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小学生开始找升学顾问了!付费千元咨询后,海淀妈妈分享感受
发布时间:2025-01-16 10:31 浏览量:2
看点 当教育变得越来越惊精细化,升学、择校、留学都需要打破重重信息壁垒。对于“小升初择校”是否付费咨询这件事值不值得,也是仁者见仁。下文作者,在亲身体验过后发现,所谓的付费咨询,有可能只是家长的心理咨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教育变得越来越精细化,就像商品市场一样垂直细分,从校内学科到课外兴趣班,每门课的背后都是一条产业,孵化了无数公司和从业人员。
与之相关联的择校、升学、留学也是隔行如隔山,不是脑门一拍就能做出可靠的选择,需要打破信息壁垒,积累专业知识加经验值才能去谈。
就在今年的海淀小升初,我们同小区的一个孩子就因为志愿没有填好,原本成绩不错的孩子前几个志愿都落空,最终录了一所名不见经传,不怎么受家长待见的中学,俗话说“填坑”了,实在有点可惜。
我遛狗时碰到这个孩子妈妈,她坦言自己填写志愿时过于大意,低估了一派学校的抢手程度,二派的时候又过于乐观,友情提示我要早点做功课,把小升初提上日程:“三年级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没错,面对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分流,三年级开始准备已经不算早了。
我为什么要找付费升学咨询?
听人劝,吃饱饭。我打开了教委的网站开始研究。
孩子虽然是京籍,但我和老公都是大学以后才来到北京,社交圈仅限于单位和大学同学,我们对附近学校的了解程度,大都来自道听途说和网上的资讯,完全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
就北京教育政策之复杂、变化之快的程度而言,家里没有一个已经通关上大学的孩子,谁都不敢说对北京的学校和升学政策门儿清。
放眼望去,光我们这一个片区可填的中学,就有39所(当然,排除全区派位和直升校,也有二三十所学校需要做功课),还要考虑家里和学校的距离,学校的热门程度,以及孩子自身的情况。
不潜伏几个家长群,学习点统计学、概率学知识,面对如此多的选项,以及1—10个要填写的学校,还有门道很深的填写顺序,谁都不敢说“这题我会”。
本着“可以在战术上输掉,但不能在战略上失败”的原则,可以接受孩子就是个普娃,但不能接受因为升学规划的失误,而让孩子错失更好的教育资源。
大火猛攻了几十场线上小升初讲座后,我选定了一位专业的升学顾问,他的定位有点像北京版的张雪峰,专注北京本地的升学咨询,当然,如果想要得到他数据充分、详细的解决方案,就需要付费。
这个费用包含小升初填志愿的服务,还有以升学为目标的学业规划。
也许有人会说,小学生那么点课程,还需要规划?这个问题在孩子上三年级之前,我也嗤之以鼻。
可是到了三年级之后,明显感觉孩子的时间不够用了,光是平均分配给语文、数学、英文三科,就很难做到兼顾,还要考虑他的兴趣爱好,没有个合理的预期和时间规划,真是一地鸡毛。
我还考虑到,除了小升初,体制内的孩子将来还要过五关斩六将,面临中考、高考,每一个节点都要做选择,提前规划总不是坏事;
并且,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动态的,有个专业的升学咨询顾问在旁,随时帮我出谋划策,哪怕是心理按摩,也是不错的;
最重要的,是我计划在房价下跌的趋势下,看看是否有机会改善一下住房,地段的位置也和孩子上学息息相关,在换房这种百万级的大宗交易面前,千元的咨询费就不算什么。
付费升学咨询初体验
抱着以上美好的期待,我走进了顾问老师的办公室,进行了一场面谈。
升学指导顾问事先准备好了孩子所在片区的信息,简单交流后,开始逐一介绍学校的情况,除了网上都能搜索到的信息外,还有一些“圈内”评价,比如:
XX学校虽然是区重点,但教学其实比较轻松,不适合特别佛系的家长;
XX学校是走班制,青睐有三好头衔的孩子,如果孩子擅长社交会更有优势;
XX学校刚加入了某个集团校,虽然现在没有什么优势,但后续发展看好;
……
类似于诸如此类的评价,确实有更多的信息量,比我混迹在不同妈妈群里收集到的信息要快速、密集许多。
由于孩子年龄尚小,这些信息砸来,就好比是“清华的物理专业很好,北大的数学专业很好……”——道理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并且学校的发展与政策都是变化的,这些信息也就先探探底,不知道几年后是什么样呢?
我抛出了具体的问题,直接询问改善住房的区域选择,让顾问给我建议。
顾问似乎也提前做足了功课(面谈前,我整理了自己的问题交给他),给了我几个明确的选择,并且一一分析了附近学校的情况。
但很遗憾,他的方案和房产大V在公众号里写的文章如出一辙,并没有给到超出我认知的答案。
也可以理解,升学才是他们擅长的领域,我不应该在升学指导老师身上期待另一个专业问题的答复。
接下来,只见顾问老师语速飞快、气场十足,甚至不容我插话,我好不容易见缝插针,问了几个临时起意的问题,顾问老师匆匆答完后,又立马回到了自己的proposal PPT上。
当我询问孩子小升初在学业上该如何准备时,万万没想到,顾问老师直接给了一个很鸡血的方案:数学超前学,有余力搞奥数,英文向FCE水平看齐,语文尽早背诵完课内古诗词……
这个标准虽然已经是海淀妈妈心照不宣的追求,但从专业的咨询顾问嘴里说出来,作为一个不怎么鸡娃的海淀妈,内心还是有点受冲击。
是他们在迎合市场,还是搅动了市场?
整体来讲,这次面谈虽然是一对一,但依然是标准化运营下的产物,至于个性化的成分有多少?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升学这件事的认知程度,以及家长的提问能力。
面谈完,升学顾问老师还陆陆续续发给我一些数据报告,以及线上讲座观看链接,付费的区别就是:
不用在讲座中忍受主播话只说一半,还有叨叨不停地让人下单的话术了。确实节省了不少时间,所以,我现在很少听免费的讲座了。
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有价值的部分,作为家长,总是会被身边家长的节奏所影响,有了数据,心里就会清楚自己的目标是否切合实际。
孩子的升学咨询
其实是家长的心理咨询
但如果问我花这个钱,有没有必要?我想说的是:
升学咨询并没有给到我心中想要的答案(这个答案只能问自己),但确实影响了我后续对孩子教育规划的走向:比如我会考虑加大他的英文学习力度,放弃一些对升学没有帮助的课外班,择校时尽量往集团校走。
其实,这些走向,如果不去花钱咨询顾问,我也会在与某个同学妈妈的聊天中,某个教育博主的文章中,或网上充斥的各种信息中吸收到。
只是,那些让我不以为然、未曾重视的地方,我会重新思考。也许这就是咨询的意义?
这让我想到海外大学的申请,与小学生的这点升学需求比起来,海外升学要复杂许多,升学机构常常被家长诟病的也是太过流程化、太结果导向,但为了拿到可控的升学结果,标准化的作业总是可以保证一个平均水准。
对于孩子有清晰的认知、规划,并且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的家长来说,自然是看不上机构给的这些行活;
而对于完全没有时间了解,想快速获得信息的家长来说,机构的确能够输出一套广泛的、受市场认可的、有一点超前的教育规划方案,能让家长迅速和当前的现状对齐。
最终会有多少家长把机构老师给的建议照单全收?这个数据无法统计,至少我不会,但我依然需要他们给我的建议,用来补齐我目光看不到的地方。
升学咨询这件事,表面上咨询的是孩子的未来,实际上是在整理家长在教育问题上,那些无处安放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