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婚姻太难:非洲混血兄妹,苦等妈妈团聚,想妈妈了只能蒙被哭

发布时间:2025-03-29 13:14  浏览量:4

云阳的一对混血兄妹,哥哥11岁,妹妹9岁,这亲亲的兄妹,在去年十月才团聚,哥哥说中文,妹妹说埃塞俄比亚的一种语言,沟通和交流一开始全靠猜,这对兄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妈妈团聚!

哥哥长得很像中国孩子,皮肤只是稍显黝黑,和开朗外向的妹妹比起来,他显得很沉默内敛。两个孩子的爸爸以前在非洲打工,和他们的妈妈结婚后在非洲生下哥哥,一直等到哥哥四岁,才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从此后哥哥就生活在重庆云阳的一个小山村。

哥哥呆在中国,爸爸往返非洲打工,哥哥和幺爸幺婶生活在一起,虽然幺爸幺婶对他关爱有加,但无论如何,来自幺爸幺婶的爱不能替代真正的父爱母爱,长期缺失的父爱和母爱还是让这个孩子很早熟。他的身上,有着同龄孩子没有的成熟和沧桑感。

爸爸在2005年曾经带着妈妈回到云阳,并生下了妹妹,但生下妹妹后,没有多久又带着妹妹和妈妈回到非洲。爸爸就这样在中非之间来来往往,一直到去年十月,爸爸把9岁的女儿带回中国定居,但孩子妈妈没有能一起带回来,因为妈妈要想到中国长居,会有很多手续要办理,要花不少钱,囊中羞涩的爸爸,只能放弃带妈妈回国。

但是,两个孩子对妈妈的思念与日俱增,七年没有再见到妈妈的哥哥,想妈妈的时候只能蒙在被子里哭。哥哥知道生活的艰难,他知道爸爸挣钱不易,他说现在要找钱好难,如果爸爸一直没有能力接妈妈回家,等他长大了,他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去埃塞俄比亚把妈妈带回来!

孩子的爸爸已经五十多岁了,他也很想将非洲妻子接回家,因为孩子需要妈妈,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要养两个孩子,生活的重担让他选择去浙江打工,两个孩子继续和幺爸幺婶生活在一起。

当爱心人士告诉两个孩子,他们努力争取把他们的妈妈带回中国时,两个孩子高兴坏了。他们平时很难联系到妈妈,因为妈妈那没有国际流量,当在埃塞俄比亚的爱心人士重庆小黄找到他们的妈妈,并打开视频让妈妈和孩子远程见面时,场面却让人感到心痛!

那个想妈妈想得蒙着被子哭泣的哥哥,见到妈妈时却一言不发,只是一眼不眨地注视着镜头里瘦削不堪的妈妈!这个最亲却又最陌生的妈妈,近在眼前,却又咫尺天涯!两个人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妹妹才到中国两个多月,在中间充当翻译,但妹妹的中文也并不是特别熟练,也只能表达出妈妈大概的意思,妈妈说,我想你,中华!妈妈特别特别想你!

哥哥的名字叫中华!看到激动的妈妈,内敛的哥哥终于大声吼了出来,妈妈,我也很想你!

这个云阳的父亲,还是很有责任心的,他把两个孩子带回中国抚养,每年还给非洲妻子寄一笔生活费,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身上的担子确实很重。但他通过努力,在老家镇上买了一套新房,现在已经装修好,锅碗瓢盆,床单被子全部准备一新,就等着非洲妻子回到中国,给孩子们一个完整幸福的家!

重庆的爱心人士小黄,如今在埃塞俄比亚想办法办理各种手续,争取早日将两个孩子的妈妈带回中国。小黄甚至在帮他们规划未来,非洲妈妈到中国后,这一家人的生活更有压力,但埃塞俄比亚的咖啡非常有名,这个妈妈对咖啡很擅长,也许她以后可以开一家咖啡店,她弄的咖啡,肯定味道特别正宗。

而最先拍摄两兄妹的自媒体博主姜十六,她也告诉孩子们的幺爸,这两个孩子来自非洲,有很强的运动天赋,好好培养,未来可期。妹妹才到中国两个多月,就能用中文进行基础的交流,这语言天赋也很强大,这两个孩子,生活在中国,如果有了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他们一定会越来越好自信,会健康成长,一定会有一个很美好的未来!

跨国婚姻非常不易,面临着文化习俗语言等多方面的不同,而且还会面临着来自生活的经济上的巨大压力。这个云阳的父亲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父亲,爱心人士小黄在埃塞俄比亚的街头,看到被父亲遗弃在非洲的混血孩子,小黄说,那个孩子一看就是中国人的后代,但孩子的爸爸一去了无音讯,留下这个可怜的孩子,和妈妈在非洲过着艰难是生活。

而且,这样的事并非个例,在非洲,有不少这样的孩子,他们因为成年人的自私,来到这个世界,却只看到了这个世界的艰辛和虚伪,他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真正的父爱是什么样子的!

云阳这对兄妹,还算得上是幸运的孩子,他们的父亲给了他们一个装修一新的家,如今的他们,等待着非洲妈妈的归来,从此一家团圆,迎接虽不富有但却温暖的生活!

注:图片来自@姜十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