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广东妈妈暴打女儿、怒怼老师事件,我发现80%普通家庭幸福不起来,是因为这一点
发布时间:2025-01-13 12:39 浏览量:4
一个“疯狂”的母亲
最近看了个揪心的新闻,广东妈妈暴打女儿,又在群里怒怼老师的那个。
视频在网上疯传并引起热议,相信很多人都刷到了。
这个妈妈有个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她先是在家长群里发了一个视频。
视频里,一边是她拿衣架狠心抽打女儿,一边是女儿撕心裂肺地大哭,浑身被打得发肿。
这种明目张胆的“暴力”,本来就让人有些不适,接下来,她又将矛头对准了语文老师:
我要求从今天开始,××不留堂,只要一放学她要第一个出来。
没关系,她会不会我都无所谓了,我已经放弃了。
××今天的作业也没有完成,她的手已经被我打肿了,语文书也被我撕掉了,以后都没法写作业了,对不起老师。
她一写作业我会死掉!
我也是个有家庭有工作的人,我没办法每天在学校门口这样子等她。
由于火力太猛,老师不得不出面回应:
也不是很不听话的,留堂也不是天天都留,有什么特殊情况不留孩子,可以私下跟老师讲清楚,老师会理解的,不用这么激动。
没想到,老师一番话不仅没有平息妈妈的怒火,反而令其更加歇斯底里:
哪天没留?天天留堂留到6点半,每天回来煮饭的时间都没有!
我每天为了接送家里两个孩子,整天回来饭都没有时间吃!
孩子本来就学习压力大,父母工作压力大,还要被老师施加压力!
本来压力就够大了,还要在群里天天被点名,我不要脸吗?
孩子成绩差,作为父母我们心里也有数!
老师天天在群里艾特我,我不要脸吗?是要把我们逼死吗?
这一连串“发疯式”的操作,有人批判,有人共情。
批判的是,作为一个母亲,打的是女儿,话是对老公说的,气全撒给了老师,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一个视频将女儿的自尊撕了个稀碎;
共情的是,这个妈妈说出了无数家长的心声,是无数个被工作、婚姻、养育和生活逼到快发疯的中年人的缩影。
的确,作为普通人,卑微地活着,艰难地养家糊口,就足以让人心力交瘁、面目全非了。
孩子的学习,往往成为一个精准的“破防口”。
多少父母因为辅导学习而内伤,又有多少父母为了应对学校的压力而崩溃。
所以,这个妈妈的“发疯”,可能发泄的是一种“集体伤痛”,背后是无数普通家庭的心酸、憋屈和无奈。
网友自嘲:这是“牛马父母”的困境。
难道,普通家庭注定只能在这种鸡飞狗跳中被撕裂、被肢解,彼此怨恨丛生吗?
本来,我也认为难解。
直到看到另一个真实故事,才知道并非如此。
我从这个故事里,发现了一个不仅可以让普通家庭 “续命”,还能蒸蒸日上的秘密。
02
一对吃苦的夫妻
一对夫妻,在大儿子高二的时候,生了二宝,本就不富裕的一家人,生活陷入了拮据。
女人不忍男人在外拼命赚钱,“吃闲饭”的日子让她内心难安,想找个活干,哪怕赚个三瓜俩枣,也能补贴一部分家用,减轻负担。
奈何42岁还带着一个两岁娃娃的她,屡屡碰壁。
后来老公为她保荐了一份工作,在他所在的快递公司当装卸工。
女人一开始不愿意,一是这是男人干的体力活,非常累,二是需要上夜班,她没法带娃。
但老公提出,她目前很难找到其他工作,只有这个机会跟自己在一起,还可以搭把手,带娃就两人见缝插针地轮流。
一想到一个月能赚7000元,能够极大缓解经济压力,女人同意了,两人带着二宝一起来到外地打工,留下大儿子住宿读书,准备高考。
一开始,女人上夜班,男人白天来交接,可是回到家娃醒了,女人几乎没得睡。
干了一晚上的力气活,一夜就要磨破一双手套,第二天还无法好好休息,女人近乎崩溃,无奈只能请房东帮忙照看一下孩子。
后来,公司对男人的司机工作做了一些调整,男人为了帮女人干活只能把白班调成夜班,从晚上八九点干到第二天中午。
这就意味着,两人都要上夜班,二宝晚上没人带了。
房东是个老太太,经不起晚上照看孩子折腾到十一二点,两人在当地也没有其他亲戚朋友。
女人第一次提出“不干了”。
但男人很坚定,说一定可以想到办法的。
而这个办法就是:一边让二宝学着夜晚独自照顾自己,一边女人疯狂干活,挤出一点时间跑回家看看,一夜往返数次。
孩子很乖,夫妻两人很累,但总算兼顾住了。
直到有一次,二宝半夜醒来,女人还没进门就听到撕心裂肺的哭声。
推开门,开了灯,发现孩子大小便都拉在了裤子里,想必醒了之后被黑漆漆的空屋子吓到了,嗓子都哭哑了。
女人抱着孩子不住流泪,第二次涌起了冲动“不干了”,但还是忍了下来。
男人又想了办法:揽下了夜里的全部大件,把装小件的活儿卖了,这样女人不用晚上去装车,只需要每天上午帮他装一下小件就行。
至此,女人可以晚上照顾孩子,自己休息好了,每天中午还能给男人做一顿正经饭。
而男人却肉眼可见地瘦了下去。
女人心疼不已,男人却说:
“只要看见你们开开心心的,累一点心里反而踏实了”。
没多久,大儿子传来好消息,他收到了一所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还非常贴心地提出自己去做暑假工挣点生活费,让他们照顾好自己和二宝。
而女人生日时,大儿子还给她订了生日蛋糕,送了一个生日礼物,一个定制的杯子,一倒热水,杯子就显出图案,是一家人的全家福。
女人感动落泪,生活并没有发生实质变化,但她内心充满温暖、希望和幸福。
03
抱团取暖,是唯一出路
一样的普通家庭,一样的二胎,一样疲于奔命的压力,却是截然不同的家庭氛围。
一边冰冷而撕裂,矛盾尖锐,令人窒息;
一边温暖而凝聚,充满爱、惦记与关怀,让人心生美好。
我突然发现,我们这些“牛马父母”的困境,有一部分确实来自外界压力,但极有可能,更多是因为家庭内部环境同时出了问题。
首先,就是夫妻感情这个“头位基石”。
第一个新闻中,我们压根看不见爸爸的身影,只有妈妈孤单的发泄和咆哮。
网友叹息:又是一个完美隐身的男人,又是一个丧偶式育儿的家庭。
能留下自己的老婆独自癫狂至此,夫妻感情应该很脆弱。
而夫妻感情这条线一破,妈妈就容易被过度地卷入与孩子的关系之中。
孩子要么成为妈妈怨恨发泄或者吸取能量的对象,比如新闻中的女孩;
要么代替爸爸成为妈妈依赖和眷恋的对象,长成所谓的“妈宝男”,再和妈妈一起对抗爸爸。
这个家的内在秩序就全部乱套了,而这也正是绝大部分普通家庭难以幸福的原因。
夫妻感情之所以在一个家庭中头等重要,是因为夫妻之间的相互抱持和滋养,能让彼此守住基本位。
基本位守住了,其他位置才有正确的可能。
就像第二个故事中的夫妻,在巨大的困境之中,互相心疼、互相搀扶、互相支持——
女人懂得男人的不易,主动干起了体力活,来分担经济压力,一起吃苦时,还会挤时间给男人做饭;
而男人虽然能力有限,赚不了什么大钱,却格外宝贝女人,除了没日没夜地自己工作,还为了照顾老婆孩子揽下了所有的活。
以前,男人下雨天不舍得女人的鞋子沾湿,会一路背着她;降温时,会把上衣都脱给她;女人回老家没按原定时间返回,又没电话联系,男人会每天去车站等她,足足等了18天。
现在,两人每天忙成了“两小时夫妻”,可这珍贵的两个钟头内,依然充满了欢声笑语。
即使生活再难,压力再大,只要你作为我的伴侣陪在身边,彼此可以信任、可以需要、可以依靠,内心的情绪就有了托底,我们就不会被逼出恐怖的“孤儿原型”,继而身陷绝望,全线崩溃,殃及无辜。
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谈得上第二个重点——各司其职,各行其位。
一个家庭之中,“夫”为乾位,讲究“父性原则”,需要引领、承担、制定各种边界和规则;
而“妻”为坤位,讲究“母性原则”,需要包容、抱持、提供情绪基底和滋养。
第二个故事中,正是夫妻两人的“乾坤有序”,才让这个家生生不息。
故事中对大儿子谈及较少,最后却由大儿子送来光明和转机。
因为一个有担当、有力量、有原则的父亲,和一个体贴、包容、情绪稳定的母亲,无论生活多么艰苦,都很难养出糟糕的孩子。
心理学认为,外在的乾坤有序,会内化至孩子心中,这就是一个相对圆满的人格结构。
他同时拥有内驱力、共情力、滋养力,不仅搞得定学习,抓得稳人生,还对父母充满感念。
而相对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当她出现问题,照出的也正是家庭的问题。
故事中的二宝虽然还小,还跟着父母过着颠三倒四的生活,但是他既机灵又懂事,时常让夫妻二人感觉窝心——
毕竟,他和哥哥一样,幸运地继承了同一套“有序乾坤”。
正如女人所说,我们身后从来都不是悬崖,有两双小手一直在那里,推着我们前行。
这是一个家庭有序的必然结果,一个爱的能量流动的完美闭环。
也唯有抱团取暖,才是普通家庭在艰难之中的唯一自救出路。
假如,第一个新闻中的爸爸,能够积极想办法帮助妈妈多分担一些育儿的压力;在妈妈感觉崩溃时,爸爸能够及时出现并给予支持,给妈妈依靠和托底。
或许,妈妈的绝望不至于通过打女儿、曝隐私、怼老师来表达。
假如,这个家庭的夫妻感情和睦,家庭氛围轻松,女儿也不必对学习充满了恐惧,或许能更快乐。
假如,女儿爱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相亲相爱,也爱女儿,或许在家这个场域里,每个人能得到多一点的幸福,来共同对抗外界的风霜。
这是普通人最珍贵、最渴望,却也是最可能拥有的幸福。
也愿每个普通家庭都拥有这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