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遇饥荒,母亲从我家菜园领回一位孕妇,多年后一个男孩找上门

发布时间:2024-08-28 15:21  浏览量:32

讲述人/余华 文/怡悦

我叫余华,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们那一带是丘陵地区,每年的粮食收成都不算好,人们辛苦劳作,只盼着收成能比往年好一点儿就心满意足,但毕竟靠天吃饭,谁也做不了主,能做的就是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79年。这一年我们那一带普遍干旱,也是因为干旱,这一年我家多了一门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这一切都源于母亲的善良。

那年我7岁,刚刚懂事的年纪,可以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活,父母下地,我负责做饭给他们吃,有时候母亲忙的衣服来不及洗,我就帮母亲把衣服洗了。

我上面有个哥哥,比我大三岁,下面有个弟弟,比我小一岁。

我是女孩子,家务活自然比哥哥做的好,弟弟因为小也没怎么干活。

因为家里条件实在不好,哥哥去读了一年书就不读了,随父母去生产队劳动,我和弟弟在家看家。

父母没日没夜地干活,心里期盼着能快快下雨,因为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滴水未下,麦苗正是生长的季节,没有雨水,长的速度很慢。

终于在5月份时下了一点儿小雨,虽然作用不大,但总好过没有下。

等到农忙的时候,那收成比上一年少了一大半,而且麦粒一点儿也不饱满。

虽然大家心里也预感到了结果,但是看到少的可怜的收成,还是觉得失望,又得过缺吃少穿的日子了。

说来也怪,我们的农忙完成,便陆陆续续开始下雨。

母亲之前把我家门前的自留地收拾出来,种了点儿菜,小菜园虽然不大,但起码可以吃到一点儿新鲜的菜,这是让我们全家都感到满足的地方。

下了雨之后,菜园里的豆角、黄瓜长势渐渐好了起来,恢复了生机,一夜之间豆角结了好多。

母亲会摘下来给我们用盐炒一下,在放一点儿酱油,即便是这样,我们都吃的津津有味,仿佛在吃这世间最美味的食物,内心带着满足感。

一天,下过雨之后,路面上的湿润还未干,有些坑坑洼洼的小路被踩的深一脚浅一脚,泥泞不堪。

快到中午的时候,母亲收拾完家里,便问我们中午吃啥饭,我们都说随便,家里有啥就吃啥。

这么些年,我也过了不少忍饥挨饿的日子,家里但凡能吃饱,我们都会感到心满意足,根本不存在有不爱吃的东西。

母亲欣慰我们三个孩子的懂事,起身对我们说:“昨天晚上下了雨,菜园子的菜应该有一些,我去摘来给你们炒着吃。”

我跑过来跟在母亲后面,对母亲说:“娘,我和你一起。”

母亲笑着回头,说:“走吧!”

我们两个一前一后来到菜园,看到长势不错的菜地,我兴冲冲地跑到母亲前头,想去摘那挂在架子上的豆角。

我钻进豆角架子里面,伸手一个一个地摘起豆角来,正当我摘的起劲的时候,一低头突然看到一位妇女缩在豆角架子的最东边角落里,正在狼吞虎咽地啃一根黄瓜。

刚才因为我太兴奋,进来时竟没有发现。我赶紧大声喊到:“娘,快过来,这里有个人。”

离我几米远摘黄瓜的母亲听到我的喊声,赶紧走到我这边,侧头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去,然后“哎呦”一声。

赶紧跑到妇人的旁边,轻轻扶起她,边扶边问:“大妹子,你一个女人家,这还怀着孕,怎么就跑到我家菜园里来了呢?”

这妇人叹了口气,说道:“大姐,不好意思,我实在是太饿了,一整天没吃一口东西了,路过这菜园,看到里面有很多菜,就进来摘了点儿吃。”

母亲说:“倒不是你摘菜吃的问题,我是看你孤身一个人,还怀着孩子,这个样子多让人心疼啊!”

说着话,母亲已经搀扶着那孕妇来到了菜园口。只听她说:“我家住在十多公里外的梅岭村,因为土地贫瘠,每年的收成都不好,今年又一直干旱,颗粒无收,我们一家老小缺吃少穿,我也是没办法了,才出来要点儿吃的。”

“可谁知今年大家都不好过,谁家也不宽裕,我这一整天,都没有要到任何吃的。饿得实在走不动了,就进来你家菜园摘点儿吃的。”妇人接着说,然后叹了一口气。

母亲算是听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安慰她说:“大妹子,来,先跟我回家,休息一下再说。”

然后又问妇人怎么称呼,她回答说:我姓柳,叫柳英。

母亲扭头对我说:“丫头,你把刚才摘的菜都拿回家,我扶着你柳婶儿。”

我使劲地点点头,“嗯”了一声。

柳婶儿赶紧说:“大姐,这样太麻烦你们了,我还是慢慢向前走吧,一天的路程就到家了。”

母亲说:“不麻烦,先去家里歇歇,恢复好身体重要。”

我使劲地抱着刚摘的豆角和黄瓜,跟在母亲和柳婶儿的后面,转角就进了家的院子里。

母亲特意搬了一张稍微高点儿,有靠背的椅子,让柳婶儿坐下休息,然后便去做中午饭,又塞给我几块钱,让我去买点卤肉回来。

也是这一顿,我们也跟着吃上了大半年没吃过的肉。

母亲给我们三个一人夹了两块肉,剩下的都拨到柳婶儿的碗里,柳婶儿见状赶紧拿筷子准备拨到我们碗里,被母亲阻止了。

母亲说:“大妹子,你如今怀着孕呢,身体要紧,多补补对孩子好!不用管他们几个,我过几天再给他们做就是了。”

其实我知道,过几天我们不可能在吃上肉的,这都是母亲劝慰的话罢了。

柳婶的眼里隐约有泪花,说道:“我真是碰上一家子好人了。”

母亲说:“这有啥啊,谁都有遇到难处的时候,伸手帮一帮,困难就过去了。”

柳婶儿哽咽着吃完了这顿饭。

停了半个钟左右,柳婶谢过母亲,说要继续赶路了,母亲劝她留下来住一晚,明天上午在赶路,柳婶儿不想麻烦我们,执意要走。

母亲就和父亲商量着,在生产队借了一辆板车,说要送柳婶儿回去。

柳婶想推辞,但没有拗过母亲,就在母亲的搀扶下坐上了板车。

母亲让父亲送柳婶儿回家,并让哥哥在旁边辅助,还在板车上放了半袋子地瓜片。

我不知道父亲和哥哥用了几个小时才把柳婶送回家,只是清清楚楚的记得,半夜我被说话声吵醒,迷迷糊糊中我知道是父亲和哥哥回来了。

从此以后,我们和柳婶也没有联系。

只是在十多年后的一天,听到敲门声:“大姐在家吗?”

声音很陌生,并不是我们村里的人,带着疑惑,我打开了门,看到面前站着一位大约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后面跟着一位中年妇女,模样感觉眼熟。

“请问你们找谁?”我问道。

“你是小华吧?”那婶子满脸笑意地问道。

我说:“是啊!”

说话间母亲来到了门口,“大姐”那婶子大声对着母亲叫了一声。

母亲稍稍有点儿诧异,“我是柳英啊,还记得我吗?”

母亲恍然大悟,说道:“大妹子,是你呀!快进来,快进来!”

母亲开心地拉着柳婶进院里,并指着旁边的小男孩说道:“这孩子如今都长这么高了。”

母亲拿出糖果和酥饼给小男孩吃,小男孩赶紧说了声:“谢谢大娘!”

母亲夸小男孩真懂事!

小男孩还说:“大娘,你以前帮助过我娘,她经常提起你,和我说起那年在你家菜园子里的事,说一辈子感激你,让我也记着你对我们的好。”

母亲说:“嗨!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不提了。”

柳婶说:“大姐呀,一直都想着来看看你,这些年家里事儿多,年年收成也不见起色,这两年日子才好过点儿。”

说着便起身打开刚刚放下地上的袋子,满满的一袋子绿豆,说:“这是我自己种的绿豆,拿给你们尝尝。”

母亲说:“大妹子,你们来我就很开心了,不用带东西。”

母亲和柳婶儿寒暄着,聊着家常,仿佛是多年未见的亲人一般。

我做了一桌子的家常饭菜,我们吃着聊着,充满欢声笑语。

自此以后,柳婶每年都带着镇铭(柳婶儿子)来我家,每次都会给我带自己种的吃的,两家人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谁家有事都相互帮忙。

直到现在母亲和柳婶都七十多岁了,来往虽然少了,但经常电话视频,让对方注意身体。我们小辈则会抽空去相互看望双方老人。

我很珍惜和柳婶家的亲戚关系,我们没有血缘,却维持了一辈子。

我想:这就是善良结下的缘分吧!母亲用她的善良结识了柳婶;柳婶儿感恩母亲,用她的善良回报着母亲。

两家人如同一家。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