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优秀的孩子压力大,抑郁休学了,催眠处理创伤就好多了
发布时间:2025-02-05 00:23 浏览量:3
成绩优秀的孩子压力大,抑郁休学了,催眠处理创伤就好多了
孩子成绩不错,但是总觉得压力很大,一次因为感冒请假休息了几天,就不再去学校了。
当时这个事情也是出乎妈妈的意料之外,没想到孩子的问题这么严重。
孩子休学以后,不起床,不出门,要不然就是打游戏,刷视频,看手机,点外卖,特别喜欢炸鸡烤串。
一方面,是作息不规律,另一方面是饮食不健康,妈妈觉得都对身体不好,很担心,跟孩子提建议,孩子不听。
爸爸就比较急躁,强势,去说服孩子,没想到还因此跟孩子发生过几次冲突。
现在孩子在家,更是不能跟孩子提学校的事,一提孩子就急眼。
本来孩子之前一直是不愿意心理咨询的,但没想到这次跟孩子提催眠,孩子竟然同意了。
孩子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又要怎么办呢?
1.爸爸长期高压之下,导致孩子情绪激烈。
爸爸对孩子要求比较高,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甚至还有英语阅读能力。
但其实在那个时期,孩子根本完不成,所以几乎每天孩子都会哭哭啼啼的。妈妈看不下去,劝爸爸停手,可是爸爸比较强势,根本不听。
好在孩子也确实够努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成绩一直就是第一名。学习一直也比较主动,不需要多么操心。爸爸还为此在妈妈面前炫耀自己的教育理念多么的有见地。
五年级下期期末考试感觉没考好,考完当天回家就哭了两个小时,妈妈去安慰没用,叫爸爸去安慰,但爸爸却说,哭一下没事,哭一下才可以长记性。
也确实是,后来开学去学校,孩子就更加努力了,一直到六年级都挺好,而且还考上了重点初中。
可是到了初中没几天,孩子就突然说不想上学了。当时没当回事,大概又过了两个星期,孩子感冒比较严重,请假休息了几天,没想到周一要上学时,孩子就紧闭房门,死活不开。
刚开始妈妈在外面好说歹说不管用,后来爸爸在外面急躁威胁还是不开门,一连两天都这样。
后来爸爸急了,撬了锁踹了门,跟孩子大吵起来,孩子这个时候就非常激动,走到窗户边说要跳楼,一只脚都准备伸出去了。
妈妈害怕了,赶忙阻止爸爸,爸爸也终于踌躇了,好在一上午妈妈的劝说下,才终于下来了。
这次以后,爸爸妈妈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敢有过激的行为,开始想办法帮助孩子,自己也开始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的课程。
2.炸鸡烤串、看手机,其实是孩子的情绪通道。
幼儿园完不成训练的任务,几乎每天哭,爸爸不听劝,不停收手;五年级因为考的不好哭,爸爸却说哭一下才可以长记性;初中没几天说不上学,没当回事;还有从小到大爸爸给到的压力,学习的压力,这些都从未被顾及到,从未被关注到。
情绪是需要通道和出口的,不然只能压抑在心中,形成对自我的攻击。而如果没有健康的情绪通道,就可能出现异常的通道和出口,比如打游戏、看手机,可以有情绪释放的作用,吃高盐高油的炸鸡烤串等刺激性食物,可以有抵消内在攻击的作用。
如果只是通过打游戏或者吃高盐高油的食物来释放情绪,不能说是健康的,但有总比没有的好。
所以父母要做的,反而不是第一时间去阻止打游戏点外卖等等,更多先尝试关注情绪。等情绪都有直接被关注,以后再谈情绪通道的健康问题。
3.父母早期鸡娃,学习驱动力是被动的,不是孩子的主观能动的。
一直在被动压力下学习,学习的动力是因为恐惧,不是因为兴趣和热爱。所以他对于认识世界也是因为恐惧,而不是因为好奇而探索。
当一个人总是处在恐惧当中,整个人都是紧绷的,很容易因为遇到的挫折达不到而崩溃,也很容易因为恐惧积累的太多而崩溃,产生退缩,产生逃避,不想再面对世界。
一个孩子产生崩溃逃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想学习,不想去学校。
4.催眠处理创伤就好多了。
催眠中,他回到了幼儿园的时候,当时因为没有完成数学训练,爸爸正在训他,他感觉到很害怕,他在哭。
当他催眠中再次回到这个场景,他还是很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我们鼓励他做一些表达,可以把这样的害怕表达给爸爸,但是刚开始他不敢。而且,他觉得表达了也没有用,爸爸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做了一些鼓励,仍然鼓励他可以试一试。我们鼓励他只是表达,不用管爸爸是否改变。
再三鼓励之下,他愿意试一试。
但是当他跟爸爸说他害怕时,爸爸仍然自顾自的跟他说大道理,说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怎么样。或者就是否定责骂,连这点都不会吗?这么笨吗?这么一点困难,就哭?男子汉不要哭。
但是我们要做的仍然只是表达,不去管爸爸说什么,也不去阻止爸爸,我们只是表达。
所以鼓励之下,他只是跟爸爸重复:我就是害怕,我就是不会,我就是要哭!我就是害怕,我就是不会,我就是要哭!
当他不断的说着说着,却发现爸爸变远了,变小了,感觉爸爸的话影响不到他了,他就感觉到舒服了很多。
催眠结束以后,他就感觉内心压力少了很多,整个人轻松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