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躺平了,为什么疗愈师说要先疗愈妈妈? - 疗愈师课程分享

发布时间:2025-02-06 16:13  浏览量:3

最近,一位疗愈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孩子妈妈也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在接触众多躺平、厌学、休学、抑郁焦虑的青少年案例中,张超老师在强迫症患者不要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一定要学会走出去-光之源教育,挖根疗愈,疗愈师培训,疗愈师课程,疗愈师,疗愈-广东光之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也说过,发现一个重要现象:最大的挑战不在孩子身上,也不在疗愈师这里,而在于家长,特别是妈妈。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分享一个真实的疗愈案例,大家就明白了。

这是一个让人心疼的故事。在新手疗愈师为什么越学越迷茫?资深疗愈师导师揭秘真相-光之源教育,挖根疗愈,疗愈师培训,疗愈师课程,疗愈师,疗愈-广东光之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说过,一位妈妈来访时说,孩子休学已经一年多了。本想着陪伴孩子度过难关,没想到不仅没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自己反而陷入了抑郁:不能出门、无法与人沟通、不能正常工作。当我问她:"孩子抑郁了,怎么就把妈妈也整抑郁了呢?"她立刻泣不成声,倒出了一肚子的苦水:这一年多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花了多少钱,眼看着孩子状态越来越差,自己愁得晚上睡不着觉,甚至有时都想放弃了...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呢?因为在做疗愈师一定要先把自己治愈好?这个观点错了-光之源教育,挖根疗愈,疗愈师培训,疗愈师课程,疗愈师,疗愈-广东光之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就说过,通过大量案例,张超老师发现疗愈躺平孩子的第一步,其实是先疗愈妈妈。可这时候,很多妈妈会说:"孩子好了,我就不焦虑了。"这时我就要问:你知道妈妈的焦虑、紧张会带来什么吗?它会转化为控制,而焦虑担心的本质其实是不相信孩子。妈妈控制孩子,本质上是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这就是为什么说这样的案例,对妈妈是最有挑战的。

在东北农村长大的我,被欺负怕了30年-光之源教育,挖根疗愈,疗愈师培训,疗愈师课程,疗愈师,疗愈-广东光之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中,我们经常遇到家长的两个典型的误区。第一个是着急,比如看到孩子从不出房门、不吃饭甚至自残的状态有所改善,能简单交流了,家长就开始着急返校。即便不说出来,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这种想法,这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新的压力。第二个是没耐心,本质上是孩子的某些行为又触发了妈妈内心未愈合的创伤。

这让我想起一个很形象的案例。有一次,我提前告诉家长,孩子返校后会面临学校压力,如果想请假一定要及时接回来并进行疗愈。家长当时答应得好好的。但当真遇到这种情况时,这位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还好你提前说过,但我一听孩子又要请假回家,那无名火啊,瞬间就窜到头顶了。"经过疗愈,我们发现这源于她童年时期父亲说"不读书将来一辈子就完了"带来的恐惧。

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当孩子进入到第三阶段——情绪波动期时,很多家长会认为"这孩子没救了,又开始作了"。其实,这恰恰是进步的表现,因为孩子终于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了,只是还不懂得如何控制。这时候,做为妈妈,你需要具备看见、承接和转化孩子情绪的能力。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一个很贴切的故事:有个人从路上经过,前面有个坑。第一次没看见,掉进去了;第二次看见了,反应不及又掉进去了;第三次想绕过去,却不小心又掉进去了;直到第四次,做足了准备才成功避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很多人听了很多道理,知道要理解、关心、关爱孩子,但当孩子情绪来时,还是会掉入同样的"坑"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潜意识里有个未被疗愈的创伤。

不过是孩子躺平问题,还是其实孩子的其他问题,其实是需要家长、孩子、疗愈师三方共同努力。为了帮助更多家庭走出困境,我们开设了《挖根疗愈—技法班》,帮助家长了解问题根源,掌握情绪管理技巧。在我们的很多学员中,只要妈妈愿意学习、改变和疗愈,孩子往往就会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