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我给妈妈1000给婆婆5000,妈妈说:以和为贵

发布时间:2025-01-26 08:18  浏览量:11

文/优雅豆豆 素材/张聪慧

(故事源于生活,有改编,为方便阅读采用第一人称讲述,已申请全网自动维权)

妈妈没有退休工资,婆婆每月退休工资3000。妈妈帮我带娃3年,婆婆帮我带娃一个月。如今每年过年,我给妈妈1000给婆婆5000。别人都感觉好奇,我说:两个妈妈都开心就行。

我出生在小县城,大学毕业留在城市,稀里糊涂认识了同为老乡的老公,老公家在农村,我们毕业留在同一个城市,说着同样的家乡话,有着相似的老家回忆,因为聊得来,毕业3年年后,不顾家人反对我们结婚了。

家人反对的原因是,他家在农村,条件差一点。我坚持的理由是,我们在城市发展,不会回农村。

婚后,我们过年过节一起会回双方父母家,我突然发现两个家庭不同的观念,不同的习惯,确实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婆婆的重男轻女,对小姑子的不疼爱,让我对小姑子多了一些偏爱,熟悉之后,小姑子跟我抱怨说:“妈从小就最偏心我哥,肯定对你比对我好。”

“哪有妈不疼自己闺女的。”我虽然嘴上安慰小姑子,但心里明白小姑子的委屈,所以平时我会对小姑子好一些,给她买点衣服化妆品啥的,毕竟在这个家,除了老公,我唯一能敞开心扉的就是小姑子。

婆婆比较爱面子,喜欢小姑子和老公孝敬她,小姑子买了衣服她总爱穿着去左邻右舍转一圈,老公给她买的手机,她见人就说。

婆婆也算是个有福之人,年轻时有幸在镇上有一份工作,如今安稳退休,每月有3000左右退休工资。

老家悠闲的生活过得,一提到让婆婆去城市带孩子,婆婆就不说话。后来孩子出生,婆婆一看是女孩,去城市帮忙一个月,出了月子着急慌张就回老家了。

无奈,我喊上娘家妈妈来帮忙。小姑子说:“嫂子,想开点,爸妈健健康康不给我们添麻烦,也算是帮我们了,其他的她不愿帮我们就算了,这些年我也是这样安慰自己的。”

小姑子的开导,让我敞亮很多,幸好还有娘家妈妈帮我,也算是万幸。那是结婚第一年,娘家妈妈帮了我大半年,我每月给她3000。

妈妈原本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要了我和弟弟两个孩子,把工作弄丢了,所以退休年龄却没有退休工资。那会娘家弟弟还上学,我多少得帮妈妈减轻点压力。

那年过年前,我和妈妈在收拾东西,打算一起回老家。妈妈说:“回去给婆婆买点东西,大过年的,还是结婚第一年,该孝敬一下老人。”

“行,我给妈和婆婆各1000,你们自己买东西吧,我也不知道婆婆喜欢啥。”我对妈妈说。

“不用给我,你每个月不是都给过了,我有钱花。”妈妈边收拾东西边说。

把妈妈送回老家,我给她1000元,然后就和老公回婆婆家了。

到家婆婆出门迎接我们,帮我们拿东西,进屋就给我们展示她为过年准备的一切。

“今年我买了很多好吃的,前两天闺女也送来不少。”婆婆笑着说着。

吃过饭,我给婆婆1000元,对她说:“妈,给你个零花钱,也不知道你喜欢啥,你自己想买啥拿着买。”

婆婆左手拿着钱,右手大拇指和二拇指很自然的捏了一下钱的厚度,微微一笑说:“昨天闺女也给我送钱了,每年一过小年,闺女准给我送钱。”

“我妹这些年不少孝敬你,比我孝顺,这几年我攒钱买房,没怎么给过你钱,今年还是你儿媳妇主动说给你钱呢。”老公在旁边说。

“是勒是勒,闺女养这么大,可不得孝敬我。”婆婆提起小姑子,一副自豪的表情。

“昨天她给我拿了5000,她说今年生意比往年好,多给我点。”婆婆凑近对老公说,看得出来她很开心。

我看看婆婆手里拿的1000元,突然觉得有些尴尬。

后来的几天,在亲戚面前,婆婆只说小姑子给她拿多少钱,说到我们就说:他们这几年攒钱买房子呢。

“妈肯定嫌我们给的少了,明年我们也给5000吧,跟妹妹保持一致。”老公说。

我没有回答他,回娘家的时候,我跟妈妈说了,妈妈说:“应该给5000,妹妹都给5000了,你们当哥嫂的才给1000不合适。”

“可是,我们给你也是1000啊,你都没意见。”我心里感觉委屈。

“那你每月不还给我3000呢,比给你婆婆的多呢。”妈妈说。

“那是你帮我们带孩子的辛苦费啊。”我说。

“可是,老人也许不这样想呢,她或许觉得你孝敬我的多,老人都要面子的,女儿都给5000,儿子儿媳才给1000,她说出去怕别人笑话她呢。都是自己老人,以后你们需要用钱,她还不是要贴补你们,想开点,老人心里舒坦过得开心身体好,就是你们的福气,一家人以和为贵。”妈妈说。

为了家庭合睦,为了公婆心里更舒坦,第二年开始,我和老公给婆婆5000元,至于妈妈,她只拿1000。她说:“我天天在闺女家吃住,还有工资拿,不要那么多,你们留着养孩子用。”

闺蜜之间讨论过年给爸妈公婆钱的事,我把这个经历说了,闺蜜说:“还是亲妈疼女儿,一心想着让你们一家生活更好,还劝你对公婆好。”

是的,没结婚前,妈妈呵护我们照顾我们。结婚后,妈妈时刻顾及我的小家,依旧为我着想。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妈妈何尝不是女儿的依赖呢?以和为贵,我永远记着妈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