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
生活,没有既定的剧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导演。
35岁,再度回到校园的唐尚珺,以自身方式阐释了“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理念的真实内涵。
而这,恰恰是教育最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