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抹牙膏、酱油、白酒了!烫伤急救“五字诀”了解一下
发布时间:2024-12-22 21:21 浏览量:10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小李不小心被热汤烫伤了手背。
看着手上起了几个水泡,他顿时慌了神,想到妈妈曾经说过“牙膏可以治烫伤”,于是赶紧往伤口上抹了些牙膏。
可惜,这个举动不仅没有缓解痛苦,反而让伤口更加红肿,痛感加剧了。
那么,烫伤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如何在关键时刻判断伤情?
烫伤并非简单的红肿和疼痛,它根据损伤的深度和范围,通常可以分为三度。
通过了解这些分度,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伤情,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
一度烫伤:这类烫伤通常只是损伤皮肤的表层,表现为局部轻度红肿、疼痛,但不会形成水疱。
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时,疼痛明显,但恢复也相对较快,通常几天内会自然愈合。
二度烫伤:这是最常见的烫伤类型,损伤达到真皮层,表现为红肿、剧烈的疼痛以及大小不等的水疱。
二度烫伤的皮肤会出现水泡,部分创面可能愈合后留下瘢痕,需要合理的护理和治疗。
三度烫伤:如果烫伤较严重,伤及皮下脂肪甚至更深的组织(如肌肉、骨骼等),伤口的颜色可能呈灰色或红褐色,且通常失去痛感。
这种情况的烫伤非常危险,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恢复周期长且复杂。
当我们遇到烫伤时,明确伤情的分度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三度烫伤,伤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痛感,这时候务必立即送医救治,不要拖延。
对于任何烫伤,处理的黄金时间通常是前两小时。
这段时间内,及时的冷却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烫伤的深度,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错过这段黄金期,伤情可能加重,后期治疗的难度和痛苦都会增加。
对于一度和二度烫伤患者,在伤口初步冷却后,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清洁伤口和保护伤口避免感染等。
对于三度烫伤患者,及时的专业医疗干预是恢复的关键,不能延误治疗。
当烫伤发生时,冷静是最重要的。
无论烫伤程度如何,迅速、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显著减轻伤害,帮助患者渡过最危险的时刻。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易记的急救口诀:“冲、脱、泡、盖、送”。
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
一旦发生烫伤,立即将烫伤部位暴露在流动的冷水下,持续冲洗10-30分钟。
冷水能够迅速带走伤口的热量,降低皮肤温度,从而减轻伤害。
冲洗的水温应保持在常温至微凉范围,避免过冷的水刺激伤口。
此时,注意不要将水直接对准创面,而是应从旁边轻轻流过,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创面散热。
不要用冰敷代替冷水冲洗。
虽然冰块也能降温,但过低的温度会导致血管收缩,反而限制热量的散发,而且直接冰敷创面可能引发冻伤,给皮肤造成更大伤害。
脱去伤口周围的衣物
冷水冲洗后,下一步是小心脱去覆盖在伤口上的衣物,特别是贴身衣物和饰品。
切记,伤口一旦接触到衣物,可能会被拉扯、压迫,甚至导致水泡破裂,增加感染风险。
如果衣物粘在创面上,不要强行撕扯,可以使用剪刀小心剪开,避免伤到皮肤。
用冷水浸泡
对于二度烫伤,水泡较大且痛感明显,可以选择将伤口浸泡在清水中10-20分钟。
浸泡时的水温应与冷水冲洗相同,保持在15℃-25℃之间,避免过低的水温导致冻伤。
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过长时间的冷水浸泡可能会导致肌肉僵硬、冻伤等问题,浸泡时间应视伤情而定。
使用清洁敷料覆盖伤口
冷却和脱去衣物后,用无菌纱布、干净的毛巾轻轻覆盖伤口,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的污染和空气对伤口的刺激,帮助减轻疼痛和防止感染。
特别是水泡较大的情况下,应该避免自行挑破水泡,保持疱皮完整,它是天然的保护层,有助于伤口愈合。
及时就医
对于较为严重的烫伤,尤其是三度烫伤、烧伤范围较大的二度烫伤,必须尽快送医。
即使伤情较轻,伤口的后续处理和感染预防也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
常见的烫伤误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误以为牙膏、酱油、香油等家庭常见物品可以用来治疗烫伤。
然而,这些传统“偏方”往往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加重伤害。
牙膏:涂抹牙膏在烫伤处,不仅不能缓解疼痛,反而可能影响创面的热量散发,增加感染的风险。
酱油:酱油中的盐分会加剧创面的脱水,同时其中的细菌也可能导致伤口感染。
白酒:用白酒清洗伤口,会导致剧烈的疼痛,并且酒精的挥发可能加剧创面的伤害,甚至可能导致局部的酒精中毒。
烫伤后,除了急救,正确的后续护理同样重要。
即使伤口已经得到了及时的急救处理,如何让伤口顺利愈合、防止感染并减少瘢痕形成,依然需要仔细照顾。
保持伤口清洁:每天使用温水和无刺激的清洁剂轻轻清洗伤口,保持创面干净、干燥,有助于避免细菌感染。
避免揉搓或摩擦:创面愈合期间,尽量避免对伤口进行揉搓或摩擦,尤其是水泡区域,以免加重损伤。
防止瘢痕形成:烫伤后的创面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可能会形成瘢痕增生,特别是在年轻人身上,瘢痕的发生率较高。
合理的护理可以大大减少瘢痕的出现。
密切观察伤口:如有任何红肿、渗液增多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防止感染蔓延。
烫伤看似常见,实则处理不当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正确的急救方法和后续护理,不仅能缓解疼痛、减少伤害,还能有效避免伤口感染和瘢痕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