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注的育儿博主,婚姻快破裂了……
发布时间:2025-02-24 22:22 浏览量:35
昨晚,朋友圈有位妈妈发给我一条链接,说是她关注很久的一位育儿博主,粉丝几百万级别的,好像也要离婚了。
这位博主的主要写作素材就是老公和孩子,她的文字处处显露着她的机灵与通透,但为啥还是经营不好自己的婚姻?
其实这种现象,从咪蒙时代就开始了。
论起原因,从宏观层面来讲,主要就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夫妻双方成长节奏不同步,等等。
从微观层面来讲,就是婚姻中各种鸡毛蒜皮的矛盾,积累太久。
在女性经济不独立的情况下,还可能委曲求全,勉强维持一段婚姻。
但现在的女博主们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经济精神双重强大,就不愿在婚姻中再做妥协,很想过一种“一切由我说了算”的爽文人生。
我还观察到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单孩家庭育儿博主的离婚率显著高于多孩家庭。
好几位生了两娃或三娃的女博主(比如年糕妈妈),她们的事业也很成功,但他们的婚姻家庭依然稳定。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查了查资料,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军备竞赛更激烈
在独生子女家庭,单个孩子会成为夫妻双方原生家庭几代人期望的投射载体。当全家教育资源聚焦于唯一后代时,教育冲突尤其严重。
比如,海归妈妈坚持国际学校路线,体制内爸爸主张应试教育,这种分歧在独生子女家庭会直接升级为价值观战争。
再比如,网红妈妈要花十几万带儿子去非洲看猴子,上班族爸爸却嫌折腾浪费钱,这样的爸爸也会背负起某种罪名。
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还可允许"一个读公立,一个念国际;一个打篮球,一个弹钢琴"的分流实验,而单孩家庭所有教育投资具有不可逆性,试错的代价也更为巨大。
尤其是,作为一名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育儿博主,更不能接受唯一的育儿产品失败。
此外,在单孩家庭,孩子也更容易成为夫妻权力博弈的人质。当丈夫反对妻子报读天价早教班时,妻子可以轻易抛出"你不爱孩子"的道德指控。这些指控不断地加深了夫妻关系的裂痕。
二、多孩家庭的稀释效应
二胎三胎家庭的稳定性,源自教育焦虑的物理性消解。
深圳某跟踪研究显示,生育二胎后夫妻育儿冲突下降47%,这种变化包含三重缓冲机制:
1. 资源摊薄的意外救赎
当家庭需要同时应对两个孩子的尿布、辅食、兴趣班时,精细化育儿被迫让位于生存式养育。
某三孩博主坦言:"老大的英语启蒙还能做教学计划,到老三就变成‘手机放儿歌就算早教’。"
2. 对照实验的心理补偿
多孩家庭天然形成教育对照组。当大女儿朗诵比赛失利,父母可以从小儿子的足球特长中找到心理平衡,这种风险对冲削弱了教育执念的破坏力。
3. 团队协作的角色重构
某位三胎妈妈博主的案例颇具启示:丈夫负责接送、妻子主攻学习、外婆统筹后勤,多线程任务倒逼家庭成员形成明确分工。这种战时状态反而重建了夫妻共同体的现实基础。
在当代中产阶级家庭,教育会被当成最重要的投资,独生子女就像全仓持有的单只股票:
某些海淀妈妈将孩子简历视为家庭KPI,丈夫任何教育"不作为"都会被解读为对家族未来的背叛。
国际学校家长的择校选择涉及百万级教育投资,这种量级的决策冲突,也足以摧毁婚姻信任基础。
总之,当孩子表现不及预期时,就好比全家族唯一一只股票走向下跌趋势,夫妻往往互相指责对方教育策略失误。
在多子女家庭,这些焦虑和冲突会被稀释,家长对子女成才的执念也不会那么深重。
有两三个孩子养育对照,父母也能判断出每个孩子自带不同的基因密码,孩子的人生并不能完全由父母塑造。
当然,不是说多生孩子就一定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很多资源条件不足的家庭,确实不适合生二胎三胎。
但是,对于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来说,尤其对于那些致力于要把孩子打造成“优质产品”的父母而言,多生几个孩子,确实能分摊育儿风险,促进家庭稳定。
作者简介
华川(川妈),著有《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游戏,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婚姻关系的七道考题》。当当网、淘宝网等平台均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