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得好不好,别盯成绩,看看娃身上这6个成长特点就知道了

发布时间:2025-03-26 21:10  浏览量:6

文/兰妈谈育儿

一说起被“养”得很好的孩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学习成绩好

事实上,成绩只是体现孩子优秀的一种表现,真正能反映孩子被养得好的,往往是在于一些更深层的表现

01

孩子见娘愁

说明孩子相信你,父母是他们的安全感

“哎呀,你不在家孩子可乖了,你一回来孩子就变了样,真是孩子见了娘,无事哭三场”

这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见娘愁

事实上,孩子见娘愁,在兰妈看来谈不上褒贬,可这种说法却被很多人认定为“妈妈不在,孩子就表现得更乖一些”

但这种说法真的在理吗

认识一个妈妈

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会往返各地频繁出差,和女儿之间基本上就是聚少离多

以至于孩子每次见到她都显得格外黏人,有事没事都能无缘无故地咧嘴一哭

奶奶见状,也总是习惯性吐槽说:“你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可乖了,根本不吵不闹”

妈妈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可看着女儿动不动就无理取闹、眼泪刷刷直流的模样,她也不禁怀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真的是有妈妈在的地方孩子就不乖、没事找事吗”

直到,女儿读小学三年级那年,妈妈如往常一样出差回家,女儿也如往常一样凑到她身边无理取闹

妈妈说了一句:“我就是你的出气筒吗?为什么每次和你见面的时候都是不开心表情”

没想到,女儿却说:“你懂什么,孩子见娘愁,说明我相信你、依赖你,才会在你身边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样子,要是换作奶奶,她肯定又批评我没事找事,我是你闺女,我不黏着你,黏着谁呀”

一瞬间,妈妈心里似乎并没有那么难受了,反而还因此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看吧,孩子见娘愁,深层原因其实是在于需求,而这份需求还是建立在孩子有安全感的基础上

正如,孩子需要零花钱买一样东西,她最先问的是谁,往往就是最信任这个人

反之,孩子最不愿意求助谁,说明他们的信任、和安全感都不足,在他们眼里也是:“既然一开始就知道结局肯定是被批评、被拒绝,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求助”

...

然而,后者也恰恰是一段亲子关系为什么变得陌生、疏远、甚至冷漠的隐藏原因

所以,孩子见娘愁,说明孩子有需求、有信任,如果再多一些理解包容和引导,那孩子的安全感就会更加充盈有力

这是孩子被养得很好的标志,也是妈妈们养儿育女最希望看到的模样了

02

孩子叽叽喳喳

说明孩子思维敏捷,父母语言启蒙到位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整天叽叽喳喳的小话痨孩子,往往都比较聪明、有胆识

而这些,其实也和家长的抚养方式大有关系

认识一位妈妈,她是我所见过最有耐心的妈妈

能有耐心到什么地步呢?一个月正班22天,最高迟到的新记录是7天

然而,迟到的原因竟然还是:“在家里回答儿子乱七八糟问题耽误了”

刚开始我还觉得她也太娇惯自己儿子了,直到某一次,看到他们母子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其乐融融的一幕

我承认,属实被羡慕到了

比如,吃饭的时候儿子看到妈妈不断夹来的菜,他会说:“不能再吃,吃胖了以后就娶不到对象了”

妈妈噗呲一笑,然后说:“怎么会,我儿子那么帅,就算长胖了,在胖胖的男孩子里也是帅得冒泡”

而我可能只会说:“一天脑瓜子想些什么呢,尽想那些没出息的东西”

又或者,孩子聊天时说:“妈妈,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变成了奥特曼”

妈妈饶有兴趣地听孩子把话讲完,然后还故作吃醋地问一句:“那你的梦里有没有妈妈呀”

而我可能就会说:“烦不烦,一听到晚叽叽喳喳,有那个精力不知道好好学习吗”

...

看吧,这就是孩子被养得好不好的区别

被养得很好的孩子,他们在家里敢说敢做,想到什么也没有顾虑地直接说出来

而一个在家里语言表达能力都不缺席的孩子,长大后、或者到了外面又怎么会差多少呢

所以,例子中的妈妈就是属于智慧型育儿,懂得从小接纳、并着重孩子的语言启蒙

正如孩子嘴巴如机关枪一样突突地停不下来,此时你是怎么看待孩子的,孩子就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平时尽可能地对孩子的语言多一些理解、包容和接纳,孩子也会被养得越来越有安全感

特别是人际关系社交上,敢于表达自己就已经占据了上风

03

孩子朋友缘好

说明孩子从小见世面,父母为人又比较开明

有位老师曾分享说:

“一个孩子的成长如何,其实跟他们的圈子有着极大关系,男孩子周围的朋友是谁,女孩子周围的闺蜜是谁,真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

女儿班上有个女孩,没有和她交朋友以前,只认班上一个女生当朋友

而那个女生呢,就是属于总带女孩“干坏事”的孩子:

•比如,上课带着女孩传纸条,女孩不愿意接纸条,就把纸条直接扔到桌子上,被老师发现后也急着推卸责任说:“是她,是她非要给我递纸条的”

•又或者,学校严禁带钱到学校买零食玩具,女生为了避免被老师抓包,就威胁女孩说:“你不给我买零食,我就不跟你交朋友了,我还让全班的人都不理你”

没办法,女孩为了不失去这个朋友,就一而再地妥协,也一而再地被女生拉出去当枪使

一次、两次、很多次之后,女孩害怕得不敢上学,甚至还编各种理由逃避到学校上课

直到妈妈耐心询问、多次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受到学校“毒友谊”的伤害

再后来,也不知道妈妈用了什么方法,女孩回到学校之后就大变样,不仅不怕女生“不跟你玩”的威胁话,还主动去结交班上的其她女生

也因为女孩本身就很出色又有亲和力的原因吧,班上的很多女生、包括兰妈女儿在内,都比较喜欢找她玩儿

听女儿还说,当女孩自带焦点、又被大家所欣赏的时候,曾经经常霸凌她的那个女生,也自觉地退到一边静悄悄地,不再指手画脚、也没有当初盛气凌人的样子

其实,这就是人缘好和朋友少的区别

就像人缘好的孩子,走到哪里不缺朋友,不会因为“没有朋友”而自卑焦虑,也不会因为讨好他人而委屈自己

特别是遇到总是带你“带坏事”的朋友,这种人就是见不得人好,也不是真心相待的好朋友

可如果孩子人缘好、朋友多,就从一定程度存在筛选性,面对不合适、不合理的朋友,说绝交的时候也能做到自由洒脱

所以说,如果您的孩子人缘好,就说明被养得不错,文中的女孩就是一个典例

也是后来才弄明白,女孩虽然刚开始也被“毒友谊”伤害过,可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妈妈

在她被班上女生霸凌的低谷阶段,妈妈陪在身边耐心指导,还带她去各种不同的地方锻炼胆识,直到结识很多新朋友,乐于交友、也无畏被威胁

这就是带孩子见世面,和父母遇到事情只解决、不批评打击的开明之处

04

孩子听你的话

说明父母教育方式温和,孩子才能够心服口服

孩子好不好管?主要是看家长如何看待你家孩子的

遇到过一个妈妈,她说她的女儿从来就没有经历叛逆期,她也不知道叛逆是什么

刚开始的时候还不信,还有人觉得她是在吹牛,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没有情绪呢

可真正看到妈妈和她女儿的相处方式后,直接刷新了我的认知

那一次,女儿放学回家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整个人还半躺在沙发上无精打采

到了这里,其实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就是把孩子批评一顿:

“干什么”

“书包就那么一扔吗”

“作业写了没”

“现在饭还没好,你赶紧去写作业”

然而,妈妈却与我们不同

她先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女儿的情绪,然后又跟孩子一样,四仰八叉地躺在沙发上说了一句“嗯,还是这个姿势舒服,整个人就没有那么累了”

女儿好奇一问:“你也累吗?是不是跟我一样在学校被某个同学欺负了”

于是,母女俩开始互诉衷肠,女儿说了她的委屈,妈妈也说了她的疲惫

讲真的,光是这一点就有很多家长做不到

他们总是潜意识地认为孩子就是孩子,我们可以管孩子,孩子却管不了我们家长,也没必要给他们说有关我们的事情

殊不知,孩子叛逆的本质就是:父母教育能力赶不上孩子成长的速度

是呀,孩子需要成长学习,家长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只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然后再用自己局限的认知去批评教育,那孩子有主见了,自然就会拼尽全力反抗

例子中的妈妈就很有智慧,她知道批评指责没有任何教育意义,而是选择和孩子站在一样的位置、体验一样的感受,直到孩子把你当成“自己人”了,自然就会主动分享他们的事情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自己人效应”

先把孩子当成自己人,孩子再把你当成自己人,然后“自己人”和“自己人”在一起,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呢

05

孩子思家切

说明家庭关系融洽和谐,孩子时刻被幸福包围

在育儿领域深耕多年,我发现绝大多数的亲子关系都是:孩子长大后就不恋家,和父母也不亲了

很多人都说这是孩子“长大了”的必然过程,孩子长大后就应该脱离父母,然后自己到外面去闯荡

可我们也要认清一个事实:闯荡再远的游子,发展再厉害的大老板,心中都应该有家

是的,纵观那些事情真正发展很好的人,他们在大城市住着大别墅,开着豪车,休息的时候还有灯红酒绿的大城市为伴,可他们为什么在节假日又要不远千里回到老家呢

很显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当然了,这份特别的感情也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

如果父母和孩子从小关系就不好,那长大后又怎么会亲得起来呢

兰妈认识两个朋友

一个朋友的想法是“过年过节就是不愿意回家,麻烦不说,来回那么远,简直就是劳民伤财”

另一个朋友说:“好期待每年的节假日呀,那样我就可以回家吃妈妈做的饭了,如果不是为了上班没办法,我真想天天待在爸爸妈妈的身边,现在几天不给他们视频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然而,透过他们和家庭的联系、还有成长特点,兰妈发现了特别明显的区别:

•第一个朋友逢年过节不愿意回家,并不是觉得距离远又劳民伤财,而是他看不惯家里面父母的攀比打压,更厌倦了父母隔三差五的吵吵闹闹,总觉得每回家一次都窒息得让他心情郁闷很久

•第二个朋友思家心切,也是因为家庭氛围和谐融洽,孩子回家了,那都是提前站在门口张望等待着,家里面还变着花样地准备满桌菜肴,那种一回家就能看到父母等待已久的感动,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言语表达了,他们能做的也是尽可能地多回家看看

从这些也可以看得出,一个孩子养得好不好,从他们思家心不心切就能看得出

而一个小时候恋家、长大后又思家心切的娃,那一定是从小生活在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了,孩子能时刻被幸福包围着,他们自然也会因为幸福而格外怀念这个家

那么,关于孩子养得好不好从一些成长特点就能看得出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