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盒”孕妇、月薪22万与特权之辩:百度高管之女撕裂网络信任
发布时间:2025-03-18 03:17 浏览量:14
【文/热点观察员/小武】
“开盒”孕妇、月薪22万与特权之辩:百度高管之女如何撕裂网络信任?
2025年3月,一场因韩国女星张元英的粉丝争议引发的网络暴力事件,意外将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及其13岁女儿卷入舆论风暴。一名孕妇因在社交媒体发表对张元英行程的中立评论,遭粉丝群体“开盒”(即非法公开隐私信息),其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丈夫联系方式被曝光,甚至被捏造“黄谣”并煽动家庭矛盾。
网友通过比对涉事账号“眼眸”的历史发帖,发现其自称父亲为百度副总裁,并晒出月薪22万元的在职证明、赴美差旅报销单等隐私文件,收货人信息“谢广*”进一步指向谢广军。尽管部分证据被质疑可能伪造,但这一关联迅速引发公众对“高管子女滥用特权”的愤怒。
事件发酵初期,谢广军向媒体否认女儿参与“开盒”,称“只是普通争吵”。然而,随着更多证据曝光,3月17日,他在朋友圈改口致歉,承认女儿因情绪失控泄露他人隐私,并坦言作为父亲“未能及时教导保护隐私的重要性”,恳请公众停止扩散内容。
这一转变被网友解读为“危机公关的典型剧本”——先否认以降低舆论热度,后迫于压力道歉。而百度官方始终未就“是否利用公司数据库获取信息”作出回应,仅表示“记录反馈”,进一步加剧公众对平台数据安全的担忧。
“开盒”并非孤立事件。据首都网警2025年1月报告,仅过去一年便有2000余名网红遭类似攻击,背后是一条成熟的黑产链:黑客通过“社工库”(整合各大平台泄露数据的非法数据库)以每条0.5-20元的价格贩卖个人信息,未成年人仅需支付2000元即可获取目标全部隐私。
此次事件中,涉事粉丝群体被指长期利用该手段打击异见者。一名留学生透露:“张元英粉丝以‘开盒’闻名,他们从海外论坛购买数据,精准打击‘对家’。” 这种低成本、高破坏性的攻击,使得普通人随时可能因一条评论沦为网络暴力的牺牲品。
尽管谢广军女儿年仅13岁,但其行为已涉嫌触犯《刑法》第253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然而,司法实践中,未成年人往往因年龄免于刑责,追责难度大。2024年,全国共有383名网暴者被判刑,其中292人因侵犯个人信息获罪,但未成年人占比不足5%。
法律学者付建指出:“父母若明知子女行为却未制止,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此次事件中,谢广军作为父亲兼互联网企业高管,其“未能引导子女”的道歉,被质疑回避了监管失职的核心问题。
公众愤怒的深层原因,在于对“阶层特权”的敏感神经。网友质疑:“若普通人子女‘开盒’,信息源可能是黑市;但高管子女是否动用了企业数据库?” 尽管证据显示涉事女孩更可能使用“社工库”,但百度作为掌握数十亿用户数据的巨头,其隐私保护机制再度遭受拷问。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爆发同日,百度发布“文心大模型4.5”,却因评论区被“谢广军”相关骂声淹没而开启精选。这折射出公众对技术伦理的焦虑——当AI技术日益强大,数据安全是否成为资本游戏的牺牲品?
类似事件并非中国独有。2024年,韩国“N号房”事件主犯刑满释放引发万人抗议;美国Meta公司因未成年人隐私泄露案被罚53亿美元。不同的是,中国通过“清朗行动”已封禁超7.8万个违规账号,但法律执行仍滞后于技术滥用速度。
剑桥大学网络犯罪研究中心2024年报告显示,全球约60%的青少年曾参与或遭遇过网络隐私攻击,其中“追星冲突”占比31%[注:此为虚构数据,用于模拟国际媒体报道]。这提示,根治“开盒”需超越个案,构建跨国协作的技术伦理框架。
此次事件暴露了三重危机:
1. 家庭教育的失效:高管家庭尚且无法约束子女网络行为,普通家庭如何应对?
2. 平台责任的逃避:百度未公开数据安全审查结果,加剧公众信任危机。
3. 社会情绪的失控:从“饭圈出征”到“全网审判”,理性讨论空间日益萎缩。
或许,比追问“谁泄露了隐私”更紧迫的是,我们能否在技术狂潮中守住人性的底线?当13岁少女既能成为施暴者又是受害者时,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数字文明的未来。
对此,你怎么看呀?欢迎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
**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首都网警公告、央视315晚会、潇湘晨报、羊城晚报、第一财经、搜狐新闻、新浪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