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副总裁女儿开盒孕妇:缺席的父亲,正批量制造失控的下一代!

发布时间:2025-03-26 09:41  浏览量:3

近日,一场“开盒”闹剧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一位在加拿大求学的13岁少女,为维护偶像,对一名孕妇展开疯狂“开盒”:

曝光隐私、造黄谣、诅咒胎儿畸形,甚至教唆他人离间夫妻感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网友反击,她甩出父亲22万月薪单和百度副总裁在职证明,试图用特权碾压对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果,这一举动引发众怒,百度新产品发布会评论区被攻陷,全网高呼“开除谢广军”,集团市值蒸发数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颇具讽刺的是,13年前谢广军曾嘲笑李天一“坑爹”,如今自己成了“失败父亲典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并非个例,从李天一到谢家千金,“二代”堕落背后往往都有长期隐身的父亲身影。

北京师范大学调查显示:

中国70%的家庭中父亲每日陪伴孩子不足1小时。

这类家庭的孩子犯罪率是正常家庭的3倍,抑郁率高达58%。

这些父亲们忙于酒局拼事业、应酬攒人脉,却忽略了自身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

01

缺席的父亲:造就“空心怪物”

谢总裁女儿的嚣张言论,暴露了精英教育下丑陋的一面。

“开盒就像喝水一样简单”

“快来报警呀,看看我IP在哪”

这些话语尽显践踏规则、漠视他人的“特权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指出:“父亲作为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权威符号,他对待规则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

谢广军的女儿将违法视为儿戏,正是因为从未从父亲那里学到对规则的敬畏。

她炫耀父亲收入时,没人告诉她财富不等于尊重;

她凭借特权欺凌同学时,也没人教导强者应约束欲望。

著名编剧紫金陈透露,《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的原型就是自己,那个永远等不到父亲电话的孤独孩子。

现实中,江苏16岁少年为引起父亲关注,连续纵火20余次;

上海富二代因父亲常年缺席,沉迷“地下拳赛”险些丧命。

父亲的冷漠如无形的利刃,能从根源上摧毁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的情感账户长期欠费,暴力便成了他们宣泄不满、获取关注的唯一方式。

02

救赎孩子:从父亲的“在场”开始

作家樊登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儿子嘟嘟3岁时,因他工作忙,每次见面嘟嘟都躲得远远的。

意识到问题后,樊登每天雷打不动陪孩子玩1小时“打架游戏”,允许儿子用枕头砸自己,自己假装不敌。

半年后,老师反馈嘟嘟变得自信大胆,还会主动保护被欺负的同学。

可见,孩子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父亲,但渴望“敢下场参与”的父亲。

这种参与可以是在睡前讲10分钟故事,周末陪一场球赛,或是犯错后诚恳说一句“对不起”。

国际儿童教育组织行动指南表明:

“父亲每天有效陪伴孩子15分钟,孩子的社交能力能够提升40%,共情力也会提升35%。”

著名心理学教授李玫瑾直言,孩子心理问题本质是父母的问题。

就像浇花,花总会生长,但能否绽放绚丽花朵,取决于是否有耐心施肥。

孩子的德行与教养在生活点滴教育瞬间形成,“子不教,父之过;子不教,亦是父之祸”。

我们不必成为事事满分的完美爸爸,但要努力在孩子成长关键时刻“在场”。

03

父亲缺席对孩子的多维度影响

从心理层面看,父亲长期缺位,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与规则意识。

如谢广军女儿,因未从父亲处获得正确引导,对规则毫无敬畏之心,肆意践踏他人权益。

这种心理扭曲不仅影响孩子当下的人际关系,更可能伴随其一生,导致在未来社会生活中频繁出现违规行为。

在社会行为方面,这些孩子在虚拟世界中用暴力和极端行为填补情感空洞,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不良的社交模式。

他们可能将虚拟世界中的暴力行为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对他人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威胁。

从家庭关系角度而言,父亲缺位破坏了家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渴望得到父母的共同关爱与引导,父亲的缺失使家庭结构失衡,亲子关系变得疏离。

这种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能导致孩子在未来的家庭生活中也面临诸多问题。

04

父亲“在场”的重要意义及实践方式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在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首先,父亲是孩子性别角色认同的重要榜样。

男孩通过观察父亲的行为举止,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男性;

女孩则从父亲身上了解男性的特质和与异性相处的模式。

其次,父亲的参与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探索精神。

父亲通常更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挑战自我,在面对困难时给予理性的指导和支持。

那么,父亲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实现有效“在场”呢?

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应酬,为陪伴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

例如,像樊登一样,即使工作繁忙,也能每天抽出固定时间陪伴孩子玩耍。

另一方面,要注重陪伴的质量。

陪伴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共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

父亲可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05

社会对父亲回归的期待与支持

孩子的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面对父亲缺位这一普遍问题,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父亲角色的回归。

1.学校可以加强对家长教育的宣传和指导,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亲子活动等方式,提高父亲对自身教育责任的认识,传授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和教育方法。

2.社区也可以组织各类亲子活动,为父亲和孩子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3.此外,企业和社会应倡导健康的工作文化,鼓励企业制定更加灵活的工作制度,支持员工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例如,一些企业推行的弹性工作制度、家庭友好政策等,都有助于父亲更好地履行家庭责任。

总之,解决父亲缺位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当父亲真正回归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引导和支持,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下一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此,希望各位读者朋友能把这篇分享转发给身边那些“总是很忙”的父亲。

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每一个被父母逃避的责任,最终都会成为孩子未来人生道路上难以填平的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