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到农村老家一周,女儿就不想待了,想回城里:这不是人住的

发布时间:2025-02-10 04:31  浏览量:5

本故事为虚构短篇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十七

女儿从小就在城市里长大,我就想着带她回农村体验一下农村生活。

可刚到老家我就看出了女儿满脸的嫌弃。

甚至不到一周,女儿就各种不耐烦想回老家。

甚至还说:这就不是人住的!

01

每年过年,总是免不了回一趟农村老家,带着女儿见见我久未谋面的父母和亲戚。

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年轻妈妈,我总是觉得,女儿应该多接触一些乡土气息,了解一下自己家乡的传统和文化。

她虽然生长在大城市,但我一直觉得,偶尔让她脱离那种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感受一下纯朴的乡村生活,对她的人生是有益的。

这一次我决定带着她回去待上一周,过个不一样的春节,顺便也给父母亲戚们一个交代。

至于女儿她也没什么特别反感的,只是觉得回去看看,毕竟没回过几次,见见祖父母也是好的。

记得到家的那一刻,刚下车时女儿立刻皱起了眉头。我们从城市到乡村,差距太大。

刚下车一股湿湿的泥土味扑鼻而来,连空气都带着一股田园气息。

旁边的农舍虽然依然保持着过去的模样,但显得陈旧,屋顶上的瓦片已经不再平整。

和我所说的“安静,宁和”的生活方式相比,女儿显然感到有些不适应。

“妈,这里……有点怪。”她低声嘀咕,我没在意,笑着拍拍她的肩膀:“习惯了就好,这里没那么复杂。”

我父母早早地在院子里等着,看见我们一进院子,立刻笑着迎了上来。

爸爸的手摸了摸女儿的头发,嘴里念叨着:“这么多年没见,长高了不少啊。”

妈妈也开心地拉着女儿的手:“过来,坐坐,我做了你爱吃的炖鸡。”

然而女儿的心情明显没那么好。她随便吃了几口饭,然后跑到房间里抱着手机。

刚开始的那几天,女儿还没有完全适应这里的生活。她抱怨的话虽然不多,但我能从她皱眉的神情中看得出来,她并不开心。

02

每天晚上吃过饭,她总是坐在屋里,低头玩着手机,几乎不愿和我父母说话。

那天晚上我看见她依然默默地盯着屏幕,忍不住走过去:“你跟爷爷奶奶聊一聊吧,他们好久没见到你了,很想你的。”

她轻轻地撇了撇嘴:“我不想,外面根本没有信号,待在这里真的一点都不方便。”

这话说得让我心里一紧。我知道乡下地方信号不好网速慢,甚至连自来水都不是特别稳定,但我从来没觉得这些是个问题。

对我来说,乡村有它独特的宁静与美好,但显然,女儿并不这么看。

那几天连简单的洗澡都成了她的大问题。

老家是个老房子,热水器不好使,每次洗澡得用水桶接水,洗完头发浑身都是湿漉漉的,她就皱着脸:“妈,真的受不了,这样根本不方便。”

“你也不想想,这里没有城市里那么多设施,大家都这么过的。”我试图安慰她,可话一出口,我自己都感觉有些说不下去。

她冷冷地回应:“但那不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啊,妈,这真的是个原始的地方,连个简单的浴室都没有。”

接下来的几天,她对乡村生活的抱怨愈发频繁。早上我们去菜地帮忙收拾了一下土豆和菜叶,结果她嫌脏,连手都不肯碰。

“这地方太脏了,根本不像我以前想象的那样。”她一边擦着手,一边抱怨。

乡村的生活很简单,大家都习惯了用最朴实的方式生活,水泥路是没有的,走路要小心泥泞的乡间小道。

每家每户的房子也都低矮,不像城市的高楼大厦,干净整洁。

家里没有智能设备,只有简单的电灯、电视和一些过时的家电。

女儿的这种反应,实际上是无法适应与城市差异太大的生活方式。

那天我们去村里走访亲戚,村里的一条街道两边是低矮的农舍,路面泥泞,不时有一些老人在门口坐着闲聊。

女儿低声嘀咕:“妈,这里根本不像人住的地方,连个正常的商店都没有。”

我有些生气忍不住说:“你不能这样说,这里也是人的家,大家生活得很平静很幸福。

你如果真心看待这里,可能就会发现,它有自己的节奏。”

她低头不语,似乎有些不耐烦。那时我才发现,城市与乡村的差距,远远超出了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她看不惯这里的破旧,看不惯这里的慢,甚至看不惯这里的“沉闷”。

晚上回到家,她抱着手机依旧不愿放手,偶尔看着屋外黑黢黢

的夜空,感叹道:“妈,这里根本没有灯光和娱乐,完全没有城市那种气氛。”

那时,我真的觉得有些心灰。无论我怎么尝试说服她,讲述这里的宁静和人们的勤劳,她似乎始终无法接受这种生活方式。

“你不要老盯着手机。”我有些急了,“你就不能试着走出去,看看这里的花草,看看这里的河流,感受一下这里的清新吗?”

她冷冷地回应:“我根本不需要这些,妈,我根本不想待在这儿。”

我当时有些哑口无言。这里的生活对我来说或许是平凡和朴实,但对她来说,却像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那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与她之间的距离,似乎远远不止是物理上的。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对城市与乡村的认知,已经有了如此巨大的裂痕。

03

第二天我依旧带着她去村头的集市转了一圈。集市上卖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摊位上摆着一些自家做的小吃,空气中弥漫着人群的喧哗声。

她转了一圈后,轻轻叹了口气:“妈,这真的是我能待的吗?”

我只好无奈地笑笑:“这里没有你想要的高楼大厦,没有你习惯的快餐店和购物中心,可这里有的是人情味、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生活节奏。”

她看着周围的一切,似乎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最后她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妈,城市才是我能待的地方。这里,真的不像是人住的地方。”

我顿时心头一阵酸楚,没想到自己的家乡竟然会在她心里变成这样。她的世界是如此的现代化与便利,而我却在这份便利背后失去了她对乡村的认同。

乡村的生活确实很简单,甚至有些原始,但它也有属于它的温暖与独特。可是对于她来说,这一切都是无法接受的现实。

每一天她都在用自己不适应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而我依然无法改变她的想法。

到了第七天,女儿的情绪越来越差,几乎每天都在家里关着,不愿和爷爷奶奶说话,也不想和我一起出去散步或者做任何事情。

她几乎整天待在屋里,手机和耳机成了她的唯一伴侣。

我找过几次机会和她谈谈,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她每次都冷冷地回应:“没事,就是不喜欢这里。”

那天晚上,我和她坐在饭桌前,她又像往常一样低头看着手机。

妈妈刚做了几道家常菜,热腾腾的香味弥漫整个房间,可女儿还是没什么胃口,几乎没有动筷子。

我皱了皱眉,突然有些忍不住了:“你就不能好好吃点饭吗?你这样不行,吃点东西也不行,整天闷在屋里不出来,爷爷奶奶都很担心。”

她还是没什么反应,继续低着头。过了一会儿我听见她突然叹了口气:“妈,我还是想回城里,我真的待不下去。”

我彻底失去了耐心。连续几天的冷战和她的不耐烦,让我感觉自己已经快要崩溃了。

我拉住她的手,语气严肃:“你要是再这么下去,我真不想再带你回来了,家里的人都等着你,爷爷奶奶都很开心能见到你。

我带你回来,是想让你感受一下这里的生活,让你看看他们的辛苦,可你一点都不懂。”

她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疲惫:“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受不了了,妈我想回城里,我真的不能待下去。”

她的冷漠与抗拒像是一把刀子,狠狠地插在我的心里。

我本来还希望,她能够从这里找到一点家的温暖,但显然她只是觉得这里的每一刻都在逼迫她。

我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吃完饭,收拾碗筷,心里有一种深深的失落。

原本想带她来这里,至少让她见见爷爷奶奶,感受感受家乡的味道,结果却得到了这样的冷遇。我感觉自己付出的心血全都白费了。

接下来的夜晚,女儿再次提出要回城里,甚至已经开始整理她的行李。

我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反驳她,也不再想办法去改变她的决定。她已经决定了,而我也只能默默接受。

最后我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告诉他们女儿坚持要回去的决定。

他们听到消息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表示理解。

我知道他们心里一定有些失望,但他们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这是我和女儿之间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东西,准备返回城市。临走时,我给了父母一个长时间的拥抱:“对不起,爸妈,我们再来吧,等她习惯了。”

爸爸拍拍我的肩膀:“没事,孩子能懂事就好,照顾好自己。”

我转身带着女儿离开了老家,车开在乡间的小路上,我没有再多说话,女儿靠在窗边,静静看着窗外,眼睛里似乎有些疲倦。

这个回乡的计划最终变成了一个彻底的失败,我也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我无法改变她对乡村的看法。

在回城的车上,我看着她渐渐放松下来,心里五味杂陈。

标签: 乡村 农村 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