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世15年,妈妈变卖家产,背着我养了3个男骗子!
发布时间:2025-01-23 14:11 浏览量:11
我叫李逾男,今年26岁,山东滨州人。
大学毕业后,我和同学在济南做电商卖拖把。今天的生意仍然不好,一个顾客也没有,我闲着没事随手打开了老家的监控,想偷偷看下刘香萍在干什么。
刘香萍是我妈的名字,我之所以不直接给她打电话,是因为每次聊两句就会因为各种小事情吵起来。
从我记事起,她就常说我要是个男孩多好,不仅给我起名李逾男,还给我理短发,穿的衣服也是非黑即灰。那时候我又瘦又小,被小朋友们起外号叫“灰耗子。”
当时只是简单地讨厌自己的名字,可后来发生的事则让我们母女关系彻底撕裂。
8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晚上,我爸妈因为过年的饺子馅吵起来,吵到最凶的时候,爸爸直接摔门出去,我以为他会像往常一样,溜达一圈儿就回来。三个小时后,我却在医院的白布下见到了他。听警察说,是被醉酒的司机撞到桥下,后脑勺摔到石墩子上,当场死亡。
从那之后,我妈像蔫了的老黄瓜,整日活在愧疚和抑郁之中,而我对她的讨厌也不再伪装。
我们俩就像两只装满了玻璃碴子的塑料袋,不敢亲密却又在别别愣愣中相依为命。
直到我考上济南的大学,我妈很高兴,话也多起来,分别当天,她说要做一桌好菜再送我去学校,但我趁她出去买菜的功夫,自己偷偷去报道了。
毕业后,为了躲避我妈,我留在济南。虽说跟她关系不好,但每次刷到独居老人遇到危险的帖子,我总是很担心,想来想去,还是请人给我妈安装了监控。
现在监控镜头里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我猜测她大概是又把摄像头转向墙根,因为她不喜欢被摄像头盯着。正要关掉应用程序,监控那边却传来她温柔的声音:“怎么才来,饺子包好了……”
我一下子紧张起来,“包饺子”?这是我爸去世后,我们家的违禁词。
谁有这么大的面子,能让我妈放下18年的心结去包饺子?我越想越不对劲,连夜收拾东西,买了最早的车票回家。
到了家里,开门一看,收拾得倒是井井有条,好像和以前没什么不同,但冰箱里的半盘饺子,还是让我忍不住多想。
我去敲邻居家的门。邻居告诉我,我妈一大早就被一个小伙子接走了,看起来高高兴兴的。邻居揶揄一笑:“那小伙子跟你差不多大,你妈这些年一个人也不容易,有个人照顾是好事。”
看邻居颇有玩味的眼神,我心里憋着一股火,管邻居问了地址后匆忙打车赶过去。
目的地是个会场,正好有两个老太太在排队,我跟着混了进去,远远坐在后面。
台上的专家正卖力推销他们的羊奶粉,什么补钙,降三高……夸得跟仙丹似的。
我打量了一圈,我妈坐在最前面,旁边蹲着一个卷毛小伙子,大概20多岁的样子,头靠近我妈,正和我妈聊着什么,把她逗得笑容满面。
看着他们的亲密劲,我只觉得头嗡嗡直响,找老伴可以,找个小老伴也勉强可以,可你找个卖保健品的小老伴不是上赶着被宰吗?
“6880起订,延缓衰老焕发第二春。”台上的专家大着嗓门喊,老人们跟着了魔一样,纷纷起身排队。
我想穿过人群去找我妈,一个胖老太以为我要插队,胳膊一挡,把我排除在外,再一回神,我妈就不见了。
我默默地退出人群,报警。
大概过了七八分钟,警察来了。我从人群中走出来,把帽子一摘,“是我报的警。”
我把情况复述出来,还没说完,我妈就成了众矢之的。
“香萍,你闺女这么不懂事呢?人家专家说的都是实话。”
“你家不买,我们还要买呢。”
“这要是我闺女,我早就抽她了……”
我妈当时没说话。从派出所出来后,她黑着脸快步往前走,把我甩得老远。
到了家,我忍不住开口,“这饺子是你给那个人包的吗?他就是个骗子……”“你天天和他来往,别人怎么看你,风言风语的好听吗?”
我妈愣住了,嘴唇哆嗦几下,突然冲过来,端起饺子呼啦一下倒进了垃圾桶里。“小于从小没有妈,我给他包个饺子怎么了?”
“我还没有爸呢,当年你要是……”话刚出口,我就后悔了。
我妈浑身发抖,举起右手,但拿手终究没落下来。
片刻后,她僵直着后背走进主卧,重重地关上了门。
第二天我回了济南,走前我反复交代我妈不要再买保健品。
可没多久,物业给我打来电话:“你们家地下室怎么回事啊?一股恶臭,有好几个人都投诉了,你妈那边也联系不上……”
我吓得手机都没拿稳,脑子里一片空白。等反应过来,我给她打了几十个电话,没有一点音讯。我连夜赶回去,想起这几年对我妈的照顾太过敷衍,一路上愧疚又自责,几次泪崩。
等到了家,我直奔地下室,一股腐臭传来,也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灯坏了,我只能打着手机电筒查看。
我腿肚子都在打颤,正想原路返回,一个黑影窜出来,把我吓得尖叫一声,再用灯一照,竟然是一只猫。
我顺着猫窜出来的地方往前走,那里摆着几只死耗子,个头还挺大,那股味道就是它们散发出来的。我的心可算是放了下来。
两个小时后,我妈提着一包东西,哼着歌回家了。我问她地下室的事情,她轻巧地说已经卖给别人了。
我忍不住追问:“为什么要卖地下室?”
我妈不理我,打开书房的门,一屋的保健品映入眼帘,纳豆胶囊、鹿角灵芝、固体饮料……花花绿绿的,一箱箱一摞摞,从地面直接摞到了房顶,比开超市还热闹。
“卖地下室就为了买这些?又是那个叫小于的是不是?我找他去。”我使劲锤旁边的箱子泄愤,结果呼啦一下掉下来两个,正好砸到我的头上,是熊胆粉。
“摔坏了,摔坏了,花了好几千呢。”我妈心疼地捡起熊胆粉,抱在怀里,“小于早就辞职不干了,这是小张和小李推荐给我的新产品。”
我捏紧拳头,是啊,除了小于,还有小张,小李,小王……
这一晚上,我都没怎么睡着,在网上查了一遍,我妈这样的老年人不在少数,想通过劝说让他们醒悟可能性非常小。
这时,我搜到了一个博主,为了劝自己的奶奶,她建立假的营养账号,其实是引导老年人正确面对健康,掌握正确的医疗知识,我决定效仿她,以身入局。
第二天早上,我跟公司请了10天的假,搬到同学租住的房子里,开始筹划这一切。
我建了一个小群,把相熟的同学,朋友都拉进来,告诉大家建群是为了阻止老年人购买无效保健品,建立正确的健康理念。
大家一听,群里就炸了锅,有个朋友说他爷爷买了很多阴阳魂魄丹、鹿鞭牡蛎片,自己房间放不下,就放他房间,结果被第一次上门的岳母看到,女朋友马上和他分了手。
另一个朋友说,她爸喜欢买保健紫砂壶,2000一把,一下买了5把,朋友劝她爸,她爸赌气第二天又买了3把,吓得她再也不敢管了。
……
朋友们大吐苦水,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我接着建了一个大群,让大家把周围经常买保健品的老人们都拉了进来。
为了贴近保健品的宣传方式,我在大群里面分享一些老年人能接受的保健知识,比如:怎么煮鸡蛋最健康?橘子皮泡水到底有没有用?
然而,这些内容发出去后并没有得到多少反馈,于是我加上了老年人喜欢的表达方式:震惊!这样吃煮鸡蛋容易猝死;橘子皮泡水让他白发变青丝;影响老年人长寿的罪魁祸首居然是它……
夸张、偏激的表达方式终于引起老年人的关注,大家在群里纷纷留言,我妈还和两个老太太按照我推荐的方式,用米粥煮鸡蛋,发在群里分享。
这样还不够,我又建立了公众号,每天发一篇文章在公众号里面,可发了三天后,阅读量很低。
就在我纳闷时,群里的聊天给了我答案。
“你们不讲座吗?我眼睛不好,看东西费劲,还是讲座来得实在。”
“对,如果没有讲座,怎么相信你们?”
我终于明白,我们可以上网获得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可老年人获得知识的方式非常有限。
我决定仿照那些卖保健品的片子,照葫芦画瓢,把线下讲座办起来。
讲师由我担任,再找6个在校大学生作为服务人员——这样,草台班子拉起来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都不熟悉保健品的讲座流程。
我想到了小于。前几天我还在夜市见过他,当时他在夜市卖炒面。
晚上我来到夜市,小于正戴着帽子、系着围裙,在灶前掂着大勺,锅里的豆芽、韭菜上下翻飞。
等他炒完面,我赶紧说想让他帮忙,没想到他听完直接答应了。
小于说:“我虽然干过这一行,但不代表我没有良心,当初我也是迫不得已。”
小于211毕业,毕业那会他爸爸刚做完心脏手术,欠了10多万外债,小于想尽快还债,可当时刚毕业的大学生月工资只有3000-4000块钱。后来,他进了一家保健品公司,对方承诺月工资8000以上,上不封顶。
为了还债,小于入错了行,然而戏剧的是,他在外介绍老年人买保健品,300公里外他的老家,做完心脏手术后的小于爸爸也被别人忽悠,花了5万多买了一堆保健品。
“是不是有点现世报?”小于苦笑。我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了几句。
有了小于的帮忙,一切顺利了很多,接下来我们开始找场地,考虑到房租不便宜,最后选在高中同学家的废弃厂房里。
厂房挺大,稍微收拾布置一下也说得过去,唯一的毛病就是太远,需要坐8路倒32路坐到底站。我试着把讲座邀请函发在群里,老年人一听到地址就炸了锅。
“这是去取经吗,也太远了,万一被骗了怎么办?”
“对,那么远,万一出点事,孩子们得多着急。”
“我闺女还在外地,我不能给她添麻烦,让她来回折腾……”我妈也在群里发语音吐露心声。
听到这儿我心里涌上一阵暖流。可我的感动没超过两秒,我妈紧接着又发了一条。
“发鸡蛋吗?发鸡蛋我就去,组团去。”
没办法,我当即在群里宣布,只要参加,现场发2斤鸡蛋。这下大家来了劲儿,纷纷报名参加。
接下来我开始备课,找了当医生的朋友,准备了基本的医疗保健知识和突发紧急病情的应急处理方案,又在家里反复演练,希望讲座那天可以完美发挥。
开讲座那天,我特意化了个熟龄妆,穿上带闪片的上衣,戴了一顶帽子,打扮成和原来完全不一样的风格,目的就是不能让我妈认出来。
第一个来的是一个胖老太太,身后跟着一个蔫巴巴的老头,看起来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胖老太太一来就开始质疑:“这里不光偏僻,这太简陋了,这公司好像没啥实力。”
“这样的公司能卖好的产品吗?”又来了几个老头老太太,他们嘟囔着就要走,幸好几个大学生人美嘴甜,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地喊,算是拉住了他们。
我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资料,推了推眼镜,开始演出。
讲了没多久,老人们就开始交头接耳,“这怎么和其他讲座不太一样啊?”
“怎么不宣传他们的产品?”
“这个专家太年轻了吧,有点底气不足。”
我立刻加大音量,在讲到保健和保健品的关系,医疗和保健的区别时,台下的一个老人直接问:“专家,你们的产品是什么,怎么看不到?”
我刚想解释,可后脑勺一凉,我疑惑地一摸脑袋,坏了,帽子掉了。
我赶紧捡起地上的帽子胡乱戴上,“最近头部刚做了手术,不能见风。”
可能因为我太紧张,帽子戴歪了,惹得台下热闹起来。
“什么手术,在哪个医院做的?”
“手术后有没有用羊奶粉,壮骨粉……”
我立马接话:“并不是所有的病症都适合用保健品。保健品只能保健,不能治病。如果代替药物,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还会加重病情……”
我讲得起劲,第二排的靠窗位置却射出两道寒光,有双眼睛一直盯着我不放,我知道,那是我妈。刚才帽子掉地上,她一定认出了我。我暗自祈祷她不要揭穿我。
“那老年人该怎么保养身体?”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嗓子。
“对,怎么保养,等着吃药吗?”老人们跟着起哄。
我使劲吸了一口气:“当然是合理的膳食和运动,再多的保健品也不如食补,再好的保健品也不如运动。如果真生了病,还是要去医院。”
“是药三分毒,药能少吃就少吃。”一个瘦老太太站起来反驳我,说着还得意地往周围看一圈,“我把降压药换成灵芝粉2天了,看这精神头。”
“三天有啥了不起,我家老张都5天没吃降压药了,比你还精神呢。”胖老太不服输地看向自家老头,她旁边的老头一脸疲态,昏昏欲睡。
我赶紧提醒:“阿姨,药物不能突然停掉,除非去看过医生。”我怕出事,让志愿者去帮老头测个血压。
胖老太太胖胳膊一挡:“不用,老张好着呢。这是老张和病毒的决战时刻,别影响我们的战斗。”
“量个血压放心,健康最重要。”我坚持。
胖老太太嗓门高了起来:“我们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
就在这时,小于推门进来,他一出现,大家目光齐刷刷看过去,像看到了救星,马上围了上去。
小于寒暄过后走上台,把从学校毕业后被忽悠卖保健品,怎么忽悠老年人,怎么签单,怎么提成,尽其所能地讲了出来,还把父亲买5万多保健品的事也告诉大家,除了口述,他还拿出了手机里保存的部分聊天记录进行投屏,在证据面前,全场一片寂静。
小于接着说:“我知道你们都不差钱,买了很多保健品,认识了咱们这一帮卖保健品的孙子。其实你们买保健品也不是单纯为了效果,也是因为看到咱们就想起自己的儿子孙子,对不对?”
“唉,我儿子两年没回来了,他都忘了我了。”胖老太太哽咽。
“我儿子倒是离着不远,可他嫌我唠叨。”另一个太太叹了口气。
“老张这是怎么了,怎么一直趴着。”有人喊了一嗓子,胖老太太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老张,被那苍白的脸色吓到,嗷地一嗓子哭了:“快打120……”
我赶紧打了电话,在一阵喧闹中,救护车来了,随车来的医生听到胖老太太的叙述后,直接火了,“胆子真大,随便停药,不要命了?”
看着远走的120,瘦老太太扔下一句话也打车走了:“我也得去医院检查,我停了两天药了,有病还是得去医院。”
这场讲座就在一片混乱中结束了。
晚上回到家,我正发愁怎么开口跟我妈解释这一出闹剧。我妈见了我,啥都没说,把我拽到沙发旁边坐下,扒拉着我的脑袋看,“做的什么手术?怎么回来都不说。”
我尴尬地直起身子,离她远了点,“都是我现场胡说的,就是想劝你们别盲目买保健品,钱花了,还对身体没有好处。”
“唉 。”我妈叹了一口气,苦笑:“其实我也真挺怕死的。”
我生硬地安慰道:“怕死不丢人,人都希望自己长寿。”
“你爸死了,如果我也死了,就剩你自己了。你工作又不稳定,我就想着多活几年,退休工资还能补贴你点。”我妈说着低下了头,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
我心里被堵住,话里带刺地问:“你关心我干什么?你不是嫌弃我是女孩?
我妈摇了摇头,“我们最早给你起的名是李语喃,结果你小时候又瘦又小,你爷爷奶奶重男轻女,说我生不出‘带把的’,邻居男孩也经常欺负你。我一赌气就给你改成了李逾男,把你打扮成男孩,想让你将来一定超过他们,现在想想是我错了。”
我妈说着起身从冰箱里拿出一盆肉馅,开始和面,“难得你在,今天咱家包饺子,还是吃芹菜肉的,多放姜,你跟你爸都喜欢……”
话音刚落,我看见妈妈拂袖抹了下眼睛。
而我的眼泪早已经糊住了双眼。
原来,我的怨和恨,始终是我一个人的心结,她从没有讨厌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