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高管13岁女儿,能利用数据网暴孕妇?还能精准开盒网暴到家
发布时间:2025-03-19 19:21 浏览量:24
前脚百度前副总裁璩静的职场风波过去没多久,这头百度现任副总裁谢广军的13岁女儿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次不是职场PUA,而是更让人心惊肉跳的开盒网暴素人孕妇,仅仅就因为人家对韩国女星的行程安排稍微质疑了一句。
这位百度千金怒火中烧,发动饭圈力量,把一个素不相识的孕妇个人信息扒了个底朝天,威胁家人不在国内,不怕报警。
她这是哪里来的底气?
3月16日百度还在风光无限地发布最新版本的AI大模型,自信的号称技术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结果自家副总裁的女儿正利用着疑似从百度获取的资源,在网上网暴素人,这简直是黑色幽默,反讽意味拉满。
网友们也不是傻子,发布会评论区直接被谢广军三个字刷屏,抵制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把这个词都变成了屏蔽词。
要知道百度是中国互联网搜索的头把交椅,掌握着多少人的隐私数据,简直难以想象。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刚曝光了多家科技公司非法窃取用户隐私的黑幕,从卫浴店摄像头偷人脸数据,到APP软件爬虫技术批量盗取信息。
这样更让人震惊的是,有个科技的公司,他们竟然能找到运营商的后台漏洞,直接把咱们用的三大通信网络的数据都给偷了。
听说他们一天就能处理一百亿条数据,而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就可以被他们打上各种标签,流到商家手里了,变成了人家搞精准营销,甚至是诈骗的工具。
更可怕的是这些公司这么明目张胆地偷个人隐私,竟然已经搞了好几年了,简直无法无天。
百度作为技术巨头,本应是数据安全的守护者,结果自家高管的女儿陷入风波。
公众的质疑声当然铺天盖地:一个13岁的女孩,怎么这么容易搞到别人的身份证号、手机号这些极度敏感的个人信息,是不是利用了百度的数据库资源?
3月19日官方表示已经开启调查,并且说数据不是从自家数据库泄露的,但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崩塌的信任,已难重构。
而这次事件的导火索其实也很简单,是饭圈常见的偶像维护,谢广军女儿网名眼眸,是韩国女团IVE成员张元英的粉丝。
事情起因仅仅是一位孕妇网友质疑了一下张元英的行程安排,她就瞬间暴走,对其发起开盒攻击。
饭圈这个看似光鲜亮丽的群体,早已成为了网络暴力的重灾区,从最初的为偶像应援,到如今的开盒、网暴,饭圈的进化让人不寒而栗。
所谓开盒说白了就是以前的人肉搜索的升级版,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把一个人的私密信息扒出来,公之于众,达到羞辱、恐吓、甚至攻击的目的。
饭圈把开盒当成了对付对家和异见者的利器,稍有不满就开盒伺候,在饭圈的仇恨动员机制下,对偶像的爱被扭曲成了对异己的恨。
最终演变成一场网络暴力围剿,更可怕的是,这次开盒孕妇事件中,施暴者年仅13岁,实在让人感到震惊。
而在这次事件中,这个女孩子还展现出了跟她年龄极不相称的嚣张跋扈,一句我爸月薪22万,更是赤裸裸地炫耀特权,刺激着无数普通打工人的神经。
月薪22万这数字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谢广军绝对是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但讽刺的是这位成功人士的家庭教育,似乎完全跑偏了方向。
3月17日谢广军终于姗姗来迟地发布了道歉声明,但这个声明,就像挤牙膏一样,挤一点放一点,还只在朋友圈内部发布,诚意多少,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对于女儿开盒孕妇的种种恶劣行径,比如曝光人家工作单位、私信人家丈夫造黄谣、煽动家暴等等,几乎只字不提。
说实话这种避重就轻的道歉,更像是一场拙劣的危机公关表演,一个月薪22万的父亲,难道就只教出了一个在网络上仗势欺人、毫无底线的公主?
这番道歉说是真诚,不如说是迫于舆论压力的无奈之举,这场风波背后,真正的伤口,或许正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说起来从2021年到2025年,央视315晚会年年都曝光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就成了保留节目,几乎没有彻底解决过。
而开盒行为正是建立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基础之上,《刑法》明明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判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在未成年人网暴事件中,法律的震慑作用却显得如此无力,未成年人保护法似乎成了一些施暴者的免责金牌。
谢广军在道歉声明中,也只是轻飘飘地呼吁给未成年人改正空间,对于受害者的赔偿和对施暴行为的追责,却避而不谈。
法律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上,真的要网开一面到如此地步吗,这种网开一面,是不是反而纵容了未成年人犯罪,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更让人感到寒心的是,在网络暴力事件中,除了直接施暴者,还有大量的帮凶。
那些在评论区起哄的网友,那些转发隐私信息的账号,甚至那些保持沉默的旁观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暴力的帮凶,共同构成了网络暴力的土壤。
饭圈“毒瘤”的病态蔓延,失责家庭教育,网络暴力的肆虐横行,这三者在一起,共同酿成了百度副总裁女儿开盒孕妇的争议。
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让施暴者道歉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深刻的去改,唯有打破沉默,让施暴者付出代价,才能守住文明的底线。
信息来源:
【1】中国新闻网,2025-03-18,“中新网评:开盒女孩获取他人信息的“超能力”从何而来”
【2】新浪财经, 2025-03-17,五年四度曝光 个人信息泄露为何屡禁难止
【3】太平洋科技, 2025-03-15,看个文章信息就泄露?信息黑洞疯狂窃取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