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两种人千万不能上坟,切记…

发布时间:2025-04-04 17:15  浏览量:25

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那么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清明节》这几天一般都会下雨,而且还不小,朦朦胧胧的。路上都是你来我往去祭奠祖先的行人,个个情绪低落,失魂落魄,就像是丢了魂一样。表达了对已故亲人的一种思念之情。

在我们这里,清明节前几天就会召集大家捐钱,每口人25元,这是我们这村的标准,当然其他村的不清楚,到了清明当天,一大早就会安排人去市场采买各种所需物品。

比如:大米、猪肉、绿色蔬菜、食用油、碗筷、花炮等等………。

这一天,在家的老老少少都会赶来帮忙,有一些在外面打工的也会回去,场面异常热闹。

煮饭是个技术活,一般都是老人在操作,这样安排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比如饭煮不熟之类的问题。

但是现在,年轻人真是啥也不学、啥也不懂。这可怎么行???这些任务,等这些老一辈的人百年之后,迟早会落在我们年轻人身上。

所以现在都是一老一少的搭配,这样既保证不出现问题,也能将这项技术传承下去。

煮菜专门有煮菜的师傅,这个相对难度要大一点,毕竟是几十口人甚至上百人的口味问题,马虎不得啊。

像我们年轻人就是打打下手,切切肉,切切菜,妇女们就洗洗菜,收捡什么的。

早饭过后,就是分配祭品了,一般是有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来做,年轻人可干不了这个活,原因嘛!现在的年轻人出门在外,对于家族里的大小事关心和了解的比较少,自然就胜任不了了。

老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常年在家,对家族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比如谁谁谁家的已故亲人埋葬在哪里,哪家需要多少祭品他们都轻车熟路,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

祭品分配完成后,就到年轻人去祭奠祖先的环节了,为什么说是年轻人去呢?这就是个传承的问题。就不说太多了,当然年纪大的人也有去的,只是比较少而已。

说到上坟扫墓、祭奠祖先。这里有两个老人流传下来的说法。

1、体力问题:上坟扫墓往往是个体力活,路程相对较远,对身体消耗比较大,生病的人一般是吃不消的,有加重病情的风险。

2、情绪问题:扫墓是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很容易触景生情,导致情绪不稳定,低落,不利于病情恢复。

3、一般来说,人在生病的时候阳气较低,而坟地阴气相对较重,不宜接触和久待。因此,不建议病人上坟扫墓,让身体健康的人去就行了。

1、体力问题:孕妇身体沉重,体力相对较弱,不宜远行、劳累,不然容易出现体力不支,胎儿不稳等问题,因此不建议参与。

2、情绪低落:上坟扫墓的气氛本就庄严,容易引发孕妇情绪不稳定,对胎儿发育有一定影响。

3、迷信的说法:传统观念认为,墓地是阴气聚集阴气较重的地方,而孕妇此时身体较弱,很容易受阴气侵袭,对孕妇及腹中胎儿非常不利。

还有一种说法是“家中无人,女人上坟”,女人上坟可能会对祖先带来惊扰,带来不利影响。

以上流传的说法你们认同吗?你们那里又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