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淋巴瘤移植患儿妈妈的心声:从阴霾到曙光——孩子的重生之旅
发布时间:2025-02-07 16:58 浏览量:6
吱吱(化名)还不到6岁的时候,因为颈部包块,被检查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曾经的她,元气满满、多才多艺,生活充满了色彩与欢乐。但生病治疗后,她的身体虚弱,整日无精打采,对热爱的事情也失去了兴趣。终于在北上得到有效治疗,目前移植后3个多月。吱吱也在张永红教授、王凯主任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日益恢复健康,重拾曾经的热情和活力。新春将至,吱吱妈妈带着孩子重生的喜悦、对医护团队的感恩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写下了这篇她们的“重生”故事。
曾经,孩子是生活里一抹最鲜亮的色彩,浑身散发着蓬勃朝气。轮滑场上,她身轻如燕,似一阵旋风掠过,潇洒地穿梭在人群中,旋转、跳跃,那些高难度动作信手拈来,引得旁人阵阵赞叹;踏入泳池,又如快乐的小青蛙,每一次划水都充满力量,湛蓝的池水在身后泛起层层涟漪,上岸时,水珠滚落,却遮不去她眼中闪耀的光芒。安静下来,绘画是她的挚爱,小手紧握画笔,在洁白画纸上肆意勾勒,用缤纷色彩描绘内心的奇思妙想,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作贴满房间墙壁。闲暇时,书本成了她的乐园,明亮眼睛满是对知识的渴望,点读笔开启探索之旅,睡前总要兴奋分享新知识。
然而,命运陡然转向,一纸确诊书如沉重阴霾,瞬间笼罩孩子世界。往昔活力四射的她,被病魔击倒,虚弱无力。小脸苍白如纸,嘴唇没了血色,长头发因化疗大把脱落。她整日无精打采蜷缩病床,对心爱玩具、画笔视若无睹,甚至产生自我厌弃感。每次打针、上药、检查,眉头紧皱,冷汗如雨,小小身躯颤抖不停,痛苦模样让人心如刀绞。全家仿若天塌,外婆、爷爷奶奶默默流泪,我孕期忧心忡忡,甚至几次见红。虽然孩子经过两次化疗病情得到较好的缓解,但我们家还是陷入在绝望,无法缓解心头的焦虑不安。北上问询,幸遇博仁温暖医护。
张永红主任似定海神针,研究病例,耐心讲解,驱散我们心头阴霾。我生产未陪孩子时,奶奶直说医院好,说七病区刘英主任、王国敏、朱青、刘杨等医生十分有耐心,让我别担心这里医生好。还跟我说有一回,奶奶因为心疼孩子偷偷抹泪,朱青医生轻轻递上纸巾,安慰道:“老人家,孩子现在情况正在好转,您要保重身体,咱们一起陪着孩子度过难关,她还等着您的疼爱呢。”那暖心的话语,如同冬日暖阳,让奶奶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不仅仅是她,病区刘英主任交代细致,用药、吃饭面面俱到。病区医生所有的百问不厌,一一细致回答,怕奶奶不理解,还会举例讲解。偶尔我担心孩子,从手机上问询王国敏医生,她也会又问必答,细心的跟我说孩子近况。
我生完孩子,就来医院陪孩子转八病区化疗、准备移植,王凯主任如明灯照亮前路。孩子病痛,他即刻赶来,专业检查、耐心问询,精准用药击退病魔。管床杨琪瑜医生细致入微,紧盯吃喝拉撒,孩子化疗不适,一天多次观察。王学良医生也全程陪护。
每次孩子身体不适,哪怕只是最细微的症状变化,管床杨医生都能敏锐察觉。她会轻轻俯下身,将听诊器缓缓贴在孩子胸口,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万物都已静止,全神贯注地捕捉每一声微弱的心音,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紧接着,她又会细致地让孩子张开嘴巴查看,认真观察,还会仔细检查孩子身上是否有皮疹。会认真的告诉孩子没事,吃什么药就好了。
在询问病情时,医生都是耐心十足。蹲在孩子床边,视线始终与孩子平齐,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不管孩子因为难受表述得多么混乱、含糊,他们都始终面带微笑,频频点头,鼓励孩子慢慢说。在孩子因病痛折磨,整日愁容满面时,医生总会特意轻声细语地开启话题,或聊聊孩子曾经热爱的动漫,或讲述病房外有趣的见闻,巧妙地将乐观与希望植入孩子心间。有时孩子疼得哭了起来,她们会先拿起纸巾帮孩子擦拭,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膀,安抚好情绪后再继续询问。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精准挖掘出可能隐藏的病因线索。
在孩子被病痛折磨难受时,王主任都会第一时间赶来,眼神专注且关切。他轻轻俯下身,用温暖且专业的双手为孩子仔细检查,一寸一寸地触摸、按压,不放过任何细微异样,同时,轻声细语地耐心询问孩子的感受,哪怕最模糊的症状描述,他都认真倾听、细细询问。
在移植仓内,王主任和杨医生是孩子的心灵慰藉,是孩子的像守护天使。清髓最不舒服那两天,杨医生在仓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一天来几趟,孩子因不适哭闹时,耐心陪伴、观察。王主任常鼓励:“宝贝,你是最勇敢的小战士,只是暂时被困,一起努力就能打败‘小怪兽’。”话语如强心针,让孩子有了勇气。我守在仓内满心焦虑,他们详述孩子情况,沉稳安抚,给我定海神针般地安全感,让我坚信,孩子定能挣脱病魔,重回健康活力,奔向美好未来。
在这场与病魔的艰难较量中,非常感谢博仁七八病区的医生以非凡的仁心,双管齐下,既治愈孩子身体的疾患,又抚平我们心灵的褶皱,让我们全家一起充满希望的期待迎来“拨云见日”的日子。
主治医生杨琪瑜点评——
患儿以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颈部淋巴结部分切除活检病理经2家三甲医院病理科及病理专家高子芬教授会诊,故诊断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骨髓流式免疫分型提示52.5%异常幼稚T淋巴细胞,分期为Ⅳ期CNS1。患儿在外院按照儿童淋母方案诱导化疗2疗程后入我院,我院评估骨髓流式及骨髓MLL/ENL均转阴,纵膈及余多发部位淋巴结考虑为治疗后改变,提示达CR。
入院后经张永红主任综合评估患儿病情:患儿骨髓融合基因存在KMT2A::MLLT1(即MLL/ENL)融合基因阳性,骨髓突变基因存在3个不同位点的PTEN基因突变,且在诱导缓解VDLP第33天骨髓MRD>10-2,以上均为明确预后不良因素,不仅入高危组,在治疗达到深度缓解后衔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升疗效。
经过我科医护患者共同努力,患儿顺利完成移植前化疗,成功衔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移植后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经过精心治疗后肺部感染现在已基本恢复。目前移植后3个多月,门诊定期复查中,已经基本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