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陪读妈妈聊了三个小时,对澳洲教育祛魅了

发布时间:2025-01-25 18:58  浏览量:5

01

首先,澳洲入学卷。

尤其是男孩,难以想象的难。上学必须要提前排队。

其他国家也排队,比如新加坡,中国爹妈最喜欢的UWC,不少家庭都是提前三年做准备,为了中途插班可以录,被无良的朋友和中介骗走十几万的大有人在。

不过,能被骗到也就意味着至少还有学位。

不像澳洲,如果一个男孩想上好一点儿的私立学校,爹妈至少要提前6年排队,也就是说,还没进小学在幼儿园就开始排初中,这样等到7年级才可能有机会进目标校。

然而这都不算最顶尖的学校,真正牛逼的男校,爹妈都是拿着出生纸就开始给小孩排队。不然的话,要么拼基因,小孩天赋异禀能拿奖学金;要么拼爹,家长掏得出50万澳币捐一个学位。

和一个澳洲妈妈闲聊,她看着我们家姐弟俩说,姐姐还有机会到澳洲读书,女孩排个一年半就能排到,但弟弟已经8岁就没什么机会。

我不理解,问她为什么一定要卷私校,难道没有其他学校可以选?

她说,基本不会选。

早期技术移民过来澳洲的家长比较多选公立,然后把精英公立卷起来了非常狼性,不适合普娃的均衡发展;普校华人家长不愿去,觉得里面三教九流,怕青春期的小孩被带坏。

所以,现在赴澳的中国家庭都送小孩读私立。

不过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这个妈妈可能都不知道。

在澳洲升学是没有统考的,学校自主命题考核学生学业水平,这导致一个问题:大学录取没办法分辨学生强弱。

那,要怎么评估一个学生是否够格拿offer呢?只能靠教育局对学校打分评估。

以维州为例,教育局会对学校定期做评估观察考试难度,然后加权换算评估分数。比如,私校难度高,最后学生评估分数换算就高,80分对应90分;而公校课业简单评估就会被打低分,人人考90多分也没用,最后可能就换算成70分。

对学霸来说,读公校就变得很吃亏,明明智商和努力都不缺,升学被学校评估拖了后腿——

私立基本50%的小孩可以进墨大,但换到公立,半数能升大学都算好学校。

一生好强的中国家长接受不了带娃跑到澳洲还读个菜校,所以掏钱铺路卷私校就变成了一种众人的选择。

然而,他们越卷,澳洲私校就越难进。

加上本来澳洲人就多,光墨尔本一个城市人口就超过600万(比新西兰全境的人还多),优质教育资源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变得好稀薄,最后只能你争我夺。

02

除了入学卷,进了学校更加卷。

只不过这种卷,跟国内的卷还不大一样。国内你只需要卷成绩,澳洲还要卷艺术卷体育卷音乐。没有个突出的特长只知道学习,会被同学看不起。

学校的丰富资源也享受不到。

私校一年收三五万刀的学费,最大优势就是要啥有啥:体育有各种类型的运动社团,每周末都组队拉出去打比赛;玩音乐有5、6个level的乐团,从爵士、交响乐到合唱;如果能搞得动竞赛,学校可以给你配个老师一对一…

只不过不过,虽然他们提供了丰富资源但不主动分配,学生要按需求自己选。

如果一个小孩只会念书,艺体美都玩不转,那就意味着私校资源跟你无关,二三十万的学费打了水漂。

甚至连个朋友都交不到。同学都有自己的圈子,你家小孩跟游离生物一样,难以融入。

所以澳洲的中国家长拼命卷,卷学业卷理科,中国娃的优势不能放弃;还要卷体育卷音乐,外国小孩有啥我们要有啥。

不仅要有,还要单项特长具有碾压优势。

拿乐团来说,资源不同的level不同的难度等级,想进好一点的拼完才华拼努力,校内老师教了,校外继续请老师上课。

很有意思,外国人的思维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而中国家长想的永远是「消除一切教育短板」。

当然还有一个理由:优质中学挤破头。

要是小孩有一点长处,比如学术很棒、音乐很棒或体育很棒,学校都会破格让你进。这让中国爹妈卷得更有目标感,欲罢不能。

03

虽然澳洲做家长很卷,但据说小孩在校状态是松弛的。

一方面,金钱铺路已经把他们送进好学校,站在比较高起点上只要自己不摆烂,基本能躺进澳洲八大,升学完全不焦虑。

另一方面发挥优势的地方多。不像国内只有成绩好才算优等生,被老师同学高看一眼,在澳洲学术普通一点儿不耽误升学拿奖,甚至可能更好。

这在国内不可能。

1342万的高考生不拼分数拼德智体美,怎么拼?只能用分数给小孩的智商和努力划分等级,决定你到底是进清北、985、211还是其它学校…

国外你游泳玩乐团,都有机会进顶尖大学。

两者这样一比较,就让你觉得国内的卷毫无意义——

姐姐潜水班上有个研究生小哥,国内一路学霸。

在一个教育很卷的城市排名前三的小学毕业,中考640多分考上了市里排名第一的高中,结果高二刷题考试卷不动了,学力耗尽心态崩了,非要到澳洲读书。

申请了一年预科,跳过高考直接进了墨大,现在在读研究生。

同样是潜水班的小孩,按部就班澳洲读中小学,吹拉弹唱户外运动一点没耽误,最后学术成绩中上水平吧,进墨大也非常轻松。

国内卷了十年,和后者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所以,在国内卷生卷死,搞得小孩小学就抑郁了,到底为什么?

只不过,即便知道这些真相,也没有几个中国父母放得下,他们已经习惯把小孩的人生用教育计划塞满,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觉空虚无比。

想带娃到澳洲读书,最后还是拼爹拼妈——

家里有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小孩读澳洲私校的几十万学费,以及数倍于国内的生活开销?

是不是可以可以有全职妈妈跑到澳洲陪读?不仅照顾衣食住行,还要帮小孩规划学业、课外班接送…

还有一点,朋友特别强调澳洲学校有霸凌文化,不陪读爹妈怎么放心得下?

综上所述,

我觉得中小学的孩子不建议到澳洲上学,新西兰比澳洲要松弛安全很多,读到10年级甚至大学,赴澳读书是最佳时机,因为名校林立、经济蓬勃,就业机会遍地,生活和国内无缝对接…

标签: 陪读 澳洲 祛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