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语文差错公布松弛感误为松驰感、脑卒中被误读

发布时间:2025-01-11 16:40  浏览量:6

仅仅就学习语文而言,我可能更推崇好读书,不求甚解。

我是个特别喜欢看书的人。大概从识字开始,我就开始看我能找到的,所有有文字的东西。

我的童年时代是在那个特殊时期,没有现在那么多适合孩子的儿童读物,所以一开始就是看小人书。

开始的时候,我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问问妈妈。但那个时候,我父母特别忙。爸爸几乎不着家,妈妈回到家了,要烧火做饭,还要看着三个孩子不要出危险,基本上是脚打后脑勺。

提示一下,我家住的是平房,做饭用土灶,每次都得现点火,要用很长时间。如果下雨,柴火潮湿,经常是厨房里浓烟滚滚,但灶坑里却看不到火苗。

这种情况下我去问不认识的字,运气好会让我滚,运气不好会挨一巴掌。

所以我看书识字,大部分靠猜,所谓识字认半边。

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有很多字,字音还是错的,有的意思也不准确。

因为看了大量的书,所以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非常好,直到现在用文字讨生活。

说了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对文字的斤斤计较,不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

那么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必要性在哪里呢?在于你可以把你的精力用于学习更多的知识。

比如烽火戏诸侯可能是假的,因为周幽王认识褒姒的时候,所谓的大美人已经六十岁了。还有就是周王朝也没有烽火报警的制度,这是某些专家研究出来的,不是我。

钱穆先生在他的《国史大纲》说认为:如果周幽王真有烽火戏诸侯之举,以周时诸侯蔓延千里(公里)之态,各家的军队根本来不及同时到达。军队的调动、集结、备粮、行军,再到最后赶到陕西境内,近则十天半月,远则一年半载,总不能让幽王和褒姒一直在烽火台边野营吧?

野营几个月,甚至一年多,可能已经被蚊子叮的满身大包的褒姒,看见几支军队隔三差五的来到,又凭何种心情去笑呢?

而且就其他典籍所记载,幽王被杀是周幽王已知申侯勾结犬戎准备作乱,故先发制人率军伐申战败的结果,怎会有敌军来袭、示警无救之事?再说,举烽火召集军队抗敌,这是汉朝抗击匈奴的预警方法,西周时根本没这回事。所以钱先生称太史公这一记载为“委巷小人之谈”,意思是小老百姓扎堆吹牛时讲的故事,被司马迁当真了,真实性是没有的。

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而不是,朝闻字,夕死可矣。闻的是道,不是字,也不是词,甚至也不是句子。

所以孔子写东西的时候,也不那么讲究文字。

比如他说,女人与小人难养也,现在还被批评看不起女同志。

《论语》也是这样。

比如“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还有一句,孔子少言利与仁。

罕就是少的意思了,一般说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极少谈及利、命和仁。

但这又是个错误的结论,利和命孔子说的不多,在《论语》里说利六次,说到命大概是七次,确实不多。但仁孔子说的太多了,一百多次,这还能说是“罕”吗?这不说明这句话是错的吗?

所以有人想了个招,把这句话这么断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是孔子平日甚少谈论“利”,只赞同“命与仁”。

但这还有个问题,孔子也很少谈到“命”。怎么办呢?有办法,后儒家们的绝招就是阉割自己祖师爷的思想,于是又产生了孔的半句话,君子罕言利。至于仁、命之类的,孔子说不说,说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后儒家们需要孔子有“君子不言利”的思想,所以就这么着了。

但是,既然现在学习条件那么好,各种APP都可以看图识字,所以在没有那么忙的情况下,还是把每个字都念准确为好,否则考试的时候会丢分,还会很丢人。

标签: 松弛 松驰 言利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