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孩子从厌学摆烂重启,自主意识和觉察能力以及开始行动最关键

发布时间:2025-02-24 17:27  浏览量:1

上个学期是我做陪读妈妈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个学期,孩子在无内耗和无情绪问题中清醒的摆烂到彻底。

那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太痛苦和煎熬了。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无力可用。

纵然我懂所有的道理,纵然我有所有的方法,但孩子全力抵抗之下,只能任其摆烂和不学习。

准确来说这不是完全意义上厌学,更算是任性的不学。

上个学期,我忍了又忍,克制了又克制,每天花了大量时间来练习闭嘴,通过正念思维,通过运动来疗愈自己,释放内心的恐慌与焦虑。

虽然我知道孩子不学的结果,注定是成绩的大幅度滑坡。在高二最重要的时段,孩子竟然摆烂完全不学,这个后果是很可怕的,这个任性选择很致命。

但我管不了的事,阻止不了的想法,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越是干预,越是强迫,以我对孩子的了解,他只会反抗和对抗得越彻底。

即便我想操心,即便我想干预,孩子也不会给我这个机会,我只能眼睁睁的等着孩子疼醒。

一个学期像是噩梦一般,我都不敢想,不敢看,也不敢问,努力地用尽力气将自己支棱起来,努力稳住自己,随孩子想咋样就咋样。

放下也是一种勇气,放手也是一种被迫的选择。

现在想来,我还是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放手和放开。明明知道孩子在错误的选择中,也不去纠错和指责以及说教。

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坑坑洼洼,孩子果然疼醒了,自行回头上岸了。

虽然蹉跎了近一个学期,虽然成绩降了两三百名,但孩子也在摆烂中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思想更加成熟,遇事更加沉稳,剖析自己也更加透彻了。

昨天在送孩子回学校的路上,他主动跟我聊起了自己最近的一点想法和学习状态:

首先,追溯并复盘自己摆烂状态的根源。

孩子跟我说,摆烂的状态有两个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学习太累了,而且没有什么反馈,就有点疲乏。有时候就不太想努力了,想歇歇,找点更轻松的事情,也想找点乐子。

另一方面,自己在初中时太闷了,整天除了学习就没其它事,跟同学不怎么来往,跟女同学更是几乎一句话都没说过。

所以会导致自己的经历太过于简单,想法过于天真,后来才明白自己想的跟现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别人的想法跟自己的想法也是不一样的,不能把别人都想得跟自己一样。以后可能都不会这样了!学习对自己来说才是最重要和关键的。

听到孩子说这些,我觉察到了他的释然与放下,和解与成长。

这是孩子在摆烂之后,属于自己的复盘与重塑,这是属于他自己的经历与成长过程。

明显感到孩子在经历之后,变得心力更强,也更澄澈了。一个理解自己,认识自己并能知错能改的孩子,最为难能可贵。

其次,找到了学习与娱乐的均衡点。

孩子跟我说,上周在学校很快乐,沉浸写题,努力学习,认真听课,好像找回了初中学习时的满足感与价值感。

虽然自己的成绩目前有点差,但是先把眼下的课跟上学好,至于之前缺的课先不去管它,因为精力不太够。

用碎片化的时间,遇到问题再针对性解决某一个问题。在学校就高效利用时间,把作业写个大半,周末回家就放肆和随心的玩。

还表示自己在学习努力认真学习,他就是硬气到回家就要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是他在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均衡方式。

虽然我有点不太认同,但也没有多给额外的建议,只是提醒他在家玩腻了也可以学习一会。

一口吃不了胖子,孩子只要愿意认真学习,标准和要求先放一放,允许他按自己的节奏来,等到月考之后看看各科进步情况再说。

最后,意识到深度思考对自己理科的必要帮助。

关于学习方法上,孩子的觉察力也在提升。认识到了初中学理科的方法,根本不用动脑子,凭着本能就开始写题。

但高中写题不思考,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思考下去又很累,不过自己找到一种方法,先略微思考后下笔去写,然后在写的过程中二次思考,发现题就能写得很顺畅。

用这样的方法后,他觉得学习数学和物理不像之前那么困难了。

我也比较开心,孩子的精力和专注力慢慢开始往怎么学好倾斜了。

在孩子停摆期间,我没有刻意纠正,任凭他自己扑腾,试错和跳坑,在这个过程中,没想到他的自主意识和觉察力进一步提升了。

而现在随着行动力的开始,对孩子这学期的表现信心百倍。

我也在放手与管孩子之间,持续找到均衡点和平衡点,既不完全放手,也不过度干预。这可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与赋能吧。

标签: 高中 厌学 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