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抱怨儿子一天花50元,网友:“穷就别生啊!”
发布时间:2025-01-18 17:42 浏览量:1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最近刷视频看到这样一个消息,非常让我感叹。
视频中家长炒着剩菜,边做饭边吐槽自己心酸和无奈,言语中透露着对孩子的不满。
表示孩子在学校一天要花30多,再买一杯20来元的奶茶,一天甚至需要50元,导致老两口只能在家吃剩饭。
说实话,每个阶层家庭不同,我们不能评论什么。但50元一天对于一个大学生的生活来说其实并不是很夸张。
很多网友看到这里纷纷对孩子表达同情,认为如果家里特别穷,甚至自己生活水平倒退的话那就不要生孩子,不要把一切责任都丢给孩子。
其实这样类似的事情很多,比如去年高铁上,一家三口在返程路途中,结果到了饭店十岁的孩子订了3份饭,非常开心的对爸爸说:
我买了三份饭哦!而且是不同口味,还有一份宫保鸡丁呢!
结果妈妈上厕所回来后发现孩子买了三份饭,顿时火冒三丈训斥孩子:
给你钱难道都要花完?给你这一百块你买那么多干嘛,赶紧退了!
妈妈拉着哭泣的孩子把饭退了,小心的把剩下钱塞进口袋。孩子抽泣的吃着唯一留下的那份饭。
黄磊曾在《向往的生活》里这样和老狼聊他的育儿观:
我要让她见识广一些,这样就不会被人随便买个包就骗走了。
虽然这句话有点开玩笑成分,但道理非常简单,有这么一个孩子,打小就没享用过、品尝过啥好东西,这样一来,就特别容易变得自卑,还容易觉着自己啥都不配。
要知道,对于心智还不太成熟的孩子来讲,这可是在成长途中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呐。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一个人越是贫穷越容易感觉世界的不公平。
比起贫穷来说,贫穷心理带给人的屈辱感更让人痛苦。
例如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个故事,他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在宿舍睡觉的时候,从来都不脱衣服,为啥呢?就因为怕别人发现自己没钱买内衣。
鞋子挤脚倒没啥,可要是被人瞧见鞋子小了,那才糟糕呢!这种屈辱的感觉啊,让孩子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嫌弃自己。
在我的来访者里面,经常能碰到那种心理特别匮乏的孩子。就算他们长大以后特别优秀,心里头也老是有一种甩都甩不掉的“不配得感”。
碰到好看的女生,哪怕自己已经挺不错了,可就是不敢去表白,就算在一起了也老是担心会失去对方。
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心里头匮乏,就去找一些外在的东西来填补自己的自卑。
不久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分享,莫名觉得心疼。
在父母那个年代,由于物质缺乏,责任众多,他们学会了克制和节省,觉得能把表哥表姐甚至爸爸的衣服给到孩子穿,已经是很好的了。
比如说贷款买好多奢侈品,想显示出自己有优越感,但是他们不知道,外人可能根本不会一直在意这些,可自己却每个月都得为这些超出消费能力的东西花钱。
这不就是俗话说的,越缺啥长大后就越想补啥嘛。
著名的精神分析师阿德勒在他那本叫《理解人性》的名作里,通过过度补偿的心理机制,把好多心理现象解释得特别有力:
要是有个孩子存在某种生理上的缺陷,或者他自己心里觉得自卑,那这孩子的生活方式就会倾向于去补偿,甚至是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者自卑感。
最近有个新闻很好揭示了这个道理,有数据统计,每年有超过7000万成年人会为自己买玩具,很多人无法理解这种行为。
有网友对这些买玩具的成年人的心理做了分析之后,起了个新的词儿,叫“童年报复性补偿”。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那种小时候各种欲望被狠狠压制住,等成年实现财务自由了,就开始进行报复性补偿的现象。
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就会和我“杠”,例如我昨天发的一个小动态也是说孩子被过度“穷养”毁掉的事情。
底下立马有人就抬杠表示节俭如何如何,其实这就是现实,我们在探讨的问题根本不同, 也许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角度上思考问题。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探讨家庭关系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没有法律规定父母具体需要怎么对待孩子,所以这件事就没有对错。
但事实上作为临床心理咨询来说,我们接待的问题孩子很多都是因为这类问题困扰来的。
一般对待这种事情,我都会忽略,但这次我就要反过来和这类家长“杠一杠”,因为即便家里不富裕我见过很多父母一样养育出那些丰盈的孩子。
富养还是穷养孩子,这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跟家里经济条件咋样关系不大。
在回应孩子的需求时,只要做到真诚就行。孩子的那些愿望能满足还是不能满足,得看你的能力和想法。
要是没能力满足孩子想要的,那就跟孩子直说:
你的愿望特别好,你配得上所有最好的东西,只是爸妈没这个能力。
就算孩子很多愿望都没实现,他也能明白这是父母的问题,不是自己不配,以后照样能通过工作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
即便家里真的很穷,但只要父母不哭穷、不把经济压力倾泻给孩子,诚实劳动认真生活,孩子哪怕作业本都得省着写,也照样能养出高贵的气质,遇事儿不抠搜不猥琐,将来凭自己本事实现阶级跨越。
实事求是的父母,就是最好的父母。
每次听到父母说“我这么辛苦赚钱都是为了你”的时候,我其实就知道这个孩子不知道又受了多久的委屈。
这简直就是一种亲情上的绑架,让孩子都不知道该咋办了。
真正的爱呀,应该是没有任何条件的,这样才能给孩子很强的安全感,才能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充实丰富。
要是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哭穷”来管着孩子,到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
作家张佳玮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最坏的教育,不是在物质方面穷养孩子,而是一直强调对比和差距的好坏,不停地跟孩子说“你的情况很糟糕”,这可比穷养孩子还要糟糕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