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临终前送我个破布包,妈妈看到后连夜出门 一年后买下了整条街
发布时间:2025-01-17 19:05 浏览量:23
人们常说,最难割舍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最难预料的是人生的转折。六月的一个早晨,我站在县城老街口的超市里,望着对面那排即将拆迁的老房子,想起一年前外婆临终前的那个布包,心里五味杂陈。
我叫林小梅,今年38岁,在县城开了这家不到40平米的小超市。1985年,我爸妈离婚后,妈妈去了广东打工,我就跟着外婆相依为命。说起外婆,村里人都说她是个硬骨头,倔得很。那时候村里有个烂尾楼,开发商给了不少补偿,就外婆死活不搬,硬是在那破房子里住了大半辈子。
日子过得紧巴,但也还算安稳。超市门口经常有些老街坊串门,东家长西家短的,日子倒也热闹。要说变故,还得从去年春节说起。那天,外婆突然说胸口闷,去县医院一查,查出肺癌晚期。
医生说能撑多久就撑多久吧。我打电话给在广东的妈妈,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久,只说等忙完这一阵就回来。等啊等,整整等了二十天,外婆嘴上不说,但天天数着床头的日历。
外婆住的是六人间,隔壁床的老太太说话特别逗。见我天天往医院跑,她就打趣:“你这个外孙女,比亲闺女还孝顺。”每次外婆听了这话,都会摸摸枕头底下那个破布包,眼睛湿润润的。
那个布包破旧得很,黄色的布料都泛白了,系带都断了两根。我问过外婆里面装的是什么,外婆总是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四十天的晚上,外婆的呼吸突然变得困难。值班医生说,怕是挺不过这个晚上。我一边给妈妈打电话,一边握着外婆的手。外婆就那么直直地盯着病房的门,像是在等什么人。
凌晨三点,妈妈终于赶到了。她一进门就扑到床边大哭。外婆艰难地从枕头底下摸出那个布包,颤巍巍地递给妈妈。妈妈打开布包看了一眼,整个人像是被雷击中一样,双手发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布包里是什么,妈妈就把布包紧紧攥在手里。外婆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对不起…我…守了这么多年……”
那天夜里,外婆走了。妈妈连夜收拾了几件衣服就出门了,留下一句”帮我照顾好后事”。我站在医院走廊里,看着窗外泛起的鱼肚白,心里又气又委屈。
整理外婆遗物的时候,我在那个老掉牙的衣柜深处,翻到一沓发黄的照片。照片上有个年轻姑娘,穿着老式的碎花布衣裳,站在一排平房前笑得灿烂。我翻到背面,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1952年,家门口。
半年过去了,超市的生意越来越差。听说要拆迁,街坊邻居陆陆续续都搬走了。正发愁的时候,妈妈突然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
她打开公文包,拿出一堆文件。原来,那个布包里装的是一份地契,是1952年外公留下的。这条街,从邮局到供销社,原本都是我们家的。只是那会儿闹土改,外公怕连累家人,把地契偷偷塞给了外婆保管。 妈妈说起这些的时候,眼睛红红的。那些年,外婆带着妈妈,在自家的地上当了几十年房客,眼看着别人盖起了楼房,收着租金,却始终咬紧牙关不说破。直到最后,街道要拆迁改造,外婆才坐不住了。
1992年,县里要开发这片地,给每家每户都发了拆迁补偿。就外婆,死活不搬,还总骂开发商是骗子。那会儿我还小,只记得街坊邻居都说外婆犟,连妈妈都埋怨她不识时务。原来,她是在等,等一个讨回公道的机会。
妈妈这半年,拿着地契跑了多少个部门,找了多少老人作证。那份地契虽然泛黄破损,但上面的印章和签字都还清晰。最难的是要找到当年的人证,好在老街上还有几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记得当年的事。
官司打了整整八个月。期间,妈妈卖了广东的房子,还抵押了铺面。街坊们都说她傻,辛辛苦苦打工二十年的积蓄,就为了个破地契。妈妈不说话,就是一个劲地找律师、找证人。
这天,我正在超市算账,妈妈拿着一份文件冲进来,声音都在发抖:“赢了,官司赢了!”
原来,那份地契不仅证明了土地的原主,还牵出了一桩旧案。1952年那场土改,是有人假公济私,把我外公的地占为己有。这些年,那些人的子孙在这块地上收了多少租金,盖了多少房子,现在都要吐出来。
判决下来的那天,县里的领导专门来看望妈妈。说是要把这片地规划成特色商业街,补偿款和开发权都归我们。妈妈想了想,决定自己开发,要把这条街打造成老字号一条街。
一年后的今天,老街改造完工了。那些老房子没拆,都修缮一新,开起了各色老字号铺子。我把超市搬进了一间老宅子,门口挂了块匾,上面写着”1952小卖铺”。
有人说,这地方要是早点拿回来,我和妈妈也不用吃这么多苦。可我总觉得,外婆选在这个时候把地契交给妈妈,是有她的道理。她用大半辈子等一个公道,就是不想让这份财产毁了一家人的情分。
如今,每到夜里,这条街上亮起老式的灯笼,墙上的老照片讲述着这里的故事。街坊们总爱聚在我店里唠嗑,说这条街的沧桑变迁。我泡着外婆生前最爱的茉莉花茶,听他们说着过去的事,就好像看到外婆坐在门口,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
每次我给妈妈倒茶,她总会愣愣地看着那个装茶叶的布包,好半天不说话。那个破布包,已经被妈妈锔补得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可她一直舍不得换。
那么,一个看似普通的布包,为什么能让母亲放下一切连夜离开?当年的土地纠纷,究竟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有人说外婆太固执,可如果换作是你,面对这份沉甸甸的家族责任,你又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