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妈妈“坐牢式管理”立案背后:谁在给反内卷时代上锁?

发布时间:2025-03-26 22:18  浏览量:18

近日,小鹿妈妈公司因「坐牢式上班」被立案,员工全天禁止用手机、出大门,正在新闻报道,3月26日,合肥市庐阳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告诉《正在新闻》,昨天他们关注到媒体报道后,就已经去过小鹿妈妈调查,“已经立案,今天还会去。”

当32岁的小张在监控摄像头下第三次请求去卫生间时,主管按住了他的工牌:"再忍半小时,公司规定不能破坏流水线节奏。"这是2023年浙江小鹿妈妈公司被曝光的日常画面,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残酷真相,正通过"禁用手机、封闭厂门"的"坐牢式管理"撕裂职场底线。

流水线传送带轰隆作响的车间里,李敏摸出藏在袜筒里的智能手表,用指甲盖大小的屏幕给家人报平安——这是她入职第7天,也是手机被集中保管的第167个小时。在这家年营收超10亿的母婴用品企业,制度性歧视被编织进每个细节:工位禁止放置水杯,上厕所需要主管签字,连午休时趴在桌上睡觉都会被扣绩效分。

"他们说这是军事化管理,但我觉得更像现代包身工。"李敏的遭遇不是孤例。国家统计局2023年数据显示,制造业劳动者平均周工作时间达52.3小时,超过法定标准23%,而像小鹿妈妈这样通过物理隔绝强化管控的企业,正在制造新的"反内卷悖论"——当企业用铁门锁住员工自由时,锁住的也是整个社会的劳动价值坐标系。

王芳的故事揭开了更隐秘的伤口。入职时HR收走她的劳动合同,承诺转正后补缴社保,"结果三个月后说我效率不达标,直接让保安收走厂牌。"这种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剥削逻辑,在长三角制造业早已形成闭环:企业将劳动者切割为"核心员工"与"消耗性人力",后者不配拥有完整法定权益,如同一次性零件随时替换。

中国劳动学会2022年调研显示,二级市场劳动者维权成功率不足14%,当小鹿妈妈们用铁门制造物理囚笼,更深层的囚笼是劳动者议价权的丧失。更讽刺的是,这些母婴产品最终流向年轻妈妈群体,而制造它们的女工们,却连给孩子发条语音消息的自由都被剥夺。

24岁的应届生陈浩,带着"反内卷先锋"的标签加入小鹿妈妈。他曾在大学课堂学过制度性歧视理论,却没想到会亲历教科书般的案例:公司要求新员工签署《自愿放弃社保声明》,会议室挂着"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机器用"的标语。当他试图组织同事争取午休权时,主管甩来一叠简历:"外面等着进厂的还有300人,不想干随时走。"

这恰好印证了经济学家多林格的发现:当企业垄断次级市场就业机会,劳动者会陷入"内卷竞次"的囚徒困境。国家推动的"反内卷"政策在这里遭遇黑色幽默——不是劳动者不愿逃离996,而是流水线外的世界早已筑起更高的铁门。2023年《中国青年劳动权益报告》指出,63%的制造业从业者因担心失业而放弃维权,这种恐惧比监控摄像头更具约束力。

要根治"坐牢式管理"的病灶,需要三重解药:用法治钢印遏制市场切割,例如2023年新修订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将社保代缴纳入刑事追责;构建劳动者数字议价平台,参考杭州推行的"工分银行"模式,将技能认证、历史薪酬等数据区块链化;激活反内卷的政策工具箱,对实施弹性工作制的企业给予税收抵扣,用市场手段引导管理革新。

小鹿妈妈公司的铁门终将被法律撬开,但更多隐形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仍在发生。度性歧视从来不只是企业的原罪,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拆解的系统困局——毕竟在劳动价值的坐标系里,没有人应该活成明码标价的消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