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这些创意寒假作业让“五育”花开、年味更浓!
发布时间:2025-01-24 19:37 浏览量:8
寒假
作为学生成长的“蛰伏期”
是积蓄能量、蜕变升华的
宝贵时段
为助力学生在假期
张弛有度、全面发展
我省各地中小学校别出心裁
花样打卡首个“非遗”春节
让学习更有趣
让年味更浓
创意寒假作业让“五育”花开、年味更浓
“哇!终于放假了!看我捏一个‘非遗’泥塑蛇来庆祝今年首个‘非遗’春节。”“假期里我跟着妈妈一起学做花馍。”“我跟着奶奶剪窗花。”……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省各地中小学校开始进入寒假模式,不少学生开始了创意寒假作业打卡。
“相比于书面作业,学生更喜欢泥塑、剪纸等具有实践性的作业。”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教师李箫影在采访中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得益于我省近年来对“双减”政策和“五育”并举的有效落实,学生的幸福感和快乐指数明显增强。
小作业彰显教育大改革。今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还是首个“非遗”春节。值此教育改革发展关键时刻,我省教育系统又是如何布局、如何落实,让首个“非遗”春节过得有滋有味?且随教育时报记者一起感受——
从作业小切口入手,推动教育大改革,让“双减”落地、“五育”花开
“之前总是催着孩子快去写作业,现在成了孩子拉着我一起做作业。”寒假来临,面对孩子的作业,灵宝市第三小学学生杜思妍的家长这样说。“此次寒假作业,我们摒弃了以往书面作业为主、实践作业为辅的做法,布置了以走进传统文化、关注家乡‘非遗’为主题的实践类作业,引导孩子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学习。”灵宝市第三小学校长马晓春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这些改变得益于“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同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学校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随后,我省相继印发《河南省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文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作业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
为让教师更清晰明了地落实“双减”和作业管理等相关文件精神,省教育厅还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15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科学指导义务教育阶段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专业水平,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压减重复性作业,减少日常考试测试频次,强化核心素养培育。
“接下来,我省将以更切实的行动、更具温度的举措,结合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各项行动,让‘双减’更接地气。”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说。
从宏观政策部署到微观作业安排,形成连贯的教育改革实践链条,让教育回归本质在教育强国建设的道路上,“双减”与“五育”并举是相辅相成的重要举措。为充分落实“双减”与“五育”并举要求,今年寒假,我省多地发布通知,对各中小学的寒假作业做出了细致规定。
郑州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要统筹假期作业总量,调控作业结构,创新作业类型,合理布置书面、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等不同类型作业,更好发挥作业育人效能。
周口市教体局印发通知,明确提出各中小学校要切实做好寒假作业总量统筹,确保学生有充分自主安排寒假活动的时间。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业水平差异,科学设计寒假作业,提倡布置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增强体质健康、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活动性、体验性、探究性作业。
南阳市教育局印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新乡、焦作、许昌、济源等地也对学生寒假作业做出具体要求。
此外,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我省各地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利用寒假组织学科类培训,切实加大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查处力度。严禁学校将校舍租借给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用于开办补习班、培训班,任何学校和老师都不得组织或者诱导学生到民办培训机构进行补课、培训等。
从作业总量控制、类型创新到严禁违规补课、培训,这些要求不仅是对学生学业负担的合理调控,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寒假期间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发展个人兴趣,提升综合素质,真正实现“五育”并举。
同时,这也是全省上下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积极践行。从宏观政策部署到微观的寒假作业安排,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教育改革实践链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假期中实现全面发展,也为整个教育生态的优化奠定了基础,让教育回归本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提升。
从“非遗”文化中汲取智慧,我省各地中小学校创意寒假作业让年味更浓
今年,结合首个“非遗”春节,我省不少学校别出心裁,布置了众多含有“非遗”元素的创意作业,让学生在假期中既能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又能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郑州市航空港区护航路小学发起“寻找春节里身边的‘非遗’文化”实践活动倡议,让学生参与身边春节传统习俗,如办年货、扫尘、贴春联、写福字、拓字、做花灯等,通过拍照、录像或作品呈现等形式记录2025年的春节美好记忆,获得师生家长一致好评。该校五(4)班学生党政权的妈妈说:“学校的这些实践作业非常有意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春节的历史与文化,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走进春节,解锁‘非遗’里的年味密码”为项目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希望孩子们通过活动的积极参与,深切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记录成长道路上的点滴美好。
焦作市山阳区焦东路小学安排学生剪窗花,让孩子们在一刀一剪间雕琢出传统韵味,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锻炼动手能力;安排学生做花馍,则让孩子跟着长辈学习这一传统美食技艺,了解其背后承载的美好寓意,还能增进亲子间的互动。此外,学校还发起寻味中国年Vlog征集,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春节期间的习俗、美食等,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创作能力。
安阳市盘庚小学为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年俗作业,如做年夜饭、创意手工等,将新春氛围及年俗文化教育融入学生作业。许多学生家长表示:如此新颖且贴近生活和学生兴趣的作业形式,不仅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更让孩子在家懂事了,今年的年味更浓了。
春节民俗自选作业、“非遗”春节活动大调查、春节里的“非遗”文化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双减”落在实处,让“五育”并举的种子开花结果。在建设教育强国的道路上,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推进和落实,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喜
讯
通
知
获得1月17日“新春大礼包”的25位幸运读者:
1.快乐行走
2.凡人微光
3.虹艳
4.亭亭玉立
5.老牛
6.时光你好
7.赵东艳
8.许小兰
9.玫瑰物语
10.沧浪居士
11.阿魁
12.Doris
13.小沫
14.裴凌霄
15.就镁拍
16.大圣
17.睡不醒的小皇犬
18.刘远
19.葛广超
20.最初的梦想
21.常想一二
22.雪灵
23.孙小圣
24.贺鸣
25.青青子
作者: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教育时报记者 侯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