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被同学孤立休学在家,发现真相的妈妈泣不成声!

发布时间:2024-12-12 17:08  浏览量:21

在王金海信箱中,经常收到这样的来信:和好朋友闹矛盾了,不擅长解决导致矛盾升级;孩子没什么存在感,在学校里没什么朋友,也不怎么受欢迎;孩子经常因为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分心,比如换班主任、换同桌都会不开心;情绪不稳定,不会表达,遇到一点问题就发脾气......

近期一位妈妈来信说,女儿不擅长交际,一个月前和同学因为一点误会没有及时解开,就被身边的同学集体孤立,每天害怕上学,在家里也闷闷不乐。起初妈妈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结果却发现社交带来的问题,像一场蝴蝶效应,让女儿的生活和学习从此一落千丈,最终不得不办理休学。

孩子每天去学校上学,表面上看似乎只需专注于学业,但实际上,学校生活对他们来说,就像成人去公司上班一样,需要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同学的一句无心之言,可能会让孩子一整天都感到闷闷不乐;同样,孩子的一句话,也可能无意中伤害他人,导致被排斥或孤立。

这些人际交往问题都会导致孩子不快乐,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导致他们在学校无法专心学习。因此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甚至排在成绩前面。卡耐基指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知识,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

缺乏社交能力,孩子成绩再好,以后的路也会走得很难,而有了这个能力,即使孩子成绩不是那么突出,也会有很多机会。

观察身边的人,我们会发现,那些社交能力强的人,通常更受欢迎,而他们身上,多有这些特质:

●乐于倾听,理解别人,具有很强的同理心

●擅长沟通,乐于分享善于助人

●懂得欣赏其他人,能够真诚地赞美他人,看到他人的优点

●为人大度,不斤斤计较,懂得为他人着想

●积极乐观,不爱抱怨,为人随和幽默风趣

要让孩子受欢迎,并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去结交朋友。如果孩子自身的品质没有得到培养,即使他们想与人交朋友,别人也可能不愿意与他们交往。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而家庭就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一个 孩子在学校、在社会是否适应环境,是否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跟父母有很大关系。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的孩子不停的踢前面的座椅背,而父母却没有阻止。

有网友说,这前面坐着的要么是脾气过于好的乘客,要么坐的就是孩子的爸爸,还有更多网友在批评旁边视而不见的家长,认为无论前面坐的是谁,孩子的行为都说明了平时父母就缺乏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行为规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视而不见,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学会如何以尊重和礼貌的方式与人交往;

●因为缺乏同理心,无法理解和关心他人;

●缺乏纪律和责任感导致未来孩子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受阻;

●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会导致情绪爆发或其他情绪问题。

父母的角色绝不仅仅是提供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提供道德指导和行为规范。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和积极的互动,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成为有责任感、有同理心和能够自我调节的成年人。因此,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未来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来。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内向会吃亏,但实际上,内向是一种天生的气质,不是劣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关键在于家长的态度。

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从小不爱说话,总躲在家里,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时,他的母亲却不以为然:“儿子很棒,他不爱说话是因为他一直在思考。”正是这种充满智慧的母亲,无条件地接纳了孩子,马斯克才能变得那么自信,成为世界瞩目的大人物。

赫本曾是个害羞的小女孩,却不妨碍她在舞台上尽情演绎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成为人们心目中永恒的安娜公主(《罗马假日》女主);乔布斯内向,却不妨碍他站在摄像机前,向全世界传播苹果的理念,内向型人格的成功人士数不胜数。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内向和腼腆是两回事。内向是一种性格倾向,涉及到个体从哪里获得能量和他们对社交活动的偏好,外向的人从社交中获取能量,而内向的人则更倾向于通过独处获取能量。腼腆更多地与社交焦虑和自信心问题相关。

内向的人可能在社交场合中感到舒适,只是他们更喜欢独处;而腼腆的人则可能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安,即使他们想要参与其中。

因此无论外向还是内向,社交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要。

1、爱的能力
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往往内心是充满爱的,不是说他一味地爱别人,讨好别人,而是他首先是爱自己的,内心有富足的爱,才愿意给出去。

孩子拥有爱的能力,关键是父母要给到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大家可以对照以下几条自测一下,有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3岁以前亲自抚养,没有长时间的离开孩子

●能马上说出孩子3条以上优秀品质,并经常表扬

●承认孩子有缺点,但相信他可以变得更好

●经常陪伴孩子,和孩子愉快交流学习之外的事

●经常和孩子有身体的接触,比如拥抱,牵手

●不抱怨,注重自我成长,能分享自身的成长,成为孩子的榜样

很多人觉得爱是个非常虚的词,其实,它就是你平常和孩子怎么说话,说什么话,和孩子一起做什么。

2、尊重他人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每当你表达观点时,他们总是立刻反驳,而后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你一定不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然而,许多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却不自觉地重复了这种错误。

让我们来审视一下这些常见的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当孩子说热时,父母可能会说:“哪里热了,待会儿就会冷,多穿点。”;当孩子表示不喜欢吃鸡蛋时,父母可能会说:“鸡蛋对身体好,快吃!”;当孩子想要去踢球时,父母可能会问:“作业做完了吗?”;当孩子表达不同意父母的观点时,父母可能会斥责:“小孩子懂什么,不要插嘴,这是没礼貌!”

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学会尊重他人。如果你总是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他们将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人。与人沟通时想要尊重他人,你可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这么说,对方会感觉好吗?”用这个问题来衡量你的言行,就不会出错。

3、沟通能力

①做个好听众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告诉孩子当别人说话时,他应该怎样做。比如可以看着对方的眼睛,用点头、微笑、“嗯”等方式给予反馈。

倾听的意义远不止仅仅给予别人一个表达的机会那么简单。倾听的实质是倾听者放下架子,用温暖的笑脸去面对说话者,加强彼此的交流和沟通,获得对方的喜欢与信任。

②认同和肯定别人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这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自信心,还能促进关系的和谐发展。这种需求在社交网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人们通过发布动态、分享观点来寻求点赞和评论,以满足被认可的心理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积极的倾听、适时的赞美和真诚的反馈,我们可以满足他人的这种需求,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和信任。学会认同和肯定他人,不仅能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价值,也能让我们在社交互动中更加得心应手。

③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首先,认可对方的看法,如:“你的观点很有见地,给了我不少启发。”然后再温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也有一些补充,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对待孩子也同样,即使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也不要直接否定,而是鼓励他们:“你的想法很有趣,妈妈还有一些想法,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这种先肯定后表达的方式,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对话氛围。

社交能力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高沟通技巧,并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交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越早培养越好!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