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妈妈”被立案调查,员工:休息不能出公司门,上班像坐牢

发布时间:2025-03-27 04:56  浏览量:5

导语

近日,以“魔性电梯广告”闻名的安徽鹿妈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鹿妈妈”)因涉嫌侵犯员工权益被合肥市庐阳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立案调查。多名员工向媒体控诉公司严苛的管理制度——从禁止使用手机到限制午休外出,甚至收走劳动合同,一系列行为被员工形容为“上班像坐牢”。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企业管理中的合规漏洞,更引发公众对劳动者基本权益保护的深刻反思。

一、员工控诉:被禁锢的“工作牢笼”

根据《正在新闻》报道,小鹿妈妈员工刘畅(化名)等人披露了公司令人窒息的管理细节:

1.人身自由的全面限制

手机与通信封锁:员工全天禁止使用个人手机、佩戴耳机,导致上班期间与家人“失联”。刘畅称,自己只能通过智能手表偷偷联系外界。行动管控:除取外卖、快递外,员工不得离开公司大门,午休时间亦被禁止外出用餐,外卖需在工位解决。外出需填写书面申请,且被定期巡查工位在岗情况。如厕与卫生惩罚:卫生间使用时间受限,若未将会议室椅子完全推入桌底,员工会被罚打扫卫生。

2.劳动合同与社保的“灰色操作”

员工签署《劳动合同》后,公司收走员工持有的副本,导致员工对合同条款“一无所知”。试用期员工未获社保缴纳,部分员工因未通过一场“无标准答案、与岗位无关”的考试被无补偿解雇。一名离职员工透露:“入职半个月后突然被要求考试,随后遭解雇,只拿到半个月底薪。”

二、法律争议:公司规定触碰法律红线

针对小鹿妈妈的管理制度,法律专家指出多项涉嫌违法行为:

1.侵犯人身自由与休息权

河北驰舟律师事务所侯士朝律师:午休时间属于员工自主安排时段,公司若无正当理由(如保密或安全需求)限制外出,涉嫌违反《劳动法》和《宪法》中关于休息权及人身自由的规定。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周兆成律师:若员工在午休期间刷手机未影响他人,公司禁止行为即构成对员工权益的侵犯。

2.劳动合同与社保的违法操作

收走员工劳动合同副本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合同需双方各持一份);试用期不缴社保则直接违反《社会保险法》。

3.通信自由与紧急权益的剥夺

禁止使用手机可能侵犯《宪法》第四十条保护的公民通信自由。律师强调,若因此导致员工错过紧急事务,公司需承担相应责任。

三、社会影响:品牌声誉与劳动权益的双重拷问

小鹿妈妈以牙线产品的“魔性广告”打开市场,但此次事件暴露出其内部管理的严重问题:

企业形象危机:高压管理文化被曝光后,公众对其品牌信任度或大幅下滑。劳动权益保护的普遍困境:类似“牢笼式管理”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并非孤例,折射出部分企业对劳动者基本尊严的漠视。

四、后续进展:劳动监察介入,维权路径明确

目前,合肥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已立案调查。律师建议员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保留证据:考勤记录、处罚通知、工资单等均可作为仲裁或诉讼依据。协商→投诉→仲裁→诉讼:优先与公司沟通,无效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及提起诉讼。

结语

“小鹿妈妈事件”是一面镜子,既照见了企业管理的野蛮生长,也映射出劳动者维权之路的艰难。在劳动法规日益完善的今天,如何让法律条文从纸上落地,如何平衡企业管理与人性化需求,仍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此案的调查结果,或将为企业合规管理敲响一记警钟,也为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更具意义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