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母亲都是会背刺自己的女儿!

发布时间:2025-02-09 01:21  浏览量:6

小时候,我总觉得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妈妈的怀抱,是疲惫时最柔软的港湾。可长大后,我才发现,有些港湾,底下暗藏着礁石,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撞得粉身碎骨。

我的朋友小雅,最近又跟我抱怨起她的母亲。她说,她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对她很好、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男朋友,结果她妈听说了,就开始阴阳怪气,说那男的“油嘴滑舌”、“配不上她”。 她气得要死,跑来问我,是不是她妈嫉妒她过得比她好。 我听了,心里五味杂陈。 类似的场景,我再熟悉不过了。

记得我第一次认真地谈恋爱,对方是个阳光开朗的男孩。 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参加活动,日子过得简单快乐。 可是,我妈总说,那男的“不务正业”、“没出息”。 后来,我迫于压力,跟他分手了。 结果呢? 我妈又开始抱怨,说我“眼高手低”,浪费了青春。 这种时候,我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知道,很多女孩都有类似的经历。 她们的母亲,似乎总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爱”着她们,这种爱,带着浓浓的控制欲,掺杂着嫉妒、比较,甚至……“背刺”。

我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背刺式母爱”。

什么是“背刺式母爱”? 简单来说,就是母亲以爱之名,对女儿进行情感上的操控和精神上的压迫。 她们可能用言语攻击、贬低,也可能用情感勒索、道德绑架,让你在爱与恨的夹缝中,痛苦挣扎。

这种“背刺”,往往是隐蔽的,潜移默化的。 就好像你拿着一把刀,想对付敌人,结果回头一看,刀尖却对准了自己。

我见过一位母亲,女儿好不容易考上了名牌大学,她却说:“有什么了不起的? 还不是靠我辛苦拉扯?” 女儿工作后升职加薪,她又说:“这么拼有什么用? 还不是为了给我养老?” 无论女儿取得什么成就,她总能找到贬低的理由。 这种看似“打压”的背后,藏着的是母亲的优越感和控制欲,仿佛只有女儿不如她,她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你穿这件衣服,简直丑死了! ”,背后是母亲对女儿身材的评判,或许也隐藏着对自己身材走样的焦虑。
“ 找个老实的男人嫁了就行,别想那么多有的没的。” ,背后是母亲对女儿人生的规划,以及对未知风险的恐惧。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背后是母亲的攀比心理,以及对自己虚荣心的满足。

更可怕的是,这种“背刺”有时会以“为你好”的名义出现。 母亲会义正辞严地告诉你,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让你过得更好。 可是, “你好”的标准是什么? 是母亲眼中的“好”,还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 这就是问题关键。

有些母亲,骨子里是嫉妒的。她们或许年轻时错失了一些机会,或许在婚姻中遭受了一些痛苦,于是,她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女儿能替她们实现未完成的梦想,或者过上她们渴望却得不到的生活。 看到女儿比自己过得好,她们会感到焦虑、恐慌,甚至,嫉妒。 这种嫉妒,往往裹挟着控制欲,她们希望女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这样她们才能感到安心,才能证明自己的人生没有白活。

还有些母亲,是精神控制的高手。 她们擅长情感操控,用眼泪、抱怨、示弱,让你感到愧疚,让你觉得亏欠她们。 她们也擅长PUA,用否定、打击、洗脑,让你逐渐失去自信,对她们产生依赖。 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害怕忤逆她们,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最终,你变成了她们手中的提线木偶。

而更深层的原因,也许是社会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里,母亲是伟大的、无私的,女儿应该孝顺、听话。 这种观念,让很多母亲忘记了自己也是独立的个体,她们也有情绪,也有自己的需求。 她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却也把所有的期望、焦虑、甚至恐惧,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

作为“背刺式母爱”的受害者,我们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心理过程。

首先,是低自尊。 长期被母亲否定、贬低,我们会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价值,变得自卑、敏感,甚至自我厌恶。

我记得,小时候,每次考试没考好,我妈就会说:“你看看你,笨死了!” 渐渐地,我开始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做什么都觉得自己不行。

然后,是取悦型人格。 为了获得母亲的认可,为了避免被指责、被否定,我们会努力迎合母亲的期待,变得小心翼翼、讨好他人。

我不敢忤逆我妈,不敢说不,我害怕让她不高兴。 即使我内心很痛苦,我也会强颜欢笑,努力扮演她希望我扮演的角色。

再来,是对亲密关系的恐惧。 原生家庭的创伤,会让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感到不安、不信任,甚至害怕被抛弃、被伤害。

我总是害怕,我的伴侣也会像我妈一样,控制我、伤害我。 我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敢依赖别人,总是一个人默默承受。

最后,是焦虑和抑郁。 长期的精神压迫,会让我们感到压抑、无助,甚至对生活失去希望。

我经常失眠,经常做噩梦。 我觉得自己像困在牢笼里的小鸟,拼命挣扎,却无法逃脱。

这些痛苦,就像一层又一层的枷锁,牢牢地束缚着我们,让我们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我无法摆脱这种痛苦?

也许,是因为我对母亲的爱和依赖。 也许,是因为我内心深处,还渴望得到她的认可。 也许,是因为我无法摆脱内心的愧疚和自责。 可是,这份爱,已经变得沉重不堪,几乎让我窒息……

挣脱束缚——自我救赎之路

那么,我们该如何挣脱这种束缚,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开启自我救赎之路?

首先,寻求心理治疗。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情感,了解自己的内心,找到问题的根源。 就像《红楼梦》里的宝玉,有黛玉、宝钗这样的人来帮助他。通过咨询,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与母亲相处,学会如何爱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其次,设置边界。 明确告知母亲,哪些行为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哪些是我们可以接受的。 就像孙悟空画地为牢一样,给自己划定一个安全区域,不让母亲的负面情绪侵入我们的内心。

我记得,一位来访者曾经告诉我,她开始拒绝母亲的控制,她告诉母亲:“妈妈,我爱你,但我有自己的生活,你不能再干涉我了。” 虽然,这会招来母亲的抱怨、甚至愤怒,但这是我们保护自己的第一步。

再次,培养独立性。 经济上的独立,让我们有底气拒绝母亲的索取。 情感上的独立,让我们不再依赖母亲的认可。

我们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写作、运动,比如像我一样写作。 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建立自信心,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我们要明白,即使没有母亲的认可,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很好。

第四,建立支持系统。 寻找朋友、伴侣或其他支持团体, 像《请回答1988》里的家人和朋友们那样。 当我们感到痛苦、无助时,可以向他们倾诉,寻求帮助。 记住,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五,重塑认知。 改变对母亲的看法,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母亲的行为,理解她曾经的经历,她的局限性。 记住,她只是一个不完美的母亲,而你,也只是一个不完美的孩子。 不必苛求母亲完美,也不必苛求自己完美。

最后,走出原生家庭。 这不是要割断与母亲的联系,而是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减少与母亲的接触频率,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疗愈,去成长。

我知道,要做到这些,很难。 我们会感到痛苦、迷茫、甚至绝望。 可是,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因为这是我们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 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即使身陷囹圄,也要永不放弃希望,最终,他破茧成蝶,重获新生。

“背刺式母爱”,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刀,深深地刺痛着我们。 让我们在爱与恨的夹缝中,痛苦挣扎。 我们不能沉溺于痛苦,我们必须站起来,挣脱束缚,从内心的牢笼里走出来。

这不仅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对我们生命的尊重。

所以,请勇敢起来,去寻求帮助,去设置边界,去培养独立性,去建立支持系统,去重塑认知。 最终,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许,我们需要“背叛”母亲,背叛她对我们的期待,背叛她对我们人生的规划。 因为,只有背叛,才能真正地拯救我们自己。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最后,我想对所有正在经历痛苦的女孩们说一句: “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即使前路漫漫,也要相信,黑暗终将过去,阳光终会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