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日 | 用心爱她 关注准妈妈们的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5-04-08 09:28  浏览量:12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主题是“健康起点,希望未来”,旨在倡导加大努力保障母婴健康,减少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并优先关注妇女的长期健康与福祉。

母婴健康,作为全球卫生不断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不仅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也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小到家庭,大到整个社会,新生命的诞生都宛如希望之光,照亮前行的路,而母亲和婴儿的健康,是我们迈向幸福生活的起点。

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本部医务部副主任、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越介绍,实现母婴健康,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共同努力。

心理健康,作为女性健康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重要。女性承受着来自家庭、职场、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家庭的琐事、职场的竞争和社会的过高期望等,都可能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孕产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孕产期女性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影响着整个家庭的和谐稳定。

孕产妇常见的心理变化

孕早期

担心流产、畸形,加之早孕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感,使孕早期女性易出现焦虑、害怕、失眠等情况。

孕中期

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慢慢适应了孕期的变化,孕中期的女性情绪相对稳定,充满了期盼和幻想,但此时期孕妇对家人的依赖感增加;

孕晚期

孕晚期是女性身心过度负荷期,对分娩方式的不确定,担心胎儿是否健康,担心分娩不顺利,此时期的孕妇易出现担心、紧张、恐惧的情绪;

产褥期

分娩后的产妇在兴奋激动的同时,经过了分娩的剧痛,此外,担心不会照顾宝宝,因喂养方式选择、家庭成员朝夕相处等而产生的生活习惯的转变,此时的产妇易出现失望、委屈、焦虑、抑郁等情绪。

如何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促进情绪健康,包括均衡的营养、适度的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等。

充分的家庭支持不仅对孕产妇的情绪健康很重要,更有利于家庭和谐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孕产妇伴侣及家庭应做好迎接新生命的心理准备,与孕产妇及保健医务人员及时沟通,共同探讨家庭如何应对孕期及产后常见的问题。

孕产妇学习情绪管理、积极赋能、心身减压、自我成长等心理保健课程,可以缓解压力,对孕产期抑郁、焦虑、分娩恐惧等心理问题有预防效果。

孕产妇应从早孕期开始注重心理保健,尽可能消除不良躯体和精神刺激,稳定情绪,树立起当准妈妈的信心,提高应对各种情绪问题的能力,减少异常心理行为的发生。如果发现了异常的心理变化,应该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消除不良刺激,减轻精神负担,及早恢复健康心态。

专家团队

王越

副主任医师

集团本部医务部副主任,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情志障碍的防治研究,兼任山东中医药学会精神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心身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预防医学会中医药科普与推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司法局心理健康服务专家团成员等。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围绝经期综合征、老年精神疾病、躯体疾病相关精神异常等,以及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咨询与治疗。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临床心理科门诊(本部)

周五下午(本部 睡眠门诊)

张杰

心理治疗师

集团本部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心理学硕士,青岛市心理卫生协会成员。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困难、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问题有丰富的咨询经验。

擅长:焦虑抑郁,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人际关系的心理动力学治疗;运用放松疗法、意象疗法、家庭疗法治疗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问题。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一下午、周二全天、周三下午、周四、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临床心理科门诊(本部)