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学习小学数学时,这5个习惯一定要养成(妈妈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25-03-19 06:38  浏览量:15

我家悠悠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真是让我又紧张又兴奋!作为一个妈妈,我深知小学数学起步有多重要,它绝对不像有些人说的"简单"或"不重要"。其实,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是孩子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石,只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让孩子后面的学习更轻松。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有点蒙,不知道该怎么帮助悠悠学好数学。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发现了一些真正有效的方法,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01.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感觉,而不是死记硬背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会背1到10,但问他"5是什么"时,却一脸茫然?这就是缺乏数感的表现。

数感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对数字的自然理解和感觉。比如看到"3",能自然联想到3个苹果、3只小鸟这样具体的量。

悠悠刚开始也只会背数字,但不理解它们的意义。后来我尝试了这些方法:

- 用积木玩游戏,让她拿出对应数量的积木

- 做饭时让她数一数我用了几个鸡蛋

- 逛超市时让她数一数购物车里有几个水果

效果真的很不错!现在她不仅能数数,还能自然地比较大小,知道5比3多,7比9少。

记得有一次,她还自豪地告诉我:"妈妈,我们班有20个同学,男生9个,女生比男生多2个!"我当时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02.让加减法变得有趣,不再是枯燥的算式

很多孩子一看到算式就头疼,但其实加减法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啊!

刚开始教悠悠加减法时,我没有直接给她题目做,而是把它变成了游戏:

"悠悠,你有3个棒棒糖,妈妈又给你2个,你猜你现在有几个啦?"

"你的5个小玩具,借给表妹2个,还剩几个呢?"

这样她很快就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后来我们一起玩"数字接龙"游戏,说出一个数字,下一个人要加上或减去一定数量,看谁能算得又快又对。

有时我们还会用手指计算,比如计算8+5,我教她把5拆成2和3,因为8+2=10,再加3等于13。这样计算起来就方便多了!

不过说实话,悠悠有时候还是会犯错,特别是遇到进位和退位时。有一次她把13-5算成9,我没有批评她,而是问她是怎么想的。原来她把13看成10+3,然后用10-5=5,再加3等于8,却记成了9。通过这种方式找出错误,她记得更牢固了。

03.把学习融入日常生活,让数学变得实用

殊不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发现,当悠悠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时,她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认识图形:我们一起找家里的物品,比如"冰箱是长方体","饼干是圆形的"。现在悠悠能自信地辨认各种图形,甚至会说"妈妈,这个盒子像个正方体,但它的高度比较矮,所以是长方体!"

学习时间:我给悠悠买了一个可爱的小闹钟,教她认识整点和半点。现在每到饭点,她都会提醒我:"妈妈,已经12点了,该吃午饭啦!"

理解方位:我们玩"藏宝藏"的游戏,用"在床下面","在柜子的右边"这样的提示让她找东西。这样她很快掌握了方位词,空间感也提高了不少。

04.尊重孩子的学习节奏,给予足够的耐心

每个孩子的学习速度都不一样,这点真的很重要!有时候我看到别的孩子进步特别快,心里着急,但后来我意识到这种比较毫无意义,甚至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记得有段时间,悠悠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特别吃力,我就有点着急。但转念一想,与其催促她,不如多给她一些时间和练习的机会。我们开始每天花10分钟一起复习,不多也不少,就这么坚持着。

慢慢地,我发现悠悠不仅掌握了加减法,而且计算得越来越快了!这告诉我们,学习不是快就好,而是要真正理解和掌握。

05.保持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归根结底,一年级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我们要做的不是逼他们学习,而是保护这种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我经常提醒自己: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孩子现在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

所以,即使悠悠有时候做错了题,我也不会批评她,而是鼓励她:"嗯,这道题有点难,不过我看到你很认真地思考了,真棒!我们一起来找找问题出在哪里吧。"

有时候她因为学习数学而苦恼,我就会暂停一下,改天再继续,或者换一种更有趣的方式来学习。毕竟,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过程啊!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理解、支持和鼓励。相信我,只要方法得当,你的孩子一定能爱上数学,建立起扎实的基础!

你家孩子学习数学时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困惑,我们一起交流,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