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父攒下八十万,妈妈去世那晚他说:这些年我一直在替你攒嫁妆!

发布时间:2025-02-05 10:55  浏览量:11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里,有一个”继父”的故事,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我叫李小满,今年35岁,是县城一家小超市的老板。1995年,我12岁那年,妈妈改嫁给了继父王长河。他是县水泥厂的普通工人,每天起早贪黑,沉默寡言,一个月工资只有870元。

记得他第一次来我家时,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站在门口局促地搓着手。那时我正在院子里写作业,抬头看见这个陌生男人,心里满是抵触。妈妈拉着我的手说:“这是王叔叔。”我扭过头,把脸埋进书本里。

王长河从不买新衣服。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穿着那件补了又补的工装去上班。妈妈常说他太抠门,他就笑笑,继续穿着那件快褪色的衣服。每天中午,其他工人都去食堂,他就从破旧的饭盒里掏出两个馒头,就着咸菜吃完。

那时候,我们住在县城边上的老房子里。房子是妈妈的,一共两间正房,一间厢房。王长河主动住进了厢房,说是怕打扰我学习。每天晚上,我都能听见他轻手轻脚地走动,生怕吵醒我们。

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我发着高烧。王长河二话不说,背着我走了五里地去县医院。那天晚上他一直守在我床边,用粗糙的大手给我擦汗。第二天早上,我看见他的工装上有了一片油渍,应该是趴在床边睡着时蹭上的。

每个月发工资那天,王长河都会把钱交给妈妈,自己只留下50元。这50元还要分成两份,一份买他的咸菜和馒头,另一份偷偷塞给我当零花钱。有时我看见他工装口袋里露出的工资条,上面写着870元。

1998年,我考上了省城的大学。那天收到录取通知书,王长河破天荒地在厂里请了半天假,骑着他的二八大杠带我去照相馆拍了张照片。照片里,他站得笔直,脸上带着少有的笑容。妈妈说,这是她第一次看见王长河笑得这么开心。

为了我的学费,王长河开始主动申请加班。每天下班后,他就去帮别的工人清理设备,一干就是到晚上十点。那时候,我经常在宿舍收到他寄来的钱,信封里总会夹着一张字条:“天冷了,多添件衣服。”

2008年我结婚,亲戚们都在背后议论,说王长河这个继父抠门,肯定不会给我准备像样的嫁妆。我也这么想,毕竟这些年来,我从没见他买过什么值钱的东西。结婚前一天,我整理自己的房间,发现墙角有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沓沓发黄的存折。

那些存折是王长河的,最早的一本从1995年就开始记录,每个月都存500元。我翻看着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手开始颤抖。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有时连续几个月都是一样的数字,从不间断。

2015年春天,妈妈查出了癌症晚期。王长河二话不说,把自己的那套老房子卖了。那是他唯一的家产,是他父母留给他的。卖房子那天,他穿着那件褪色的工装,签完合同后直接去了医院。

那段时间,王长河请了长假在医院照顾妈妈。他白天给妈妈擦身子、喂饭,晚上就睡在病床边的小板凳上。医院的护士都说,从没见过这么尽心的继父。妈妈总是虚弱地看着他,眼里含着泪水。

妈妈最后的日子里,总是握着我的手说:“小满啊,以后你要好好的。”我知道她是在担心我的未来。村里人都说,等妈妈走了,继父肯定会改嫁,会独吞妈妈的保险赔偿金。我也这么想过,毕竟他只是个继父。

2018年冬天,妈妈走了。那天晚上特别冷,医院的走廊里静悄悄的。王长河坐在太平间外面的长椅上,掏出一个破旧的帆布包,从里面拿出一沓存折。他的手在颤抖,声音也在发抖:“小满,这些年我一直在存钱,存了80万。”

我接过那些存折,发现每本存折的第一页都写着同样的字:“小满的嫁妆”。原来,从1995年开始,他就给我存嫁妆钱。工资870元,他每个月坚持存500元,从不间断。那些省下的钱,全都记在这一本本发黄的存折里。

“当年答应你妈要照顾好你,这是我的承诺。”王长河低着头说,“这些年,我一直在履行这个承诺。”

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年王长河一直偷偷保存着我的照片。从我12岁上初中,到18岁高考,再到23岁工作,35岁结婚。每张照片背后都写着日期,有时还会写上几句话:“今天小满考了全班第一”,“小满参加了学校的演出”,“小满大学毕业了”。

邻居告诉我,有一次王长河喝醉了,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给我攒够嫁妆。他说,一个继父,不能让继女输在起跑线上。那些年,他默默存钱,从不和任何人提起。

去年,王长河查出了肺气肿。医生说需要住院治疗,但他死活不肯花那笔钱。我拿着存折去医院,他却坚持说这是”承诺”,这钱一分都不能动。

现在,王长河还在坚持去水泥厂上班。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穿着那件补了又补的工装,带着他的旧饭盒。日子还是那么简单,除了头发白了很多,好像什么都没变。

那么,你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些承诺比亲情更重要?一个继父,为什么要用二十三年的时间,去完成一个不被看好的承诺?或者说,这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到底是亲情,还是一个人默默付出的那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