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童反复高烧,被诊断出叠加感染3种病原!医生提醒→
发布时间:2024-12-21 02:39 浏览量:12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感染各类呼吸道传染病的几率逐渐增加,甚至可能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感染的风险。对老人、幼儿、孕妇和有基础性疾病等高风险人群来说,更应该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引起重视。
女童反复高烧
经查属于多重病原叠加感染
日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儿科收治了一名3岁女童同时感染了3种病原,由于诊断及时、准确,通过对症治疗后,患儿恢复良好。据公卫中心儿科副主任医师赵隽透露,该患儿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后,明确以支原体肺炎收治入院。可在住院期间,原本正常的体温再次出现高烧,而且还伴有腹泻。
经查患儿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腺病毒抗原阳性、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该患儿属于典型的多重病原叠加感染,最终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合并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
医生追问病史后,得知患儿奶奶在陪护期间曾出现腹泻、发热症状,可能由家人在陪护时传染给患儿。由于诊断明确,经对症治疗,患儿身体恢复良好,并顺利康复出院。
病原体合并感染并非个例
这些易感人群要加强防护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息显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鼻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等)叠加有关。连日来,市公卫中心儿科门急诊就诊量不断攀升,多数就诊幼儿都出现了多日反复发热、咳嗽等症状。当前住院患儿中,多人都存在病原体合并感染的情况。
针对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的情况,赵隽提醒,要重视早期鉴别诊断,“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是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也更易出现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疾病多为飞沫传播及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病原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赵隽表示,儿童要加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也要避免接触病患,减少被感染的风险。此外,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等。出现混合感染后,早期鉴别诊断很重要,现在多数医疗机构可通过核酸检测的方式对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等做检测,有助于尽早实施针对性治疗。
>>>小贴士
流感病毒
甲乙流感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也会有较轻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咽痛等。
鼻病毒
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近半数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鼻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儿童。主要症状包括,流涕、喷嚏、咽部不适、鼻塞、咳嗽、咽痛、声音嘶哑、体温正常或略微增高,容易并发鼻窦炎和中耳炎。可与儿童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混合流行感染。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症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较为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发热以低热居多,少部分患儿出现高热,持续高热常预示病情重;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严重者出现肺炎、肝炎、肾炎、心肌炎、脑膜炎等,治疗不及时可能致命。
腺病毒
腺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中流行。主要症状包括,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颤、头痛和肌肉酸痛等,临床上可能还会出现咽喉炎、咽结膜热、肺炎等表现。
另有部分分型腺病毒可引起婴儿和学龄前儿童胃肠炎,导致腹痛、腹泻,甚至肠套叠。传染性强,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免疫力正常的人群7天左右可以自愈,可不用药治疗,注意休息,多喝水。但一些免疫力低下或者感染症状严重的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来治疗。
轮状病毒
冬季婴儿因感染轮状病毒而导致的腹泻,是婴幼儿肠胃炎的主因之一。婴儿出生后6个月至24个月是感染高峰期,5岁以下小孩几乎都曾感染过至少一次轮状病毒。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孩子的双手、玩具或食物被轮状病毒污染,经口吃下去,就会感染。
感染后常出现大便量多、水多、次数多而小便量少之“三多一少”的临床特征,多数伴有发热。病程通常为7-10天左右,多数具有自限性,但小婴儿腹泻严重时容易出现严重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精神不好、心肌炎、脑炎等危及生命的表现。遇到孩子呕吐、腹泻稀水便,可以留取大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准确性较高,其阳性率可达90%。
文丨李晨琰 范忭忭
编辑丨吴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