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课本习作教学指导《分享,让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5-02-07 06:54  浏览量:2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课本习作教学指导《分享,让生活更美好》

题材分析、审题立意、行文结构、论点拟写、行文布局、语言优化、素材选用、论证方法、范文、范文分析、写作类型的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定文体,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不少于600字。

孩子拿着橘子问:“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提示:

1.认真分析材料中“付出”“享用”“分享”的含义,确定文章的立意。

2.根据立意,搜集相关材料,并确定所用的材料。

3.斟酌材料使用的先后与详略,列出写作提纲,并据此写作。

一、题材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孩子与妈妈关于橘子的对话展开,通过橘子“要剥皮”以及“果肉一瓣一瓣”的特点,引出“付出”“享用”“分享”等富有哲理的话题。这种题材贴近学生生活,能引导学生从日常事物中思考人生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可写的角度丰富多样,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都适用。

二、审题立意

1. 从“付出”角度立意:想要获得成功、实现目标,必须付出努力和劳动。比如梦想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拼搏。

2. 从“享用”角度立意:生活中的美好与幸福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慢慢品味,不能匆匆而过,要珍惜当下的每一份快乐。

3. 从“分享”角度立意: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快乐、资源等,不仅能让他人受益,自己也能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强调分享的价值和意义。

三、行文结构

记叙文

1. 开头:通过回忆一个具体场景,引出关于橘子对话这个引发思考的事件,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2. 中间:详细叙述自己经历的一件与立意相关的事情,如为了准备一场比赛付出艰辛努力最终取得成功(对应“付出”);或者描述一次与家人朋友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过程(对应“享用”);又或者讲述自己从不愿意分享到学会分享的转变故事(对应“分享”)。在叙述过程中,注意运用细节描写来增强情感表达。

3. 结尾:总结这次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感悟,再次点明主题,升华文章中心思想。

议论文

1.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内容,引出自己的中心论点,例如“付出是收获的基石”“学会享用生活,方能领悟真谛”“分享,让世界更美好”等。

2. 中间:采用分论点的形式进行论证。每个分论点可以列举不同的事例或名言警句来支撑观点。如以“付出”为论点,可以列举爱迪生发明电灯经过无数次实验的付出、运动员为了荣誉刻苦训练的付出等事例。论证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清晰,过渡自然。

3. 结尾:总结全文,强化论点,呼吁大家践行相应的理念,对未来提出展望。

四、论点拟写

1. 关于“付出”:《付出,让梦想照进现实》《唯有付出,方得硕果》

2. 关于“享用”:《慢享生活的美好》《用心享用,不负时光》

3. 关于“分享”:《分享,让快乐加倍》《学会分享,传递温暖》

五、行文布局

以“分享”为例的记叙文布局

1. 开头(约100字):描写家庭聚会的热闹场景,桌上放着几个橘子,由此回忆起那次关于橘子的对话,引出下文。

2. 中间(约400字):

详细叙述小时候自己特别喜欢一个玩具,不愿意和表弟分享,表弟很失落的事情经过。

后来在妈妈的教导下,明白分享的意义,主动把玩具拿给表弟一起玩,两人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在这个过程中,着重描写自己的心理变化,从自私到愿意分享的转变。

3. 结尾(约100字):通过这次经历,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独自占有,明白了分享能让亲情更加浓厚,生活更加美好,点题并升华主旨。

以“付出”为例的议论文布局

1. 开头(约100字):简述材料中橘子需剥皮才能吃到的道理,引出中心论点“任何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

2. 中间(约400字):

分论点一:付出是实现个人梦想的阶梯。列举马云创建阿里巴巴历经无数困难仍坚持不懈付出努力最终成功的事例进行论证。

分论点二:付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以科学家们为了科研事业日夜钻研、默默付出,推动科技发展为例进行阐述。

3. 结尾(约100字):总结付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在生活中勇于付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再次强调论点。

六、语言优化

1. 善用修辞手法:在描写场景或表达情感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生活就像一颗橘子,每一片果肉都是一个美好的瞬间,需要我们慢慢品尝”。

2. 引用诗词名言:在论述观点时,恰当引用一些经典诗词或名言警句,提升文章的文化底蕴。如论述“付出”时可以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 锤炼动词和形容词:选择准确、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来描绘事物,使文章更加形象具体。比如“他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画笔,仿佛握住了整个梦想,一笔一划地勾勒出心中的蓝图”。

七、素材选用

1. 关于“付出”:

个人事迹:屠呦呦为了研制青蒿素,历经无数次失败,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研究,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巨大贡献。

体育赛事:中国女排姑娘们为了在奥运会上夺冠,每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忍受着伤痛,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付出,多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2. 关于“享用”:

生活场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欢声笑语,享受着美食和团聚的温馨时刻。

艺术体验:在美术馆欣赏一幅心仪已久的画作,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用心感受画家笔触间传递的情感,尽情享用这场视觉盛宴。

3. 关于“分享”:

校园故事: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共同进步,原本竞争激烈的班级因为分享变得更加团结友爱。

社会公益:志愿者们将自己的时间和爱心分享给孤寡老人,陪他们聊天、帮他们打扫卫生,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八、论证方法

1.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具体、有说服力。如在论述“分享能带来快乐”时,列举上述校园故事中同学分享学习资料共同进步后大家都很开心的例子。

2. 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科学原理等进行论证,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例如在论述“付出才有收获”时,引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俗语。

3. 对比论证: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或事例进行对比,从而突出论点。比如在论述“学会享用生活”时,将那些忙碌奔波却从不懂得停下享受生活的人与懂得品味生活点滴美好的人进行对比,强调享用生活的重要性。

九、范文

分享,让生活更美好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曾固执地认为,独自拥有才是最好的。然而,一次关于橘子的对话,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片狭隘的角落,让我真正领悟到分享的魅力。

那是一个温馨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客厅的茶几上,我和妈妈坐在沙发上,面前放着几个金黄的橘子。我拿起一个橘子,正准备剥开,突然脑海中闪过一个问题,便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吃橘子要剥皮呢?”妈妈微笑着回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劳动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问道:“橘子里的果肉为什么是一瓣儿一瓣儿的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温柔地说:“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还是为了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享用,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妈妈的话,在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回想起以前,每当我有了新玩具或者好吃的,总是紧紧护在自己身边,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看着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我虽然有一丝得意,但内心深处却又隐隐觉得少了些什么。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原来是表弟来家里做客。我下意识地把刚剥好的橘子往身后藏了藏。表弟看到橘子,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兴奋地说:“哥哥,我也想吃橘子。”我犹豫了一下,想起妈妈刚刚说的话,心里有些纠结。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把橘子递到表弟面前,说:“我们一起吃吧。”表弟开心地接过橘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不停地说着:“谢谢哥哥,哥哥真好!”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喜悦,这种感觉比我独自享用橘子要美妙得多。

从那以后,我渐渐学会了分享。在学校里,我会主动把自己的课外书借给同学们看,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有趣的情节;我会把心爱的零食分给小伙伴们,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我也感到无比快乐。每次看到因为我的分享,给别人带来了笑容和满足,我内心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分享,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能驱散寒冷,带来温暖;分享,又似春日里的微风,能拂去烦恼,送来愉悦。它让我们不再孤单,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今,我再也不会吝啬自己的东西,因为我深知,分享,让生活更美好。

十、范文分析

1. 立意明确:文章紧扣“分享”这一主题,通过回忆橘子对话以及自身从不懂分享到学会分享的转变过程,深刻阐述了分享能让生活更美好的中心思想。

2. 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通过橘子对话引出关于分享的话题,中间详细叙述自己从不分享到分享的具体事例,结尾总结分享的意义,升华主题,层次分明。

3. 描写细腻:在叙述过程中,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如“我下意识地把刚剥好的橘子往身后藏了藏”“表弟开心地接过橘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等语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4. 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分享,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能驱散寒冷,带来温暖;分享,又似春日里的微风,能拂去烦恼,送来愉悦”,将分享比作暖阳和微风,形象地写出了分享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十一、写作类型的指导

1. 记叙文写作要点:

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

情节要有起伏,避免平铺直叙。可以设置一些小冲突或转折,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结尾要有力,可以通过抒情或议论的方式,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 议论文写作要点:

论点要鲜明、准确,开篇就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论据要充分、典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和名言警句来支撑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论证过程要严谨,运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使文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