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妈妈的自白:儿子曾初中退学,如今逆袭成学霸,只因他坚持一个信念
发布时间:2024-12-15 07:01 浏览量:43
看点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困难、心情抑郁和行为狂躁,儿子退学了。在不上学的5年里,儿子成了一个无业又无忧的少年,在他的世界里“野蛮”成长着。5年后,“学渣”儿子却逆袭在美国成为学霸。柳暗花明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的大学老师,一位曾经为孩子学习操心到绝望的母亲。
她尽心尽力培养孩子,让他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可孩子却成为不折不扣的学渣。
不仅成绩差、厌学,还脾气暴烈,动不动砸东西,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
然而,就在她彻底放弃孩子,任他辍学的五年后,他突然变了,变得疯狂爱学习,疯狂上进,还成了学霸……
这是一段太过震撼、太过精彩的故事,不禁令我深思:其实,很多所谓的“学渣”不过是单一评价标准下的牺牲品。其实,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只是没找到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壤。
*以下是作者个人叙述
学渣儿子在美国毕业了
这里是美国北达科他州的大福克斯,纬度与中国乌苏里江差不多,冬天零下10℃-30℃之间,铲雪车每天都要在道路上不停地扫雪。
长期生活在南方的我,对这片银色世界很新奇,不过,即将开始的北达科他州大学毕业典礼更令我新奇。
毕业典礼14点开始,儿子12点半就要到学校歌剧院(大礼堂)预演,让我也要去早点才能占个好位置。
第一次参加国外大学毕业典礼的我半信半疑,真的会很火爆吗?
到达歌剧院门口时,遍地停满了车,这盛况好似中国展销会。
着正装的家长和学生都聚集在门厅里,楼上楼下全是人,交谈着、比划着,等待庄严时刻的到来。
好多家庭倾巢出动,小孩望着穿学位服的哥哥姐姐,欣羡不已;还有些家庭簇拥着孩子拍全家福。
哦!原来他们把毕业典礼当盛大节日!
在二楼等开门时,看到了本硕博毕业生花名册及仪式简介,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是否有儿子的名字。
哈!在中间:ZZ L**。
后面**什么意思?注解说,*代表荣誉章,即大学成绩平均分:* GPA3.9,**GPA3.7, ***GPA3.5。
哟!难道中国学渣在大洋彼岸练成了美国学霸?
13点整厅门准时打开,这歌剧院比我们成都娇子音乐厅还大,内饰典雅庄重,回廊券拱,典型的欧式风格。
舞台背景天蓝底陪衬几朵飘扬的雪花,既简洁温馨,又迎合着外面天寒地冻的冰雪世界。
14点典礼开始,嘉宾入座及暖场节目结束后,900多名穿着学士服、戴着学士帽的毕业生入场,校长宣读名单,学生依次上台领毕业证。
每念一个学生名字,他的家人吹出各种哨音,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
旁边一位母亲,听到他儿子名字时,只见她纵情欢呼、扭动身肢、抛出飞吻,像跳起狂放的桑巴,宛若无人之境。
我也很想像她那样捣鼓一番,遗憾的是老成持重已成习惯自然没勇气。
念到儿子名字时,我仅仅是用尽最大力气拍手鼓掌,手都拍疼了。
我经历了人生最激动的时刻,比当年我自己穿上硕士黑袍还激动百倍!
结束后,儿子把他的二等勋章郑重其事交给了我,这可是儿子在学业上第一次获奖啊!
还沉浸于激奋的儿子带我们去参观了他学习3年半的UND飞行学院。
虽然UND在美国不是名校,但在我眼里,它却是最好的。因为这里是我儿子梦想开始的地方,一个见证中国学渣蜕变为美国学霸的地方。
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我思绪回到了从前。
“虐缘”源头:小学
实验小学在成都市中心,是本地的一流学校,也是当时素质教育试点。素质教育具体有什么,我不甚了解,最突出的就是没有家庭作业!儿子回到家扔下书包就出门疯玩。我常问儿子得学点什么兴趣爱好吧,小家伙不假思索回答:耍!好吧,快乐的童年有益于身心健康,玩能全方位开发智力。这点对于我这个做预防医学教育的妈妈来讲是常识,也在不断践行着。2000年春节前夕,即四年级春季学期,儿子父亲赴美留学。没了父亲的威严管束,男孩的野性便暴露无遗。儿子是在一次被数学老师批评后爆发的,我接到“告状”电话赶往学校。原来儿子上课睡觉,老师提问一问三不知。
老师斥责他,说了句至今我还记得的话:“像你这样不好好学习,以后只有去捡垃圾。”话音刚落,儿子原地爆炸:“我才不捡垃圾!”扔了数学书,重重摔门跑走了,这把数学老师气得够呛!
数学老师还撂下一句话:“你现在不管住他,初中就没法管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
小升初,没人要
儿子小学毕业那年是随机选初中,没有花钱也没找任何关系,结果机选进了青羊区XX中学。
比起气派的四中、七中和九中(成都市的三所王牌学校),这所学校简直就是“希望中学”的城市版。
当即决定带儿子到别的私立、公立中学碰碰运气。
没想到,几所学校考下来统统惨败,尤其是数学惨不忍睹。儿子说好多奥数题,看都看不懂,更别说做了。
我心里只有懊悔,总以为奥数学来没用,结果选学校时派上大用。听说四中不考试,我就带儿子去了。招生老师看了成绩册后,说了三条不要我家孩子的理由:1. 小学平均成绩没到98分
2. 无奥数获奖
3. 无特长艺体获奖等
在家5年的日子里,他完全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我起床工作,他睡觉;我睡觉,他在电脑前忙着。忙什么?我从不过问,只知道他喜欢计算机模拟飞行,按他的要求,给他配备模拟飞行所需的装备,每年还更新换代,摇杆是他父亲从美国带回来的。房间俨然成了专业模拟飞行工作室,桌上并排放着两个大显示器,桌下一堆我看不懂的外围设备,卫生间堆满了飞行杂志和不知从哪弄来的飞行手册。
“初三第二学期我退学了,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没有拿到毕业证。
15岁时退学,影响无疑是深远的,因为没有上过高中,我连使用母语的能力都比不上那些读过高中的同学;连极限这种简单的概念,都要花一到两个星期去慢慢理解。我的出路,在大多数人看起来是惨淡的。
不知道为什么当初我会坚定地放下一切,那么彻底,那么决绝。也许是老师没给我机会,也许是我没给自己机会。我的母亲是川大的教授,父亲是中国第一批软件工程师,他们都曾经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获得了大学这种稀缺的教育资源,后来都取得更高的学历。知识改变命运最好的例子就在身边。然而他们的儿子却连中学毕业证都没有拿到。我能想像母亲在她学校里因为我的行为而受到的种种压力和异样的目光。在辍学的日子里,我沉迷于游戏。父母亲再也没有管过我一次,他们任由我昏天黑地打游戏。很难想像,一个游戏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其实我原来也不信,直到我靠着游戏学到的知识拿到第一笔工资。我喜欢玩计算机模拟飞行游戏,玩得很好,在圈里有点小名气。2007年,我18岁,这年冬天,民航西南空管局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阴差阳错的找到我,询问我有没有能力去制作一套可视化飞行相关的安全案例,同时需要做一些教学工作。我当时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但还是狠下心说"没问题" 。我和我的搭档做了一套可视化模拟飞行安全案例,并被任命为教员,开始向那些刚刚毕业加入管制工作的大学生讲解飞行员的工作程序,让他们理解驾驶室里的各种仪表如何工作,主要机型的正常操作程序等等。我至今仍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踏上讲台时的心情:激动,恐惧 ,不知所措,我没有备课,因为不知道怎么备,踏上讲台前,我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但当我开口开始描述飞行员的工作、320、737的正常程序、驾驶舱的布局的时候,僵硬的表情开始放松,语言开始慢慢流利…那时才知道,原来这种课我已经不用准备,这两年来在游戏中我每天都和这些东西打交道,所有的知识早已经被刻在了脑子里。课讲到最后我甚至轻松地和同学们开起了玩笑。也许是母亲的基因起到了作用吧,如果继续读书,我说不定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老师。两个星期过后,我第一次拿到了工资,到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是2425元,靠着我这两年"玩"出来的"知识",我有了收入。当时那种骄傲啊,哈哈,现在想想老搞笑了!随后,事情开始一步步走向了我期许的方向发展。我们顺利拿到了空管局飞行安全案例项目,钱不是很多,但是对我们来说,特别是我,意义是非凡的,因为最后的成品会被发往全国的空管单位。这一年我有很多个第一次:第一份工资,第一次讲课,第一次做"演员" ,第一次拿着半途出问题的笔记本向民航总局副局长做 Presentation(讲演),第一次做大地震志愿者.....我们和空管局培训中心达成合作关系,每年的安全案例都由我们制作,这样一来,我渐渐有了固定的收入,一开始钱不算多,但毕竟走出了第一步。虽然已经是半个民航人,但我还是更喜欢飞行员这个职业,因为我喜欢飞机,喜欢驾驶舱里那些在外人看来头晕眼花的仪表,喜欢那厚厚的机型手册和QRH,检查单,喜欢从空中俯视大地的那种感觉。那看似冰冷的机舱里,在我看来是充满了感情的。这个椅子上的女孩子可能是去见远在他乡的男友,这个椅子上的男人可能急着回家和家人团聚,那个椅子上的女人可能刚刚离开她的丈夫,独自去远方工作......每一位旅客,都有她或他的家庭或事业在目的等待着。如果能有幸参与其中,把乘客们送往他们想去的地方,最后在到达出口看见情侣,亲人,夫妻团聚时的样子,我也会感觉到快乐。不过,这种愿望在当时看起来是无法实现的。我最多只能在航校和某航飞行训练中心模拟机上飞一飞,每一次我都告诉自己,手中这3000万美元的全动模拟机,就是梦想的最后一步.......话说回来,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摸到这种"玩具",该知足了......”为了能考上美国的大学,他拼了命地学习英语,好像要疯狂地把辍学的时间全部抢回来一般。
这篇是他在申请备考美国大学前写的文章,现在看来都让我感动万分,我实在难以想象,这出自我那个辍学五年的“学渣”之手。
“到美国快一年了,这一年每天陪伴我的是SAT那3700个生僻词,是似懂非懂的数学题及看起来全对的语法和阅读。时间被分割成20分钟、25分钟的模拟考。
没有电脑,只有一部已过时的ipad,靠邻居没上锁的Wifi与所有人保持联络,还有一部除了能打电话发短信外什么都不能做的手机。
累了,我会抬起头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会征服这片蓝天,总有一天我肩上会扛起对生命的责任....每次想到这儿,自己又充满了力量......今年3月我拿到了美国高中文凭,抹平了在国人看起来"不光彩"的历史。……”2011年夏,儿子在大洋彼岸重新进入校园。儿子SAT成绩虽不算很好,但有四所大学录取了他,最后他选择了美国北达科他州大学飞行科学学院。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