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这位妈妈,开了三家“土味饭店”!| 池州味道

发布时间:2025-03-30 10:41  浏览量:13

傍晚六点,位于主城区青阳路71号的老梅村土菜馆内,土灶上的铁锅“滋啦”响着,油星子欢快地蹦着。纪友花掀开锅盖,红烧肉的香气扑面而来。端上桌,客人施军夹起一块颤巍巍的肉,咬一口眯起眼:“只有这种大锅灶子才能烧出这样的味道!”

“我坚持使用土灶,就是喜欢这个老味道。老味道也吸引了不少人。”纪友花是老梅村土菜馆的老板,因为忘不了儿时的美食记忆,她在自己的饭店坚持用传统的柴火灶烹饪美食。

纪友花28岁结婚后,为了带孩子退出职场。“2010年,得知朋友要转让店铺,我咬咬牙盘下来,我想做自己的事业。”孩子上三年级了,37岁的纪友花想在照顾孩子之外,给自己一个创业的机会。

“小时候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喊我妈妈去帮忙烧菜。”纪友花的母亲厨艺很受大家认可,她的厨艺启蒙就来自母亲的老式土灶台。16岁初中毕业的纪友花在供销社食堂当学厨,师傅看她基础好、有天分还努力,就不遗余力地教她颠勺、调味,这一学就是4年。这些经历像是灶膛里的柴火,在沉寂了十几年后熊熊燃烧起来。

“刚开店时,我每天早上5点就去买菜,一早上跑3个菜市场,找周边拎着小篮子的农户,去挑选蔬菜和鸡鸭。”纪友花说,去市场“抢”最新鲜的菜,既不容易,又不稳定。于是她和丈夫陈宏讯承包了乡下八十亩鱼塘,又在旁边养鸡鸭、种蔬菜。“自己家里养的鸡鸭,口感就是不一样。我们把菜叶稻壳玉米拌着喂给鸡鸭,饲料用的少。加上自然放养,鸡鸭肉质紧实,客人特别喜欢。”有客户要单独买鸡鸭,纪友花直摆手,“这种老鸭,自家店都不够呢!”

她一般都是夜里开车去乡下,住一晚,早上天未亮摘菜捞鱼,晌午回城,鲜货就端上桌。菜苔水灵得能掐出汁,炒出来又软又甜;土灶锅巴饭,焦香勾人。“红烧肉是我妈教的,山粉圆子烧肉是结婚时老公烧给我吃的,都是家里味道。我们不搞复杂的调味,原材料好,做法简单也好吃。”纪友花说,自己创立土菜馆就是热爱农家本味。

新鲜的食材、朴素的处理技巧,确实吸引了很多食客,2021年樟树湾二店开张,2023年池阳街道清溪南苑三店落地,纪友花的“土味饭店”越铺越开,吸引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厨师朋友,在清溪南苑三店进行了创新,他们一起用农家土灶烧制新味道。

土菜也可以吸引年轻人,菌菇肚条别致精巧,金丝羊腱子盛在精美瓷盘中,小龙虾红艳艳堆成小山。“年轻人爱拍照,摆盘得讲究。老灶是他们少见的东西,也受欢迎。”她端出一盘梅村豆腐丝,“豆腐丝来源于‘和气菜’,是非常传统的梅村农家菜。调整咸淡,配合环境,年轻人一样会喜欢!”

食客的支持与热情,让纪友花充满动力,也让她更坚定初心。在快节奏的时代里,她会一直坚守着 “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用平凡的食材,烹饪出不平凡的味道;用朴实的匠心,守护着最珍贵的乡情。

特别说明:本专栏不收取任何费用

编辑:钱培 责编:汪玉芳

审稿:张明旻 监制:姚成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