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最大的感慨是,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的教育,真是一天一地
发布时间:2025-02-05 09:54 浏览量:2
我是一个妈妈,自从当了妈妈,一门心思研究教育。
第一次当妈妈,小心翼翼,如何养育孩子,孩子的心理发展、行为发展、细节成长等等,自己领略不到的,就积极从书里找答案。
原来最不喜欢心理学,自从有了孩子以后,积极探索心理学,读了不少国外心理学大师的书,深度探究阿德勒。
另外,自从孩子上学以后,孩子从家庭环境进入到集体环境,成为另外一个样子,面临新的成长问题,积极跟老师沟通探讨。
除此之外,还会跟家长互动,通过其他孩子的口侧面了解孩子的社交。
阅读、数理、英语,一直是在生活中见缝插针,让孩子多一点了解和接触。
这是我的状态,也是身边其他家长的状态,大家都是在工作之余积极探讨教育问题,希望孩子朝着更健康更阳光更积极的方向成长。
春节回老家,走亲戚,接触了平时比较少接触的人群。
农村孩子的教育上了热搜。
原本我以为只是自己老家的孩子如此,没想到网上晒出的如出一辙。
每个孩子都拿着手机,亲戚来了也不怎么理会,一头扎进手机里。
实话说,这个画面看着真的挺震撼的。
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每个孩子都窝在那里玩手机。
这是让人感到极度震撼的画面,而这在农村似乎很常见,可以说是大多数。
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为什么呈现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画面?
主要还是跟大环境,以及父母有直接的关系。
问了一些亲戚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回答基本一致:什么教育不教育的,养大了就行,孩子太调皮了,给一部手机,孩子就安静,不用烦家长,孩子从手机上能学不少东西呢,别看3岁这么小,手机玩的比我还溜。
在农村,带孩子的大多数都是老人,也有一些是妈妈自己带,家里孩子至少有一个(基本都要二胎,不要二胎的是少数),手机确实解决了孩子调皮的大问题,不用上跳下蹿了。
殊不知,因为孩子心智不够成熟,很难自我控制,很容易上手机上瘾。
老人带孩子,心力跟不上,手机的确解决了很多问题。
主要还是家长们没有意识到手机的危害性。
大家的观念不一样,面临的大环境和问题也不一样,所以教育的意义就不一样。
在农村,不可能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去放在一个孩子的教育上,做太多幼儿启蒙,有这个时间,不如多生俩孩子。
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抨击农村的教育,的确是未来的方向不一样。
读书无用论,这些年在农村越来越流行。
农村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地方,一切看向结果,孩子读书的家庭,越来越好,不用别人去解释,这个的确的家庭都会向读书看齐。
如果读书的家庭,现在过得不太好,比如说儿子35岁了,依然漂泊,没有结婚,没有家庭,那这个地区的人就会说“读书读傻了,读书无用,读书误家”。
他们只看现实结果,论调于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农村,很多家庭认为过多关注一个孩子,不如多生几个孩子,也是农村实践出来的道理,在农村依然奉行多子多福的老理。
这跟他们的生存方式、大环境、面临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准确来说具有因果的关系。
有人问我什么时候要二胎,我是真的发憷,通常会连忙摇头:“不要了,不要了,一个就够了。”
这是真心话,养育一个孩子,放弃了好工作,放弃了高薪水,放弃了自己的职业,过去的6年,没有自己的时间,全部都是围绕孩子转,完全以孩子为中心,连自己喜欢的书都没时间看,改成看对教育有意义的书籍。
人生有几个6年啊!
养一个孩子,对我来说放弃太多。
在农村的亲戚就会觉得我有问题,她们会觉得说孩子不是这么养的,给口饭给点吃的,就行了,给老人养,一个也是带,两个也是带,孩子才是最大的资本。
没有必要辩驳,因为双方的处境不一样,心态不一样,将来要面临的问题不一样。
虽说如此,但是还是想要提醒一下生活在农村的家长,手机不要过早让孩子接触,哪怕孩子上跳下蹿不省心,也多费电心思看护着。
手机的信息模式,是“直接给予”,长期刷手机,对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来说,不利于大脑发育。
而且信息安全性也不能保证。
另外严重损害视力、身体健康。
手机还是不要给孩子当玩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